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绪漫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儿内科] 小儿发热治疗手册

[复制链接]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6 | 只看该作者
怎样判断小儿发热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7℃就是生病了。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在傍晚时,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有些孩子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有的家长一拉孩子的手,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盲目地给予退热药。其实,小儿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如果测一下体温,很可能在正常范围。孩子手足心热,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阴虚火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有“虚火”。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而应该请中医治疗。中药可选用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吃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

对确认发热的孩子,要分析发热的原因,判断是感染所致的发热,还是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发热。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它症状,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6 | 只看该作者
怎样给孩子测体温
测体温是一项简单操作,但如果不掌握方法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差错。怎样正确的测量体温呢?

在测体温前,首先要看一看体温计的水银线是否在35℃以下,如果超过这个刻度,就应轻轻甩几下,使水银线降至35℃以下。使用腋下表时,要先将腋窝皮肤的汗擦干,然后将体温计水银头部放置于腋窝中间,使上臂紧贴于胸壁,使体温计夹紧,测试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看体温表数字时,要横持体温表缓缓转动,取与眼等高的水平线位置看水银柱所至的温度刻度。

使用口表测温时,口表应在舌下留置3分钟。婴幼儿不宜使用口表,以免因哭闹咬破口表而发生意外。使用肛表时,先将体温计的水银头端涂一点甘油或其他油类,使之润滑,然后慢慢插入肛门4~5厘米,留置3分钟后取出。测时要用手扶住体温表,防止破碎而刺伤小儿肛门。

体温表用后要用酒精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6 | 只看该作者
体温测量不准确的原因有哪些
测量体温是判断发热的一项基本检查方法,大概多数的妈妈都给自己的孩子测量过体温。

测量体温的方法有三种,即腋下表、肛表和口表。腋下表为最常应用的测量体温方法,适合于小儿使用。口表虽然较方便准确,但不适合小儿使用。肛表准确性高,测得结果比较接近体内温度,但应用和消毒比较麻烦。所以小儿多采用腋下表测量体温。

腋下表测量体温的方法很简单,多数人都会使用。但也有的家长在给孩子测量体温时发生错误,引发一场虚惊。测量体温不准确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在腋窝部测量体温时未能夹紧体温计,或测量的时间短,因此所测结果低于患儿的实际温度。

第二,在测量体温之前,没有把体温计汞柱甩到 35℃以下,或体温计上的温度仍为上次测量的温度,因此所测结果常高于患儿的实际温度。

第三,测量体温时,体温计附近有热源,如放置热水袋等,因此所测结果高于患儿的实际温度。

这三点是测量体温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给自己的宝宝测量体温,对所测结果有怀疑时,不妨检查一下是否犯了以上错误。

正确使用腋下表测量体温的方法是,先将体温计汞柱甩到35℃以下,然后把水银头部放置于腋窝当中,使其夹紧。如果腋下有汗,应先将汗擦干。腋下表测试时间为5分钟。测后看汞柱所至的刻度,即为腋下表所测得的实际温度。?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7 | 只看该作者
测体温时要注意什么
测量体温的方法不同,反映体温的数值亦有差异。

一般体温计安放的部位有三处,通常所谓体温是指口腔内舌下所测的温度(称为口温),测量方法较简单,但对有口腔炎症性病变、张口呼吸、烦躁不合作、体弱衰竭或于测温前吃过热食、喝过热饮料的病人,则测量口温就不妥或不够准确。对于昏迷、抽搐的病人更有被咬断体温计的危险。此外口温还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如刚从寒冷的环境中进入而立即测口温,则所测之数值可偏低。

若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测量体温 (称为腋温),方法简便,不受饮水、进食、张口呼吸、不合作等影响,但是可受到出汗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所测之体温不准确,如在寒冷环境中腋温可偏低,所以必要时应由肛门测量体温(称为肛温),则比较准确可靠。

一般肛门温度较口腔温度稍高,而腋下温度则较口腔温度稍低(相差约0.3℃~0.5℃)。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放置的时间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时间太短,所测得的体温值可偏低,一般须测5分钟以上。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长期发热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肛温超过37.8℃,舌下温度超过37.5℃,腋下温度超过37.4℃为发热。小儿发热大多为短期内容易治愈的感染性疾患所致,少数患儿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发热持续达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小儿长期发热的病因复杂,且有时可无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仔细观察、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某些特殊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疾病发展经过,甚至试验性治疗,综合分析后才能最终明确诊断。小儿发热的热型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来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广泛应用,也影响热型,因此热型特点在小儿长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仅具有参考意义。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长期发热,尤其高热又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如高热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表现为烦躁、哭闹,甚至惊厥;超高热可导致中枢抑制而昏迷。发热还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影响消化吸收功能,造成负氮平衡、自身蛋白分解增加,使患儿消瘦、虚弱,故应及时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给予降温对症治疗。?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周期性发热
凡是体温突然或缓慢上升达到高峰,保持一定时间,然后迅速或缓慢下降至正常;经过一定时间的无热期后再发热,历经一定时间后又下降至正常体温。这种发热期与无发热期交替出现,反复多次,即为周期性发热。

