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咨询] 心理防御机制——许又新

[复制链接]

0

主题

471

帖子

14

积分

医师

精神心理学版特约斑竹

Rank: 3Rank: 3

UID
17147
精华
0
积分
14
金币
4824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17 小时

初级贴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0 2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防御机制的讨论,可以概括为下述四个要点:
  1.防御机制是“相对地不随意的"[完全随意的活动,如从事文娱体育活动,属于个人的“应对风格”(coping styles),不与讨论,其目标是缓解精神痛苦,也是处理心理冲突的手段。
    2.防御机制人人都有,但每个人所采用的特殊机制不尽相同。若使用恰当,它有助于适应社会生活,维持相对健康的心理,也可以促进成长甚至发挥潜力。但是,若某种或某些防御机制使用不当或过分,便会妨碍人际交往,甚至破坏人际关系,导致精神症状,因而成为病理的状态。
    3.防御机制是用以理解和解释现象和行为之理论性或假设性的心理过程,故不应该将现象或行为本身(如否认、被动攻击行为)视为防御机制,不应该采用症状术语(如疑病症、分裂症,自闭症),也不应该采用生理学术语和概念(如抑制)进行描述:将对立面互相转化一类的辩证过程视为防御机制是不恰当的。
    4•涉及精神病(如精神病性歪曲、妄想性投射、精神病性否认)和促成健康或高尚行为品质发展的机制,不在此讨论。

基于上述,在此主要讨论以下八种:

    1•压抑(suppression),与某些形式的遗忘在内涵上部分重叠。
    2•转移(displacement),常表现为象征化(symbolization)或替代性满足(vicarious gratification)。
    3•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与合理化(rationalizarion)在概念上是内涵部分重叠的。常表现为似乎有理的怨天尤人;把一切归因于“疾病”也很常见。
    4•退行(regression),表现多种多样,如寻求注意,过分的依赖、轻信,社会性退缩,用幻想代替现实,好奇和情绪反应之幼稚化,以及心情极不稳定,等。
    5•投射(projection),不包括表现为妄想、幻觉等一类精神疾病性症状的“投射”。
    6•理想化(idealization),常表现为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也可表现为对自己或别人的贬低。
    7.代偿(psychical compensation)。
    8•割裂(splitting),与孤立(isolation)、将内心世界分隔成互不相通的部分compartmentalization)等概念是密切相联系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0

主题

471

帖子

14

积分

医师

精神心理学版特约斑竹

Rank: 3Rank: 3

UID
17147
精华
0
积分
14
金币
4824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17 小时

初级贴星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20:58 | 只看该作者

一、压 抑

压抑这种防御机制是,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如欲望、情感、心理冲突等)逐出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这种过程是意识的,即可以认知地觉察到的(maybe cognitively aware of),不论它在多大程度上是不随意的。打个浅显的比喻就更加容易明白:心脏的跳动是完全不随意的,我们不能用意志的努力直接使心跳加快、变慢或停止,但是,只要加以注意,我们完全可以认知地觉察到自己的心跳。这里有必要谈一谈“阻抑”(repression)。

    最初,S.弗洛伊德(1894)将“阻抑"和“防御”视为同一概念。他认为,“阻抑”,作为一种过程,是完全“无意识的”,它从来就未曾是意识的,它本身也不可能转变成意识的;可能成为意识内容的,只是被阻抑的观念、情感等等。对于这一经典的心理分析观点,就是S.弗洛伊德的门徒也有人未能接受,因为完全无意识的过程却体现人的动机和目的,这在道理上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在DSM一Ⅲ一R(1987)中,“抑制”通过它,一个人不能记起或认知地觉察到令他困扰的愿望、情感、思想或经验”。(PP.393"--'395)W.W.Meissner将“阻抑”定义为“观念或情感逐出并保持在意识的觉察之外”。(见美国《精神病学综合教科书》第3版)

