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阳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临床经验之谈!(参与即有奖励)

[复制链接]

0

主题

181

帖子

1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8334
精华
0
积分
1
金币
29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8 小时
131#
发表于 2008-4-28 21:08 | 只看该作者
治疗头痛如何选用引经药?)
              A、太阳头痛:选用羌活、蔓荆子、川芎(疼痛部位:头后部)  
                  B、阳明头痛:选用葛根、白芷、知母(前额部及眉间)  
                    C、少阳头痛:选用柴胡、黄芩、川芎(头两侧连耳部)  
                         D、厥阴头痛:选用吴茱萸、藁本(顶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2 +2 收起 理由
阳光 + 22 + 2 感谢您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13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9232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132#
发表于 2008-4-28 23:19 | 只看该作者

内耳眩晕的治疗

5%糖250加10毫克654-2静脉滴注,然后静脉推注50--100毫升碳酸氢钠
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脑血管缺血引起的眩晕也有一定的疗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阳光 + 6 感谢您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1

主题

178

帖子

5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8915
精华
0
积分
5
金币
92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初级贴星

133#
发表于 2008-4-29 19:26 | 只看该作者

神经内科考试题

11.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踏步作响,应考虑为:
A. 小脑性共济失调
B. 前庭功能障碍
C. 感觉性共济失调
D. 下肢痉挛性轻瘫
E. 鸭步。

1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脑脊液为:
A. 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B. 多核细胞明显增多
C. 糖、氯化物降低
D. 蛋白及细胞均增高
E. 蛋白增高而细胞正常或接近正常

13.节段型分布的痛温觉障碍,无深感觉和触觉障碍,病变部位在:
A. 后根
B. 后角
C. 脊神经节
D. 脊髓丘脑侧束
E. 脊髓丘脑前束

14.深反射亢近见于:
A. 后根受损
B. 前角受损
C. 肌肉病变
D. 恼或脊髓损害
E. 后束受损

15.左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
A. 伸舌偏右,伴右侧舌肌萎缩
B. 伸舌偏左,伴左侧舌现萎缩
C. 伸舌偏左,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
D. 伸舌偏右,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
E. 伸舌偏左,伴左侧舌感觉减迟

16.运动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
A. 左侧大脑半球
B. 右侧大脑半球
C. 主侧(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D. 角回
E. 第一、二颞回后部

17.某病人颈5-胸2的脊髓灰质前连合受损时出观
A. 双上肢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双上肢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C. 病变平面以下躯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D. 病变平面以下躯体痛、温觉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E. 一侧上肢所有感觉缺失。

18.意向性震颤见于:
A. 大脑半球受损
B. 小脑半球受损
C. 深部感觉受损
D. 基底节受损
E. 前庭神经受损。

19.右侧颈5-胸2后角受损时产生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20.重症肌无力常与哪一种疾病同时存在
A. 甲状腺肿瘤
B. 甲亢
C. 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多发性神经炎

11.C 此病人的步行符合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行走呈醉汉步态;小脑半球或前庭病变,行走向患侧偏斜。两下肢痉孪性轻瘫行走时,出现剪刀步态。鸭步见于肌营养不良症,因骨盆带肌无力,走路左右摇摆。

12.E 淋巴细胞、多核细胞增多以及蛋白、细胞同时增高,见于脑脊髓膜或脑脊膜的炎症。糖、氯化物降低发生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

13.B 这是由于损害传导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或未交叉的纤维所致。脊神经节及后根的病变,出现相应节段的各种感觉障碍。脊髓丘脑前、侧束受损,则产生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痛、温觉障碍。

14.D 由于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对脊髓反射孤的抑制被解除,故出现深反射亢进。后根、后角和肌肉病变,因损害深反射弧,故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束受损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和深反射减弱。

15.B 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伸舌偏同侧,伴同侧舌肌萎缩。舌下神经中枢性瘫痪伸舌偏向对侧,无舌肌萎缩。舌头感觉是由三叉神经支配,

16.C 言语功能的完成虽与两大脑半球有关,其中起主要作用是某些皮层区。运动性失语病变位于主侧或优势半球(善于用右手者为左半球,用左手者为右半球)的额下回后部。当主侧第一、二颞回后部有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主侧角回病变产生失读症。

17.B 因传导双上肢痛、温觉及部分触觉的神经纤维在颈5-胸2的灰质前连合处交叉经过,此处病变将损伤它们,而传导双上肢深感觉和另一部分触觉的纤维在同侧后索走行,不受前连合病变的影响。