周期性发热其间歇期长短不等,间歇期中无发热时,症状也不明显。它主要见于布鲁氏杆菌病(波状热)、回归热、疟疾、鼠咬热、化脓性感染(胆道感染伴胆管梗阻,或尿路感染伴输尿管梗阻,每当梗阻解除,感染消除,其热度也就下降。如再出现梗阻,又可导致感染再引起发热)、淋巴瘤、丝虫病以及周期热(是一种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发热可能与类固醇激素代谢障碍有关)等疾病。其中以疟疾、布氏杆菌病、回归热、化脓性感染、淋巴瘤、丝虫病为更主要。而这些疾病具有复发性和规律性发热的特点,因此对于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较有帮助。 ?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超高热
当用正规的方法测量人体体温,肛温大于41.5℃,或口温大于41℃,称为超高热。超高热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增加,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能量消耗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抽搐,引起呼吸、心跳增快,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超高热也可引起肝肾等脏器的损害,促使原有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总之超高热是儿科的一种急症,必须迅速作出病因鉴别,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引起超高热的疾病有高温重症中暑、血型不合的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型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重症中毒性肺炎、甲状腺危象、输液致热原反应以及中枢性发热等。

当出现超高热时,应当根据病史、根据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必要时可考虑结合临床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降温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8 | 只看该作者
小儿发热为何要检查白细胞
发热小儿到医院看病时,医生有时会开出一张化验单,让孩子检查血中白细胞。小儿发热为什么要检查血中的白细胞呢?

因为白细胞是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血中的白细胞就会积极地去参与战斗,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检查血中白细胞的变化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

白细胞不是单一形态的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五种。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有很强的吞噬作用,它们能吞噬细菌等微生物。淋巴细胞也能通过产生抗体等方式对侵入体内的异物发挥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则与人体对寄生虫的反应有关。总之,不同白细胞的具体作用虽然不同,但作用的主要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消灭侵入人体的异物。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血中相应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发生变化。如各种急性细菌感染常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及白细胞总数增多;病毒感染则淋巴细胞会相应增多,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而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增高或者反而降低。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8 | 只看该作者
小儿发热为什么要观察有无皮疹
小儿在发热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皮疹。根据皮疹出现的时间、出疹顺序、皮疹的形态、皮疹出现的部位以及疹后脱屑等特点,可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在小儿发热出疹的疾病中,以传染病最为多见。麻疹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1~5岁小儿,一般在发热3天后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及发际处,然后遍及躯干、四肢。在出疹时体温会更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才开始下降。幼儿急疹的特点是突然高热,持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迅速出现全身性皮疹。水痘初起也多有发热,然后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猩红热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在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的同时,可见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小儿伤寒在发热7~10日左右,有的患儿会出现玫瑰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高热的同时,会出现许多出血性皮疹,有些小出血点会融合成片,形成大片瘀斑。

在小儿发热过程中,常常要服用一些药物或注射某种药物,应用药物也时常会出现药物性皮疹。药物疹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一般以红色、细小的粟粒状皮疹为多见。如小儿常用的退热药物,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对一些过敏体质的患儿常常会发生皮疹。还有一些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也有时会出现药物疹。

总之,在小儿发热过程中,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孩子的家长,都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皮疹出现。如发现皮疹,家长要及时把孩子带到医院,请医生协助诊治,不可自作主张,盲目用药。如确认为药物疹,要及时停用,并根据情况适当地应用脱敏药治疗。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对出现皮疹的孩子,在高热时不要应用酒精擦浴、温水浴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

0

主题

5919

帖子

84

积分

主治医师

内科版斑竹

Rank: 5Rank: 5

UID
6358
精华
2
积分
84
金币
2941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22 小时

人气美女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19:58 | 只看该作者
小儿发热为什么要观察指纹变化
察看指纹,是中医对小儿疾病诊断的一种独特方法,主要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在小儿发热的时候,通过观察指纹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热势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

孩子发热时,时刻守护在身边的是孩子的妈妈。因此,妈妈如果掌握一些察看小儿指纹的方法,对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察看小儿指纹的方法其实不难掌握。指纹的位置在小儿食指掌面靠拇指一侧,是一支很细的浅表静脉。指纹的部位分为三段,第一段即指食指靠近虎口的第一节,称为风关;第二段即指食指的中间一节,称为气关;第三段即指食指的第三节,也就是指甲的那一节,称为命关,这就是小儿指纹的“三关”。当小儿发热时,如果指纹仅现于风关之内,说明病邪初入,热势轻浅。如果指纹达于气关,说明病邪深入,热势较重。如果指纹到达命关,则表示邪热亢盛,病情危重。

当小儿发热时,除了察看指纹的部位以外,还要观察指纹的颜色和深浅。正常小儿指纹为淡红色。如果指纹颜色变紫,说明热邪较盛,病势较重。如果指纹浮现于皮肤表面,说明病邪初入,热势轻浅。如果指纹位置看起来较深,沉伏于皮肤之中,说明热邪入里,病势较重。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指纹是末稍的一支浅表静脉。因此,指纹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末稍循环的状态。

对发热患儿通过观察指纹,可以了解一些病情轻重的变化。如果指纹由红变紫,说明热邪由表入里,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如果指纹由紫转红,则说明疾病由里出表,逐渐好转。如果指纹由风关向气关、命关深入,说明病势在向纵深发展。反之,则表示疾病向愈转化。

在察看指纹时,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可以用手先夹住小儿的指端,然后用拇指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推按,这样使指纹容易显露,以便于察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28 22:58 , Processed in 0.08282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