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狗

眼耳鼻喉专业版新手辅导(苗圃版权所有)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耳单纯疱疹

外耳单纯疱疹


外耳单纯疱疹

病因:
外耳单纯疱疹1,由疱疹病毒引起,2,日晒,变态反应,病灶感染及精神因素可为诱因.
诊断
1,多见于耳廓,外耳道口,耳廓周围皮肤.
2,局部皮肤轻度痒感,随即出现散在红斑,针头或火柴头大水疱,成簇,内含血清,数日后破裂,干燥,结痂愈合.
3,与耳丹毒,带状疱疹鉴别

治疗
1,儿童常见于发烧之后。孩子抓破后易而感染,不久结痂自愈,但易于复发。在初起红未有水泡前可用2%碘酒点涂,注意不让碘酒流入耳道而损伤鼓膜。
2,:
1,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外加适量抗生素
2,外用药较多   ,常用的有10%醋酸铝液湿敷
或1%樟脑酒精溶液涂抹
  2%酚甘油   
氯呋合剂 +鱼石脂软膏效果也很不错!

具体情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 本帖最后由 大苗 于 2007-7-14 09:2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被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局部急性炎症。多为单个,也可多发!挖耳、脏水进入耳内、中耳炎长期流脓及一些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便秘、贫血等为本病最常见的原因。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
            [临床表现]             
1.耳痛: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门、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小儿表现为哭闹、不愿张口进食,严重者可伴发烧。
2.流脓:疖肿成熟后可破溃出脓,出脓后耳痛明显减轻。 3.耳闷、耳聋:部分病人病变部位较深,炎症波及鼓膜,或疖肿较大,堵塞厂外耳道,所以有耳闷、听力—卜降表现。随耳疖好转,耳闷、耳聋亦随之减轻。
            [诊断]            
1.患耳疼痛,外耳道皮肤局部充血.肿胀、触痛,成脓后可见肿胀顶邢有黄色脓头或破溃化脓。
2,听力下降
3,耳屏压痛.耳廓牵引痛
4,耳前下后淋巴结肿大压痛
            2.鉴别            
(1)与化脓性中耳炎鉴别:化脓性巾H:炎在鼓膜穿孔后均会流脓,但耳疖在破溃流脓后耳闷、耳聋、耳痛明显减轻,而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后耳聋表现明显。
(2)与腮腺炎鉴别:严重耳疖可使外耳道口皮肤甚至耳前、耳后皮肤肿痛,腮腺炎表现为耳下及腮部肿痛,并多伴有发烧,且发生于腮腺炎流行季节。
       [治疗]            
           1.西医药治疗:耳疖的治疗,即要全身用药,还要局部用药,坚持按时用药很重要。镇静剂止痛,抗生素消炎是必要的.
另外,在疖种早期,可用热毛巾敷于耳部,有帮助炎症消散作用。疖肿如破溃出脓,应及时清洗,以免脓痂堵住耳道,妨碍引流。
(1)外用药治疗:疖肿初期尚未成熟时可用棉条蘸10%鱼石脂或2%酚甘油放在外耳道,每日换1~2次。也可用红霉素软膏涂于外耳道,每日2次。疖肿出脓后即应清除脓汁,用75%酒精清洁外耳道皮肤,并放置棉条引流。
(2)理疗:可采用患耳红外线照射治疗,有助炎症消退。
(3)疖肿已化脓可切开引流.切口须与耳道纵轴平行,以防耳道狭窄
            2.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耳疖是由于邪毒侵入耳窍而发病。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金银花、地丁、丹皮、生甘草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龙胆草6克。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克;耳闷、耳聋者加柴胡10克、栀子10克;耳痛剧烈者加赤芍10克,制乳香、没药各6克。可外用中成药金黄膏、黄连膏涂患处。
            [预防与调养]            
1.对于患耳疖的婴幼儿应加强护理。在疖肿出脓之前,耳痛剧烈,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以减轻充血,减少疼痛。疖肿出脓后应及时清除脓液,保护耳周皮肤,脓多时使其患耳向下,充分引流,然后再直立抱起,防止脓汁流进外耳道深部。进食宜吃流食或半流食,减少下颌关节活动,可使耳痛减轻。
2.不自己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及时请医生帮助诊治。
3.不在污水中游泳,在游泳以前可预防性的在外耳道内除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作用。
4.洗澡,洗头时亦应防止水进入耳内。
5.如有全身慢性病应积极治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耳道炎<弥漫性,坏死性,霉菌性>

