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15%):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溃疡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营养因素(25%):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感染因素(13%):
链球菌和几种病毒在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中起病原的作用。
遗传因素(10%):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1.轻型口疮:好发于口腔粘膜角化差的部位,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数目不等,散在分布,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感疼痛,有自限性及复发史,愈后不留瘢痕。
2.疱疹样口疮:溃疡小且数目可多达20个以上,分布较广泛,无成簇及融合现象,患者有疼痛及伴有头痛,低热等全身症状,愈后不留瘢痕。
3.腺周口疮:好发于唇内侧及口角区粘膜,溃疡多单个发生,且大而深,呈“弹坑”状,边缘隆起,底不平微硬,病程长,愈后可留下瘢痕。
4.白塞综合征:若已出现口,眼及生殖器,皮肤损害时,则应结合其他系统损害分析并进行诊断。
(一)局部治疗: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治疗方法较多,根据病情选用:
1.含漱剂:0.25%金霉素溶液,1∶5000氯已定洗必泰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等。
2.含片:杜米芬含片,溶菌酶含片,氯已定含片。
3.散剂:冰硼散,锡类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是中医传统治疗口腔溃疡的主要药。此外,复方倍他米松撒布亦有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4.药膜:其基质中含有抗生素及可的松等药物。用时先将溃疡处擦干,剪下与病变面积大小相近的药膜,贴于溃疡上,有减轻疼痛,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的作用。
5.止痛剂:有0.5%~1%普鲁卡因液,0.5%~1%达克罗宁液,0.5%~1%地卡因液,用时涂于溃疡面上,连续2次,用于进食前暂时止痛。
6.烧灼法:适用于溃疡数目少、面积小且间歇期长者。方法是先用2%地卡因表面麻醉后,隔湿,擦干溃疡面,用一面积小于溃疡面的小棉球蘸上10%硝酸银液或50%三氮醋酸酊或碘酚液,放于溃疡面上,至表面发白为度。这些药物可使溃疡面上蛋白质沉淀而形成薄膜保护溃疡面,促进愈合。操作时应注意药液不能蘸得太多,不能烧灼邻近健康组织。
7.局部封闭适用于腺周口疮。以2.5%醋酸泼尼龙混悬液0.5~1ml加入1%普鲁卡因液1ml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每周1~2次,共用2~4次。有加速溃疡愈合作用。
8.维生素:维生素类药物可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病损愈合。在溃疡发作时给予维生素C 0.1~0.2g,一日3次,维生素B2每次2片,一日3次,维生素B1一次2片,一日3次。
对症护理
1.在医生指示下,涂抹药物或用药水漱口。
2.注意口腔卫生,吃完食物要随时漱洗干净。
3.避免吃太硬或纤维太粗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加重疼痛。
4.食物不要挑口味过重,如太酸咸、太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黏膜。
5.少喝酒及碳酸饮料等刺激伤口的饮料。
6.太烫或太冰的食物会加重口腔溃疡的疼痛感,宜避免。
7.在医生指示下,补充维生素B2、C及叶酸的摄取。
8.定期接受血液及肝肾的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