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458466036ptf 于 2016-8-2 18:57 编辑
1、鼻咽血管纤维瘤
>>>>概述 鼻咽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 ofnaspharynx)常发生于10~25岁青年男性。可原发于鼻咽顶、鼻咽后壁咽腱膜和蝶骨翼板骨外膜等处。肿瘤由纤维组织及血管构成。瘤体血管丰富,血管壁薄,缺乏弹性,容易受损发生严重大出血。发病原因不明。 >>>>症状
>>>>检查
鼻咽部可见光滑圆形或呈节结状的肿瘤,色淡红,表面的血管纹清晰可见。触诊肿物质硬、固定、易出血,有时鼻腔可见淡红色肿物。 >>>>诊断
典型病例:反复鼻出血为唯一症状;或一次性大出血; 其他症状:颊面部隆起、突眼等; 鼻咽部检查,术前不主张活检; 辅助检查:CT、选择性血管造影。
>>>>治疗
手术治疗:采用冷冻、术前颈外动脉结扎、低压麻醉、激光、电刀等方法,减少出血及复发。根据肿瘤范围和部位采用经鼻、经腭或二者结合进路切除肿瘤。 2、咽囊炎
>>>>概述
咽囊炎,又名咽粘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又称桑汶地氏病(Thornwaldtsdisease)。咽囊感染或化脓即形成咽囊炎。咽囊脓肿自行破裂可形成脓性瘘管。 >>>>症状
鼻咽脓性分泌物 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患者自觉呼吸时有臭味,用力吸咳时可咳出脓性物或脓痂。 头痛 常有头痛,部位为枕后粗隆下方,与蝶窦炎引起的头痛相似。 耳鸣及听力下降 炎症或脓性物堵塞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耳聋。 颈部淋巴结肿大。
>>>>检查 鼻咽顶部正中有表面光滑的息肉样肿物,有时上覆有脓痂,除去脓痂可见咽囊开口或瘘口,探针探入囊腔,有分泌物外溢。 >>>>治疗
3、颅咽管瘤
>>>>概述
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发病率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但在儿童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鞍区肿瘤的第一位。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70%是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病理生理
肿瘤大多为囊性,囊液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内含大量胆固醇晶体。瘤壁上有钙化斑块。显微镜下示瘤细胞主要由鳞状或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有的排列成牙釉质器官样结构。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一般是因肿瘤向鞍上发展累及第三脑室前半部,闭塞室间孔导致脑积水所致。 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 肿瘤位于鞍上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所致。 垂体功能低下 肿瘤压迫垂体前叶导致生长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表现的生长发育障碍,成人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等。 下丘脑损害的表现:肿瘤向鞍上发展下丘脑受压可表现为体温偏低、嗜睡、尿崩症及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症。
>>>>治疗
鼻咽部恶性肿瘤 1、鼻咽部脊索瘤
>>>>概述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胚胎3~4月时,脊索发育成节段,以后逐渐被吸收,若有残余,出生后在某些因素作用下,残余上皮迅速增生形成脊索瘤。脊索瘤可发生在颅底和脊柱,颅底脊索瘤发生于颅底斜坡处的蝶枕联合处,肿瘤可向周围组织生长,向上累及蝶鞍内、鞍旁及蝶窦,向下累及鼻咽部,向后压迫脑干、颅神经及基底动脉。鼻咽部多属继发。本病好发于中年男性,属低度恶性肿瘤。 >>>>病理
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空泡细胞和粘液基质,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小叶状,瘤细胞大小不一,呈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 >>>>临床表现
表现为进行性鼻塞、流脓性鼻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耳鸣、耳闭、听力下降、头痛,有时可有鼻出血及吞咽困难;肿瘤累及视神经及其他颅神经,可出现视力下降、偏盲、眼球运动障碍等。 >>>>检查
鼻咽部可见光滑而质硬的肿块,一般较大。 CT 可伴随颅底骨质破坏
>>>>治疗
2、鼻咽恶性淋巴瘤
>>>>概述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是指原发于鼻咽部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鼻咽部恶性肿瘤中约占 2%-20%。本病发病年龄较鼻咽癌为早,多见于 40 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 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淋巴瘤的 7% 左右。
根据细胞学特点,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临床表现
病变可累及单一部位,也可累及多个部位。 多表现为鼻塞、鼻衄、分泌物增多和涕中带血等症状。 可累及腭扁桃体、上颌窦或咽鼓管等周围组织。 鼻腔镜检查 可见鼻腔内息肉样肿块,质脆易出血。
>>>>影像学表现
鼻咽后壁及鼻咽旁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 患侧咽隐窝消失,咽后壁增厚,鼻咽腔狭窄甚至完全闭锁。 累及扁桃体、上颌窦、腮腺等器官,可在其内见软组织块影。 增强扫描可见瘤体呈轻到中度强化,强化可均匀或不均匀,坏死区不强化。
>>>>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