病因分型
外耳道炎临床分为:弥漫性,坏死性,霉菌性等几类
外耳道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 急性外耳道炎表现为外耳道灼热、疼痛、有耳闷感。重者伴全身发热、不适,耳周淋巴结肿大。

其表现为:(1)耳痒。(2)耳痛(疼痛剧烈、牵拉耳廓、压迫耳屏、张口、咀嚼均可使疼痛加剧)。(3)耳聋(呈传导性听觉障碍)。(4)常伴有局部淋巴结炎。(5)炎症偶尔可向周围扩散
    治疗建议
弥漫性外耳道炎 治疗
保持局部清洁,早期局部皮肤可涂碘酊、10%鱼石脂甘油,全身使用抗生素。理疗、热敷,待化脓成熟应切开引流,或用蘸石炭酸尖棒刺破脓头排脓。外涂金霉素软膏,防止再发。

坏死性外耳道炎治疗
对本病的治疗首先要控制糖尿病,同时给予强力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如羧苄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还可应用多粘菌素B等对绿脓杆菌敏感的药物。若早期发现本病即施行根治性清创术,除尽坏死组织,防止炎症发展,可减少死亡率。同时,还应注意治疗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霉菌性外耳道炎治疗
1、避免刺激性的药物点耳及用不清洁的物品挖耳。尤其在耳内进水后应将耳内尽快擦干。如长期耳内潮湿易引起霉菌感染。

2、清除外耳道内的所有痂皮和分泌物,用1~2%柳酸酒精或1~2%麝香草酚酒精涂耳。也可用制霉菌素喷于外耳道或涂用达克宁霜剂。尽量保持外耳道干燥。


    注意事项

    外耳道有异物或耵聍时应及时清除。但应注意纠正挖耳习惯,禁止使用不洁净的器械如发夹、锐利的耳勺挖耳,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还应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时若污水入耳应及时拭净。

    长期患外耳道炎不愈者,应积极诊治与本病有关的疾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耵聍栓塞

外耳道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俗称耳屎,也叫耵聍。耵聍暴

露在空气中容易干燥,形成很多小片,吃东西咀嚼张口,随着下颌关节运动,耵聍

片就可以脱落掉出。有些人的耵聍是粘液状的,人们称它油耳或糖耳(这样的人往

往有腋臭)。有的人误认为是耳流脓,其实这并不是病。

有时过多的耵聍和外耳道的脱屑混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大硬块,将外耳道完全

阻塞,医学上称耵聍栓塞。如果外耳道有瘢痕性狭窄或慢性炎症,影响耵聍

排出时,发生耵聍栓塞机会就多。

耵聍小、位置浅者,外耳道未完全被阻塞,多无症状。若完全阻塞,可影响听力。深

部耵聍接触到鼓膜时,可发生耳鸣、耳痛或眩晕。

耵聍栓塞后,自己很难取出,必须由医生来处理。可用特制小钩将耵聍钩出。如耵

聍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若大而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氢钠或1~

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软化后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冲洗法清除。已有外

耳道炎者,应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聍。
                    
外耳道冲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弯盘放于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