18.B 因小脑半球与肢体运动的协调有密切关系。受损时出现意向性震颤。

19.D 支配右上肢的颈5-胸2的痛、温度觉及部分触觉神经纤维在同侧后角换神经元,而深感觉纤维和部分触觉纤维直接进入后索,故右侧颈5-胸1后角受损会造成右上肢的痛、温度觉障碍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

0

主题

8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9292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8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134#
发表于 2008-4-29 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我觉得题库练习很重要,但灵活运用以及思维的扩展更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阳光 + 6 感谢您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1

主题

178

帖子

5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8915
精华
0
积分
5
金币
92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初级贴星

135#
发表于 2008-4-29 22:23 | 只看该作者
参加“执业考试”准备复习三步曲
粗略概括了复习的策略,愿与大家共勉:阶段一:准备期 主要是配套教材和真题,这是成功的两个基本部分。没有教材,复习失去基础;没有真题,复习失去方向。后者可能许多人有所忽略。这一阶段是成功的基础。

  阶段二:复习期 这是考试复习的主体阶段,也是成功的关键。复习的策略非常重要,先谈一下自己的复习方法: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不必祥记,达到对教材内容基本清楚,理清大致脉络的程度即可。之后是对考试重点的研究,主要通过对考试大纲,考试真题,专家指导等考试重点内容的仔细研读,做到对考试重点心中有数,为复习明确方向。然后就是复习的主体阶段了,可采取重点内容重点准备,一般内容扎实掌握,冷僻内容大致清楚的策略进行应考准备。通过主体复习阶段,最后就可以对考试进行模拟,查漏补缺,完善所掌握的知识体系。


  阶段三:应试准备期 这是应试顺利的保障 在考前准备考试时所需的各种要素,充分做好应试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常见困难做好预备措施。

  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因各人的时间状况和知识掌握基础而异,关键还是要自己有一个详细的复习方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阳光 + 6 感谢您参与讨论,希望总结自己的经验!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31

帖子

1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21406
精华
0
积分
1
金币
32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 小时
136#
发表于 2008-4-30 00:40 | 只看该作者

警惕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新情况

现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因为新型配方、新型制剂的不断出现,经常可以 接诊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无明显的农药气味、加入脂溶性成分或促渗剂导致粘膜灼烧症状显著、酒后服毒等情况,影响医生正确的做出诊断和治疗。注意把握及时检查血ACE活力、瞳孔和肺部罗音有无,防止误诊。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8 收起 理由
阳光 + 18 感谢您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95669566

0

主题

68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588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7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4 小时
137#
发表于 2008-4-30 02:18 | 只看该作者

几例不合理联合用药分析

案例1:患者女,26岁,因发热(体温40℃)、头痛和咳嗽3天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肌肉注射,病毒灵片、维C银翘片和感冒通片口服。注射、服用药物约30分钟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等症状,即回医院复诊。医生诊断为解热镇痛药使用过量所致的虚脱,经输液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分析: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本身即为强效解热镇痛药,而维C银翘片含有扑热息痛,感冒通片含有双氯灭痛。三药合用作用过强,退热过快,以致患者出汗过快过多、血容量急剧下降而出现虚脱。此外,临床上常见感冒灵片加泰诺糖浆口服、头孢霉素加阿莫西林(静脉点滴、肌肉注射或口服)、红霉素加四环素(静脉点滴或口服)、清开灵口服液加抗病毒口服液、多种维生素糖丸加金施尔康等,也属于用药重复。

   
    案例2:患者男,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空腹痛明显)3年,伴腹胀、反酸和嗳气到医院就诊。纤维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首诊医生给予法莫替丁胶囊口服以制止胃酸分泌,多潘立酮片(吗丁啉片)口服以缓解腹胀,以及抗炎、护胃等治疗。用药1周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2周后患者到医院复诊,二诊医生嘱其调整用药时间(法莫替丁胶囊与多潘立酮片间隔2小时服用)。次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继续原治疗2个月后病愈。

    分析:多潘立酮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腹胀症状。但与法莫替丁同时联用可使法莫替丁在胃肠道停留时间缩短,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难以达到治疗所需峰值而使疗效减弱。故此,多潘立酮(包括其他增强胃动力药,如胃复安等)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间隔2小时左右使用,必要时可增加其他药物的剂量。此外,口服类抗菌药与乳酶生片、维生素C注射液与克林霉素注射液、思密达冲剂与所有口服药等联合用药,也可使后者的疗效有所减弱。

  