    很显然,近十多年来,美国精神病学界已经在尽量避免使用“无意识”这个有争议的术语了。如果我们想到,在本世纪20至50年代,心理分析理论在美国有着极大的势力,美国的心理分析家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多得多,那么,们就不难看到理论方向的这一巨大转变。

    文献中压抑和“阻抑"之经验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回想起来,后者却回想不起来。这种区分是相对的。

    R•J.Campbell在他编辑的英文版《精神病学词典》(第6版,1989)中写道:“压抑和阻抑之间可能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线。”(p.709)这本词典对“阻抑”的定义是:“将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或冲动抛出、放逐并保持在意识以外之主动的过程。”(p.631)


    本书作者认为,S.弗洛伊德的所谓阻抑只不过是压抑之一种极端的情况.并且在所谓阻抑过程中,无法排除反射性和条件反射性抑制(inhibition,本书视此为一生理学概念)的作用。(请参看拙作:《弗洛伊德无意识概念的分析和重建》,《上海精神医学》,1992,新4卷,第2期,第121页)

    在日常心理活动中,压抑是常常在起作用的。当我们对自己说,“这事先不管它,明天再说吧”,就可能有压抑在起作用。当我们转移注意于另一件似乎更重要的事.实际上是为了摆脱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压抑肯定在起作用。有时,我们迫使自己相信古人说的“吉人天相”,或者把注意集中于从坏事中寻找好的方面,也是在使用压抑这种防御机制。因为这样一来,不快感便减轻了,令人困扰的心理活动至少暂时被逐出意识之外。即使有意去参加娱乐活动以摆脱不快体验的纠缠(这通常叫做应对,coping),如果没有对内心苦恼的压抑,恐怕什么娱乐也会玩不下去的,至少玩起来会索然无味。甚至用最简单的办法推迟行动,使自己不至于太鲁莽和欠冷静,例如,“从1数到10,然后再行动”,这也是在使用压抑。


    最浅层的压抑,只不过是把令人困扰的问题之思考、作决定和采取行动暂时推迟一下罢了。过不了多久,那些烦人的问题还会在意识里重现,再一次引起当事人的注意。

    深层的压抑可以导致相当长时间的忘却,甚至达到症状性遗忘的程度。

    从幼年开始一直持续着的压抑照例构成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性格之基础的一部分,例如,当事人完全不能认知地觉察到他的某种心理冲突的根源,而在旁观者看来却是昭然若揭的。
   
    A.弗洛伊德(1936)认为,“阻抑”在所有防御机制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相对所有其他防御机制,它所完成的任务要多。对自我起限制作用的,以“阻抑”为最,因为“阻抑”把精神生活的全部轨迹都从自我逐出。也许,其他防御机制只不过做些“阻抑,留下来的未竟之业,或者,当“阻抑”失败,观念又回到意识,其他防御机制才发挥它们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蓝色心情 于 2008-7-10 21:01 编辑 ]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90963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3#
发表于 2009-3-4 22:34 | 只看该作者
咋这个版本又不一样喔,版本真多,你觉得呢

15

主题

14万

帖子

163

积分

副教授

mp1043-曾英

Rank: 6Rank: 6

UID
1284082
精华
0
积分
163
金币
2069848
推广币
37156
在线时间
7175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铁杆超级帖王坛之栋梁坛之元老人气美女苗圃医学社区推广达人苗圃医学社区发贴达人苗圃医学社区之星苗圃医学杰出贡献苗圃医学社区元老人气帅哥逢考必过蛇年幸运勋章马到成功勋章苗圃辛勤耕耘奖苗圃优秀班委苗圃最佳人缘奖签到达人勋章苗圃勇士勋章苗圃学习之星羊年得意勋章苗圃医学社区实名认证苗圃医学社区版主团队苗圃2年学士学位证苗圃3年硕士学位证猴年大吉勋章已经结束鸡年大吉勋章狗年旺旺苗圃5年博士学位证

4#
发表于 2015-8-18 15: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你辛苦啦!学习学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5-22 03:29 , Processed in 0.09073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