升注射器接钝粗针头或用特制外耳道冲洗器,吸温冲洗液,将冲洗器头放入外耳道

内靠近后上壁,逐渐轻轻加压冲洗,使水流冲向外耳道后上壁,冲洗液进入深部并

借回流力量将耵聍冲出。冲洗完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 本帖最后由 大苗 于 2007-7-20 21: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内蓄积复层鳞状角化上皮,伴局限性骨炎时,称外耳道胆脂瘤病因不明,可能是局限性骨膜炎、骨炎、鼓骨死骨形成,继发表皮炎症和溃疡的结果。
诊断要点
    1.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可出现耳塞感和听力减退,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剧烈耳痛。当胆脂瘤液化时可出现耳漏。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时,渗出液可呈血性。
    2.检查时于外耳道深部可有灰白色或灰黄色鳞片状层积物质,其液化或继发感染时可见有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组织,触之易出血,其味奇臭。


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胆脂瘤,控制炎症。
    1.未感染者可用耵聍钩将肥脂瘤轻轻全部取出,若较硬不易取出则先用3%耵聍液滴耳,每日3-4次,待其软化后取出。
    2.若有继发感染者,则应全身应用抗菌素加局部理疗,待其疼痛减轻能够合作治疗时再彻底清除胆脂瘤组织。个别严重病例需在全麻下进行治疗。如果有肉芽组织增生应同时予以彻底清除。

外耳道胆脂瘤又称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以往对本病多采用保守治疗,对骨性外耳道后壁破坏的病例行乳突根治术。但该术式破坏了外耳道的完整性,不是理想的手术。现在根据患者外耳道病变的轻重和不同范围,采取外耳道重建手术、改良乳突根治术和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在经CT检查确定外耳道有破坏后行手术治疗。手术一律取耳后切口,并预先备好耳后带蒂骨膜瓣,作好术中修补后壁的准备。探查外耳道后壁破坏程度,破坏较轻者,在切除病变皮肤,以电钻磨除腐骨后,以同种异体肋软骨薄片加耳脑胶修补缺损处,再在外侧覆盖带蒂骨膜瓣和外耳道皮肤。若乳突气房也遭破坏时,可先将乳突开放,再用大块肋软骨加耳脑胶修补固定,重建外耳道后壁。对乳突被病变广泛破坏、感染较重的患者,需进行乳突根治手术。

外耳道后壁重建手术的材料,有游离骨片、软骨片和人工陶瓷等。在重建外耳道时,外侧一定要覆以筋膜或骨膜,以利于外耳道上皮化恢复。另外,外耳道后壁血运较差,应尽量使用血运较好的带蒂骨膜瓣或带蒂筋膜瓣进行修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鼓膜疾病-------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myringitis bullosa)又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myringitis bullosa hemorrhagic),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是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的急性炎症,多为单侧性。主要表现为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皮肤出现充满血清或血液疱疹,耳内剧痛.

病因
一般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多与流感流行有关。

临床表现
  突感剧烈耳痛、耳闷胀感或轻度听力障碍。检查可见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红色或紫色的血疱。血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形成薄痂而渐愈。轻者血疱内液体可被吸收而附薄痂。 无鼓膜穿孔。

诊断依据
    1.为病毒性感染,常并发于感冒、流感。 2.耳内胀闷、剧痛,听力障碍较轻。 3.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疱,呈红褐色或紫红色,血疱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培养无致病菌。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应注意与急性中耳炎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为缓解耳痛,防止感染。耳痛剧烈者,可在无菌操作下挑破血疱,酌情服用止痛剂。耳部行透热疗法以促进液体吸收。大疱未破时予1~3%酚甘油滴耳;大疱破后可滴0.5%金霉素甘油。服用抗病毒剂,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专家提示
    本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因此,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入侵。酌情应用止痛剂和抗病毒剂,血疱未破时,外耳道内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疱经久不破者可在无菌操作下将血庖挑破。为预防继发感染,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



大疱性鼓膜炎



大疱性鼓膜炎



表现外耳道红肿,鼓膜突发疱疹呈红色血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牙性鼓膜炎

【简单介绍】

  肉芽性鼓膜炎是鼓膜外层的慢性炎症,特点是在受累的部位有肉芽组织形成。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细菌感染使鼓膜外层的
鳞状上皮剥脱,纤维层暴露,随后有肉芽组织增生和溃疡形成。本病多见于青年人和中年人,男女发病率相等,多为一耳患病,偶可累及双耳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外耳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2)外耳道深部温度和湿度增高时,表皮抵抗力下降,以致
表皮脱落、感染而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及表浅溃疡。