    案例3:患者女,56岁,四肢关节疼痛12年,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6个月而到医院,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医生给予甲磺吡脲片(达美康)口服、保泰松片口服,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患者首次服药1小时后即出现饥饿、头晕、心悸、出汗,30分钟后昏迷不醒。经查为低血糖昏迷。经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后症状缓解,30分钟后恢复正常。

    分析:甲磺吡脲为第二代磺酰尿类降糖药,口服吸收快,3~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约10~12小时,代谢后大部分从肾脏排出。

    本案例为老年患者,半衰期延长,排出减慢。病程长,肾功能估计有一定减退,加上联用可与磺酰尿类药发生竞争性置换、增强其降糖作用的保泰松,以致甲磺吡脲血药浓度过高、血糖骤降而出现低血糖昏迷。此外,复方新诺明片(百炎净)、西咪替丁胶囊也可使格列吡嗪片血药浓度升高;硝苯地平片、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氨茶碱注射液联用,也可使后者血药浓度升高而导致发生相应的不良反应。

   
    案例4:患者女,32岁,因尿频、尿急和尿痛,伴上腹饱胀不适到医院就诊。经检查,首诊医生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和慢性胃炎。给予头孢唑啉钠(先锋Ⅴ号)及阿托品片口服。因患者伴有慢性胃炎症状,同时给予胃炎胶囊口服。服药3天后,患者出现排尿不畅、小便带血等症状。经医院复诊,二诊医生考虑为头孢唑啉钠和胃炎胶囊联用所致的肾功能损害(轻度),即停用上述二药,改用阿莫西林胶囊和双层胃友片,并嘱患者多喝白开水。调整药物1天后患者症状消失,2天后恢复正常。

    分析:头孢唑啉钠为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一定肾脏毒性,但口服给药毒性较少。联用其他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时,则毒副作用增强,泌尿系疾病患者尤其如此。胃炎胶囊内含有庆大霉素,不宜与头孢唑啉钠合用。此外,维生素C片与复方新诺明片联用、头孢类注射液与氨基甙类注射液联用等也可使二药的肾耳毒性增强;呋喃唑酮片与酵母片联用可使血压升高;抗组织胺类药与具有中枢镇静作用的脑益嗪(桂利嗪)等联用可加强中枢抑制等等。以上均可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而出现相应的毒副反应。

   
    案例5:患者男,36岁,因进食不洁食物1小时后出现腹痛、呕吐和腹泻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给予阿托品片止痛、多潘立酮片止呕,以及抗炎、止泻等对症支持治疗。2小时后患者症状无改善。复诊时,医生考虑是阿托品片与多潘立酮片作用相互拮抗所致,即嘱患者调整用药时间(阿托品片与多潘立酮片间隔1小时使用)。约2小时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缓解,3小时后症状消失。

    分析:如前所述,多潘立酮片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蠕动和加快胃肠排空;而阿托品则为M胆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解除胃肠道痉挛,同时也使胃肠排空减慢。故两药相互拮抗,作用相互抵消,患者症状未见缓解。此外,藿香正气口服液也有阿托品样作用,与多潘立酮等胃动力促进药联用可产生拮抗作用;心得安(普萘洛尔)与沙丁胺醇联用可使后者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地巴唑片与安定片联用也可因前者的轻度中枢兴奋作用而使后者的安眠作用减弱;此外,还有很多药物联用不当也可出现拮抗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阳光 + 6 我们想分享您的经验!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9372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138#
发表于 2008-4-30 17:36 | 只看该作者

儿科输液速度

生儿是根据血糖来调节输液速度的:)
呵呵,在新生儿时天天算呢:)
1、浓度的配制:
-------------------------高血糖----------------糖需要量------------低血糖---------
足月儿----------------4~6mg/kg.min------6~8mg/kg.min--------8~10mg/kg.min
早产儿--------------3~4mg/kg.min-------4~6mg/kg.min--------6~8mg/kg.min
---------------------------------------------------------------------------------------------
▲1mg/kg.min相当于10%GS 0.6ml/kg.h,10g×60/100min
▲早产儿 体重<1500g用5%GS;
—————体重<2000g用7.5%GS(即10%GS:5%GS=1:1)

