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献值
- 0
- 版主考核分
- 0
- 报道分
- 10
- 最后登录
- 2024-7-1
主治医师
- UID
- 46
- 精华
- 9
- 积分
- 60
- 金币
- 420
- 推广币
- 0
- 在线时间
- 2622 小时
|
提 要
采用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制成?垫式活动矫治器。利用磁极间的排斥力,形成对上下颌后牙的压入作用,对前牙骨性开?患者进行畸形矫治的临床应用研究,以期寻找前牙开?畸形矫治的更佳途径。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本研究的样本由8名前牙骨性开?患者组成。样本治疗前平均年龄为15岁2个月(10岁1个月至26岁9个月),其中男性2人、女性6人,观察时间为4个月。
矫治器的设计及制作
磁体选用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Nd2Fe14B)体积为20×8×1.5mm,充磁方向垂直于20×8mm平面,为每一患者取上下颌印模,咬?关系不佳者应咬蜡片以备上?架用。灌制工作模型,上?架,Nd2Fe14B磁块用厚为0.2mm不锈钢片包绕后以同名磁极相对的方式埋于上下?垫内,磁块放在需压入的后牙上,使上下?垫完全贴合。
矫治器的佩戴。
矫治器除进食时不戴,其余时间均应戴用,每月复查一次,观察时间为4个月,之后,或继续佩戴或更换下一疗程矫治器或换保持器。
结 果
1. 治疗前后的模型测量
治疗前后患者上下切牙间距的变化
2. 治疗前后侧位X线头影测量分析
侧位头影图上标记19个点,计测21个参数,包括10个角度和11个线距的测量,将每一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头影图用前颅底平面重叠法做重叠描绘,以SN作为重叠平面,以S点为重叠点,显示治疗前后牙颌、颅面的总体改变。测量结果
治疗前后上下切牙间距的变化
病例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前 后
1 2.5 0.5 2.4 0 2.0 0 2.9 0.5 2.5 0.3
2 4.4 0.5 3.0 0.1 3.5 0.2 3.9 0.5 3.7 0.3
3 3.6 0 4.0 0 3.9 0 3.4 0 3.7 0
4 2.9 0 2.9 0 3.0 0 3.0 0 3.0 0
5 4.6 0.5 3.0 0 3.4 0 3.5 0.4 3.6 0.2
6 3.5 0 4.0 0 3.5 0 2.5 0 3.4 0
7 3.8 1.2 2.9 0.5 2.8 0.5 3.4 1.0 3.2 0.8
8 2.7 2.0 2.4 1.4 2.1 1.0 1.5 1.0 2.2 1.4
讨 论
1. 磁力矫治骨性开?是目前正畸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骨性开?的正畸治疗是非常困难的。1986年Dellinger[1]设计出用Sm-Co磁体制成AVC成功地矫治了三例骨性开?患者。1988年、1991年Woods[2]分别用发育期和非发育期的狒狒做实验,用磁体使后牙压入,得出肯定的结果。
本实验使用第三代稀土永磁体钕铁硼(Nd2Fe14B)制成磁力?垫式器矫治前牙骨性开?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2. ?垫的设计与改进:
开始设计时,为了尽量降低?垫高度,采用0.01mm厚的紫铜片包绕磁块,因紫铜片耐磨性差,很快被磨穿,磁体直接暴露于口腔内,呈粉末状腐蚀,磁力明显下降。后改为0.2mm不锈钢片包绕磁铁,患者并未因厚度的轻度增加感觉不适。
3. 基本原理:
后牙?垫是利用?垫阻碍上下后牙的萌出,把?间隙加大几毫米后,增加了后份嚼咀肌的肌张力,产生施加于上下颌的压入力。磁力?垫式矫治器除以上功用,其本身还具有来源于磁体的能量。它利用磁体间的排斥力,形成对上下颌后牙的压入作用。因此磁力装置能提供更有效的作用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