  【临床表现】

  自觉症状轻微,可以有无痛性耳漏(脓性分泌物)、耳堵塞感及听力减退,一般无臭味,容易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检查时可见鼓膜
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充血,鲜红色或红色肉芽组织增生,肉芽大小不一,最小的肉芽仅如针尖大小,需用耳镜或手术显微镜方可看清,多数肉芽
较大,呈不规则的突起团块状,肉芽多见于鼓膜前下方或前后皱襞处,严重病例整个鼓膜可以呈肉芽状外观。 耳道深部可见局限性米粒大颗粒
状肉芽组织或浅表溃疡,肉芽组织可随鼓膜活动,周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乳突X线检查无异常


  【 治疗原则】
对本病病变较轻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后,滴用3%硼酸酒精,或用四环素可的松混合液滴耳。肉芽明显者,可在麻醉下刮除后,再以10%
~20%硝酸银烧灼,继以生理盐水清洗局部,保持耳内干燥。一般在刮除肉芽后用硝酸银烧灼2~3次多可痊愈。肉芽增生不重者,可直接用10%~2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烧灼。若用70%~95%酒精滴耳,每日3次,每次10分钟后倾出,可使肉芽缩小。
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溶液,
2,也可用0.25%氯霉素、2. 5%氯霉素甘油等。
3,必要时在手术显微镜下摘除肉芽。

祖国医学
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气血不足,湿毒蕴结,治宜益气养血,排毒散结。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5g,熟地黄12g,当归15g,皂角刺20g,桔梗15g,白芷 15g ,浙贝母15g,天花粉12g,苦参15g;水煎内服。外用耳炎灵小纱条蘸冰硼散(硼砂、玄明粉、朱砂、冰片)置入外耳道,每日换药2次。可祛除外耳道深部或鼓膜的肉芽。
  
  

  本病预后良好,早期确诊,治疗得当,可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否则亦可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慢性肉芽性鼓膜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因
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本病冬、春季多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感染及免疫反应亦被认为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胸闷、耳闭寒感、听力减退,可伴耳鸣,以及吞咽时耳内有“咋喀”声或“砰砰”声。并有自声增强现象(即别人讲话听不见,而自己讲话觉声音很大),有时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改善。

检查
检查鼓膜色泽混浊、内陷、锤骨柄移位。如中耳有积液,鼓膜常呈琥珀色或橙红色,并可见到疲平面或水泡,鼓膜穿刺可抽出液体。听力检查有不同程度耳聋;声阻抗测听有助于诊断;咽效管功能检查通畅度降低。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2、使咽鼓管通气可以用呋麻液等点鼻药,但急性期不能用力擤鼻,慢性期时可用咽鼓管吹张等治疗。

3单侧者及伴有头痛或者鼻出血、颈部包块者应尽快就诊,排除鼻咽癌的可能。

4、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肥大者,行腺样体切除术。下鼻甲后端肥大者,行下鼻甲后端部
分切除术。

5、急性期可选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用地塞米松或强地松口服,作短期治疗。 但有报道称儿童急性期用激素并不能改善听力.

6,鼓膜穿刺抽出液体,若液体粘稠可注入座蛋白酶1mg或透明质酸酶1000~1500单位。对反复穿刺无效者可行鼓膜切开和置放通气管。
参考用药
一、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
    (1)2%酚甘油:滴耳,每日3次。
    (2)1%麻黄素:滴鼻,每日3次。
    (3)1%麻黄素十0.5%可的松:喷雾鼻咽部,每日3—4次。
    2.全身治疗:
    (1)抗生素:急性期使用,以预防或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及磺胺类药物。
    (2)阿托品:每次0.3mg,每日口服3次,连用4日。有助于松弛咽鼓管张肌和减少分泌物渗出。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酌情口服泼尼松或地塞米松,作短期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手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主题