2、再根据每日体液量来计算24小时液体总量,得到输液速率:
(输糖速度×60×wt÷1000)÷所输糖浓度=ml/h
如2kg早产儿其糖需要量为4~6mg/kg.min,选择糖浓度7.5%GS:
(6×60×2÷1000)÷7.5%=9.6ml/h
如3kg足月儿有低血糖,其糖需要量为8~10mg/kg.min,选择糖浓度10%GS
(10×60×3÷1000)÷10%=18ml/h ,这样速度就有些快了,一天的总量就比较大了,所以要不断的测血糖,在血糖升高后,尽快把速度降下来。血糖还是升不起来可改用12.5%、24%(50%GS15ml+5%GS35ml)的糖,最大浓度我们用到12.5%,过高会有静脉炎、脑出血等发生可能。
一般我们足月正常新生儿入院血糖正常,就体重×3.6,(输糖6mg/min,6×6÷10=3.6),很快的算出输液速度:)

3、最后还是要根据输糖速度复算下每小时的糖量是否合理

参考新生儿不同日龄的水量(ml/kg.d)
出生体重------------<1000g---------1000~1500g---------1500~2500g--------->2500g
第一天80------------70~100---------70~100---------------60~80----------------60~80
第二天100-----------100~120-------100~120--------------80~100---------------80~100
第3到7天120--------120~180--------120~180-------------110~140-------------100~140
第2到4周140--------140~180---------140~180------------120~160-------------120~160

新生儿所需热卡数:
足月儿 :
第一周:60~80kal/kg.d
第二周:80~100kal/kg.d
第三周以上:100~120kal/kg.d
早产儿:
120~150kal/kg.d,以后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以上基础代谢需要量为50kal/kg.d,只有热卡>90kal/kg.d时才有体重的增加

一切要综合考虑,一天的速液量(包括输糖、静脉营养、喂奶量)还有一天的所需热卡能否维持生长。如过输的糖量过多,则占的液体量也会增多,就会减少静脉营养的体积,导致热卡不足。所以在调节速液速度维持血糖时,要多考虑一天的液体量热卡量是否合理。

楼下的凡拉蒙老师谢谢了,多谢指教:)
《实用新生儿学》88页:早产儿接受50kal/kg.d非蛋白热卡(NPC)及2.5g/kg.d蛋白质即可保持正氮平衡,如NPC>70kal/kg.d,蛋白质2.7~3.5g/kg.d,早产儿生长可达到宫内生长速度。
看来还是自己认识不深刻呀:(以后要多体会体会
多谢指正:)
儿科的正常滴速是3-5ml/kg.h,但一般人都喜欢以多少秒一滴来判断滴速是否过快,特别是紧张的家长更喜欢问此类问题。
昨晚值班,无聊之余和同事做了个实验,剪了条静滴管,弄了瓶100ml 的NS和量杯,滴足500滴,算到大约儿科的静滴管是16-17滴/ml,那么3-5ml/kg.h就是50-85滴/kg.h,取个方便计算的中间值60滴/kg.h,也就是:
滴速=1滴*公斤体重/分钟
(如:10公斤的肺炎小儿的滴速控制在10滴/分钟,也就是6秒钟一滴就大致可以了)
轻度脱水5ml/kg/h,中度脱水8-10ml/kg/h,重度脱水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0.5-1小时内给入。一般疾病3-5mi/kg/h,心衰3ml/kg/h
转帖
在静脉输液中应用“静脉输液点滴计算法”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一定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静脉输液点滴计算法”效果良好。此方法简单、准确、快捷,口算即可。即以15gtt为1ml,运用以常数4乘、除的方法,进行快速换算,得出每分钟滴数或每小时输入量。快速完成输液操作技术并对每个患者的输液速度做到心中有数,使患者顺利完成输液计划,现将方法介绍如下:已知每小时输入量,计算每分钟滴数。(取每小时输入量除以4,即得出每分钟滴数。)反之亦然。
注:如果是20滴每分的,就把4改成3计算就可以了!
输液时的滴数如何换算
一般是20ds=1ml,每小时输入毫升数=每分钟滴数*3
eg.500ml液体,每分钟40滴,则约需500/40*3=250min滴完。
若为微量泵,以多巴胺为例,以患者体重配液较为方便:
输液速度(ug/kg*min)=xy/3z
z:体重(kg)
y:输液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ml/h)
x:多巴胺剂量(mg)
令x=3z,即以3倍体重数值的多巴胺剂量配制,则输液速度(ug/kg*min)=y,也就是说输液器屏幕上显示的速度就是输液速度(ug/kg*min)。
eg.体重60kg,多巴胺180mg+NS32ml泵入5ml/h,则多巴胺滴速为5ug/kg*min
正确处理小儿肺炎输液速度 防止心衰出现
小儿发生肺炎、喘息型支气管炎或心肌炎在进行治疗输液时,如果不注意输液速度会易引起肺水肿、心衰等。因此掌握速度很关键,那么如何掌握呢?
1 不同年龄,速度不同
新生儿:3gtt/ kg*min。用‘十滴水’表示
婴 儿:2 gtt/ kg*min。3-4ml/ kg*h
幼 儿:1.5 gtt/ kg*min。2-3ml/ kg*h
儿 童:1 gtt/ kg*min。2-2.5ml/ kg*h
2 输液理论来源
无论成人或小儿糖的输液速度为(0.4-0.5g/kg/h)=400-500mg/kg*h=6-8mg/kg*min
一次性输液管:1ml=20gtt(相当于)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阳光 + 6 感谢您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291

