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分析误诊为SAS的原因,增强对SAS的认识。
方法 报道6例误诊病例,并对误诊原因和鉴别要点进行讨论。
结果 易被误诊为SAS的疾病有焦虑性、抑郁性神经症、慢性心功能不全、发作性睡病和甲状腺机能减退。误诊原因:⑴对打鼾、憋气、嗜睡等症状缺少进一步分析。⑵专科医生缺少相关学科的知识。
结论 了解误诊为SAS的常见疾病及误诊原因,可减少误诊的发生。
【主题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误诊;焦虑性、抑郁性神经症;慢性心功能不全;发作性睡病;甲状腺机能减退。
既往由于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认识不足,常把其并发症作为首要诊断,而漏诊了原发症SAS。近几年,SAS已受到广泛重视,因睡眠打鼾、憋气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误诊的病例亦增多。现将近一年来,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误诊为SAS的6例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33-58岁,平均年龄41岁,均经耳鼻喉科诊断为SAS。本组病例均有睡眠打鼾和白天困倦等临床症状。其中2例有夜间憋醒,醒后胸闷、气短、紧张,难再入睡等症状,1例日间困倦,伴有明显情绪低落等精神抑郁症状,1例白天嗜睡,并有睡眠幻觉和情绪激动时猝倒的病史,另2例分别伴有活动后心慌、气短和明显的四肢无力,游离T3、T4降低,促甲状腺素显著升高等表现。
1.2 误诊情况 依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确诊为焦虑性神经症2例,抑郁性神经症合并轻度SAS 1例,发作性睡病1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例,甲状腺机能减退合并中度SAS 1例。
1.3 多导睡眠图检查 本组病例均进行了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显示4例正常,1例符合轻度SAS,另1例符合中度SAS。
2 结果
2例焦虑性和1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经用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夜间不再憋气,睡眠和情绪明显好转。1例发作性睡病以采取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为主,必要时用中枢兴奋剂治疗。1例甲状腺机能减退患者,经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甲状腺功能明显改善,睡眠时打鼾减轻,多导睡眠图监测显示睡眠结构改善,呼吸暂停消失。1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经心内科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SAS是一种影响人体多个器官、多个系统的疾病,既可能因只注意到其并发症而漏诊,也可能把与其有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误诊为SAS。已有多篇文献报告把SAS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官能症、哮喘等疾病,误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SAS的认识不足 [1]。
近几年来,随着对SAS认识程度的提高和因打鼾、憋气就诊人数的增多,又出现了一个把非SAS误诊为SAS新问题,其原因在于:①对临床症状缺少进一步分析 打鼾、憋气、嗜睡是SAS的三大主要症状,但有此症状者并不都是SAS,本文报告的病例均有与SAS相似的症状,但进一步分析二者是有区别的,比如SAS病人的打鼾是断续有间歇的,而非SAS的病人打鼾是连续均匀的,SAS夜间醒后无症状或憋气迅速缓解。而非SAS醒后有胸闷、气短、心慌、紧张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②缺少相关学科的知识 SAS是与呼吸科、耳鼻喉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口腔科等多个学科相关联的一种疾病,若不了解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只在本专业范围内考虑就会发生误诊。本文报告的误诊病例,则是由于耳鼻喉科医生对其他学科了解不足,思路局限于本专业范围内而造成的。
3.2 误诊预防
SAS的特点是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多,涉及临床多个学科,漏诊和误诊的机率较大。针对上述特点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为⑴要了解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 专科医生在诊断SAS时,不要只局限在本学科和本专业范围内考虑,要依据SAS与相关学科疾病的鉴别要点,进行区分和诊断。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约40-60%合并有睡眠呼吸障碍[2]。临床上可能只认识到心功能不全而漏诊了SAS,也可能只注意到睡眠呼吸障碍而忽视了心脏疾患。二者的重要区别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除夜间憋气症状外,还有程度不同的活动或劳累时心慌、气短等症状。发作性睡病可因有与SAS相似的日间困倦、嗜睡等症状而被误为SAS。但除有嗜睡症状外,发作性睡病还伴有睡眠幻觉、睡眠麻痹和情绪激动时肢体无力或猝倒等临床特点。甲状腺机能减退致咽喉部软组织粘液性水肿,导致上气道狭窄,是SAS的病因之一[2],对于可疑病例,在进行上气道常规检查时,要注意咽部粘膜有无水肿,并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明确诊断。⑵应用多导睡眠图帮助鉴别 多导睡眠图是诊断睡眠呼吸障碍的“金标准”,对于可疑SAS的病人,都应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在明确是否为SAS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SAS的病因及有无原发病和并发症。
总之,因SAS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多而容易发生误诊。既往由于对该病缺少认识,常常只注意到SAS的并发症而忽视了引起或加重这些并发症的原发病—SAS的存在。现在随着对SAS重视程度的提高,需要注意把与SAS有相似症状的非SAS的内科疾病区分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