159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350
精华
5
积分
0
金币
76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 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因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多见于冬春季节,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较易得病。 好发于儿童。主要临床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减退及耳漏,可产生多种颅内、外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 本病常见,好发于儿童。抗炎治疗痊愈率高,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易迁延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产生多种颅内、外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侵入了鼓室引起的,常伴随咽鼓管、乳突气房粘骨膜的炎症。常见的致病菌为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Ⅲ型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等。可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吹张、擤鼻或鼻腔治疗后经咽鼓管途径侵入中耳。或鼓膜外伤、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后经外耳道鼓膜途径侵入中耳。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哺乳位置不当,平卧吮奶,乳汁或呕吐物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因此比成人更易经此途径引起中耳感染.

分期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为耳痛、耳漏和听力减退,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婴幼儿不能陈述病情,常表现为发热、哭闹不安、抓耳摇头,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因此,要详细检查鼓膜,以明确诊断。临床症状及检查所见随病理改变而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四期:

    1、早期(卡他期):鼓室粘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自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和轻微耳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检查: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及锤骨柄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此期为时不久,常被忽视,特别是小儿更不易觉察。

    2、中期(化脓期):炎症继续发展,鼓室粘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粘脓性及脓性。症状随之加重,耳痛剧烈,呈捕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听力减退显著。全身症状亦明显,可有畏寒流、发热、怠倦、食欲减退。小儿哭闹不安,体温可高达40°C。惊厥,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晚期(穿孔期):鼓室积脓增加,鼓膜毛细血管受压,出现小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局部坏死溃破。致鼓膜穿孔,脓液由此外泄。由于脓液得以引流,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亦随着改善,耳痛减轻,体温下降。耳漏初为血水样,后为粘脓性或脓性。急性传染病并发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变可深达骨质,称急性坏死性中耳炎,表现脓臭、鼓膜大穿孔。

    4、恢复期:鼓膜穿孔引流通畅后,炎症逐渐消退,鼓室粘膜恢复正常,耳流脓逐渐消失,小的穿孔可自行修复。


诊断依据

1.儿童多见,急性起病,呈发热、耳痛、听力减退及耳流脓。
2.鼓膜充血、膨隆或穿孔,外耳道积脓及鼓膜穿孔部脓液搏动性涌出。
3.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4.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加。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
2.引流通畅;
3.病因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治疗]

                分全身及局部治疗两种。

                全身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适当休息,积极处理诱发因素等。耳痛剧烈者可服止痛剂。

               
            局部治疗分两期。首先是未穿孔期的治疗,有以下几点:(1)鼻部用药,使用1%麻黄素液等血管收缩剂滴鼻,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向患侧微偏30°,先滴3~4滴,5分钟后再滴1次,每隔绝小时进行1次。(2)滴耳药,1%~2%酚甘油滴耳可解除耳部疼痛。(3)若耳痛剧烈,鼓膜膨隆、久未溃破者,必要时做鼓膜切开术。(4)早期化脓性中耳炎也可采取物量疗法,常用超短波透热疗法、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法等,均肯有抗炎及减轻耳痛的作用。

               
            穿孔后的治疗,除继续应用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外,应注意脓液的引流是否通畅,同时应加强局部治疗。首先经常清除外耳道脓液,以利于局部药物起到作用和避免重新感染。再者,局部使用滴耳剂,以水溶液为主,常用有1%订大霉素、复方新霉素滴耳剂、泰利必妥滴耳剂等。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切忌使用粉剂,以免阻塞穿孔,阻碍引流。此外,还有手术疗法,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可发生急性乳突炎的患者。

                中医治疗以清热泻火解毒肿活血排脓为主。常用龙胆泻肝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成药可服龙胆泻肝丸。

                患者应忌辛辣、油腻食物及海产品等“发物”,以防病情加重。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3-28 21:24 , Processed in 0.09199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