帖子

7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10279
精华
0
积分
7
金币
284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86 小时

初级贴星

139#
发表于 2008-4-30 18:15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在使用呼吸机一段时间后,一些认识,参考了一些相关文献,同时也发表在我们当地的相关杂志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提出。       
题目:机械通气时人机对抗的病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呼吸机治疗时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危害是使每分钟通气量(MV)和潮气量(VT)下降,呼吸作功增加,氧耗增加,使低氧血症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对机体带来危害,另外可使循环负担增加,心肌缺血缺氧,诱发急性左心衰,甚至造成病人死亡。本文对我科2000年2月~2005年12月间发生的33例人机对抗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处理对策。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26~76岁,平均48岁。病因包括: 危重型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例;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6例;手术大失血后并ARDS1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17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3例;其他大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2例;吸人性肺炎2例。所有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1.2 人机对抗的判断 人机对抗是指呼吸机供气时病人可能还在呼气,呼吸机停止供气时病人可能还正处于吸气状态,病人表现为躁动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机出现高压或低压报警。气道湿化及吸痰之后短暂人机对抗和严重中枢性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频率过快未归纳入本组资料中。
2、结  果
2.1 人机对抗的原因   清醒或意识模糊患者因肺部病变导致缺氧不能脱机,又不能耐受插管19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导管位置不当或出现活瓣样痰堵者3例;误吸导致肺不张2例;气囊漏气导致通气不足者2例;痰痂脱落堵塞气道1例;痰痂堵塞套管1例;PEEP设置不当或设置的PEEP与实际PEEP不符5例。
2.2 人机对抗的处理结果  33例中病因明确并易于解除者13例,其中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导管位置不当或出现活瓣样痰堵者在调整体位、充分湿化气道和充分吸痰,调整导管插入的深度或更换气管套管后症状缓解。对痰痂脱落堵塞气道及误吸导致肺不张者采用纤支镜冲洗吸痰1-3次后症状缓解。对清醒或意识模糊患者因肺部病变导致缺氧而不能脱机,不能耐受插管或气管内导管则采用镇静剂(咪唑安定+异丙酚)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部分严重对抗者镇静剂加肌松剂(短期)。
3、讨  论
        机械通气治疗近年来迅速发展,包括呼吸机的发展及治疗方法的进步使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呼吸机使用不当将造成不良甚至严重后果,而呼吸机对抗是常见的问题之一。呼吸机对抗导致有效通气量进一步下降,患者自主呼吸增强,呼吸作功明显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加导致缺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并可因气道压升高导致气压伤。
3.1 呼吸机对抗的主要原因 本组资料表明因胸、肺部病变不能脱机而又不能耐受插管或气管内导管仍是呼吸机对抗最多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如呼吸机的参数置不当、连接管道漏气、气囊漏气或破裂及其它易于解除因素常常易被忽视或漏诊,应予足够重视。
3.2 呼吸机对抗处理对策   呼吸机对抗发生后首先要寻找病因井及时处理,对原因不明者应及时镇静等处理,缓解上述恶性循环并进一步寻找原因。本组13例病因明确并易于解除者及时处理后缓解,避免了不必要的镇静肌松剂治疗,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呼吸机对抗往往与疾病相关。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因腹胀致肺容积缩小及胸腔积液导致呼吸急促、缺氧,在处理呼吸机对抗的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
3.3 呼吸机应用中人机对抗时镇静剂、肌松剂与镇静治疗   本组病例中我们应用咪唑安定加异丙酚静脉持续小剂量泵入,重者加用肌松剂,同时参照Ramsay【3【镇静指数评分标准来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氧合情况,对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阳光 + 6 感谢您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214

帖子

3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6691
精华
0
积分
3
金币
1617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34 小时
140#
发表于 2008-4-30 23:3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啦:ty :ty :ty :t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18 19:21 , Processed in 0.194140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