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基础] 五行学说新释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80

帖子

13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55524
精华
0
积分
13
金币
362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初级贴星坛之铁杆中级贴星坛之栋梁高级贴星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8 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中国人还不可能摆脱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影响。特别是五行学说,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以五行相乘相侮来归纳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把事物本来的辩论法变成循环无端的周而复始的呆板的公式,虽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有化繁为简的作用,同时,也掺入了形而上学的内容。

人们在讲解、讨论五行学说时,常常在表面上强调,要懂得阴阳五行学原意,也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实际上,仍按古人的定义,古人的理解来学习、传播五行学说。即便是在国家权威的媒体上,中医人仍是滔滔不绝地讲“因为水来了,我们要用土来挡,所以土克水;因为要浇水,树才生生长,所以水生木。”也许是为了掩盖这些人的知识贫乏,全篇演说尽是“古人说”“古人云”。现在中医人怎么说,现在的中医们怎么认为,却没有只言片语。而且大量的非医学专业人士也来混水摸鱼,以舞文弄墨的文科术士居多。

五行学说过时了么?除了周易,它有没有其它解释呢?五行学说有什么样的现代意义?对现代医学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作者经过几十年来的医学实践,提出如下理论:

五行理论新释:

中医理论可分四个层次,五行学说是四个层次中的第二层次(见面作者文章“向对象的中医基础理论”)。

为了记忆方便,简化理解复杂的人体,古人将心定为火,肝定为木,肺定为金,脾为土,肾为水等属性。金、木、水、火、土等属性,在多数场合只是一种便于记忆的文字游戏.另外,五种元素组成的网络,构成一种人工神经网络平衡(作者有专门的研究文章讨论)。

相生即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学说的相生、相克,实际上就是现代科学中的反馈理论。生、克关系,是指它们之间促进、抑制的反馈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实际上也是脏腑促进、抑制的反馈关系。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所谓生、克,就是正常的促进、抑制的反馈。所谓乘、侮,就是过度促进和过度抑制。也可由现代反馈抑制理论所诠注或替代。

所谓相生,即促进,则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制定了滋水涵木,益火补土,金水相生,培土生金,所谓相克,即抑制,则有 培土制水,抑木扶土,泻火补水,佐金平木等法 ,为避免文字乏味,中医还有许多文字游戏,如火属南方,水属北方,泻火补水法,又称泻南补北法.

那些学现代科学的人,不管是院士还是教授,如果没有接触过中医学,或者中医学得不透,看了用"泻南补北"法去治疗疾病,当然是头脑发晕.从另一方面看,也说明中医的发展太慢.现代科学的知识的更新太少.在"PK","BT"术语泛滥的年代,摇头晃脑的讲述中医治疗肾病,要"培土制水"的道理,显然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

五行学说在现代中医学或当代中医学中只用来说明促进、抑制的反馈关系,以及系统之间的网络关系,在其它场合,可完全不用或少用。特别是在说明病机,病理时,应避免使用五行的生克学说。

如肝脾同病时,使用“因木旺乘土,所以肝脾同病”这样的病机,不仅让学现代医学的人看得一头雾水,实际上也没说出什么实际内容。古人在没有多少理论解释这些病理现象时,使用这样的推理,不失为一种先进的医学。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各种病理现象己观察得十分祥尽,各种医学理论也阐述得十分明了。病机病理不能只停留在这些抽象、浅显的理论上,应使用更深一层的解释。

如肝与肾的关系,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关系也十分明了。从生化角度,从细胞生物学角度,从病理生理角度,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都能作出十分祥尽、合理、全面的“相生”、“相克”的解释。如果把肝与肾的关系,仅仅解释为“肾属水,肝属木。因为水生木,肾水之精以养肝木,所以肝病要补肾”,这样的说法,就显得过于肤浅。

按面向对象的观点[1],五行理论属于二级子类,即属于黑箱中,较浅层次的认识。只是一种帮助记忆的符号。不能用作病理的机理分析。

如“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样说法,不同族群的人有不同的解读。江湖郎中,社会人士,特别是一些研究周易的文科术士,现代科学知识较少,医学专业理论知识更是缺乏,称得上是科盲或医盲,使用原始的五行理论有助于对中医黑箱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医学专业人士,在做机理分析时,应该少用或者废弃不用。如果不分场合,不分层次地任意使用五行学说,只能给人以专业知识贫乏,认识肤浅的映象。

阴阳与五行,是唯物的,在历史上起了反神权、反迷信思想的进步作用,与古希腊的原子学说一样,五行学说,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承认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而且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的相互依存和斗争。中医应用这个观点,指导防病治病的实践,在历史上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五行学说,用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相互关系与变化,它在历史上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限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由于它采用了直观的“取类比象”的方法,把一切事物全部分为五类,机械地纳入五行之中,从而不能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我们对阴阳五行学,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便更好地发展祖国医学,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作出贡献。

五行学说也可完全与藏象理论分开。五行学说的费除、存留,当然也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之内。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阴阳学说的实质是一分为二,主要说明事物对立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关系(作者有专门文章讨论);五行学说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以说明事物的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者都是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来简化、分析、研究、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按照面向对象的观点,阴阳理论为中医理论认识的第一层次,五行学说、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认识的第二、三层次。

古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最基本的物质,并由此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中医应用五行学说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的归类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对事物进行归类,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及作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后,将其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如事物的特性与木的特性相近,则归属于木,而与火的特性相类似的事物,则归属于火。按照五行学说,自然界及人体等可分别归类如下:

    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滋生、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出现所谓相乘或相侮。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简化、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中医学还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及气候、饮食等的关系。

人体在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也是可以用五行学说来说明的。由于脏腑分属五行,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依据五行学说的规律的。如肝病传脾,即木乘土;而脾病及肝,即土侮木;而肝脾之间的相互病理影响,则为木郁土虚或土雍木郁。肝病影响到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即木侮金;影响肾,即子病及母。

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均有其五行归属,据此,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疾病。比如,患者面色发青,喜食酸食,脉弦,则可诊为肝病;面色红,口中苦,脉洪大,可诊断为心火旺。又如,痉挛拘急抽风,根据五行归类属木病,从人体脏腑来看,可诊断为肝病;全身水肿,小便不利,五行归类属水病,而病位可定为肾。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1. 补母,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虚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虚证,可以补其所属的母经或母穴,如治疗肝虚证时,选取肾经合穴阴谷。此即虚则补其母,补母则子安。

2. 泻子,主要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在针灸疗法中,凡是实证,可泻其所属的子经或子穴。如肝实证可取心经荥穴少府,或本经荧穴行间治疗。此即实则泻其子,泻子则母安。

根据母子相生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治疗原则:

1.滋水涵木法,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

2.益火补土法,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在五脏配属五行中,火指心,但自命门学说兴起,对机体的温煦多指为命门之火的作用,即肾阳的作用。

3. 金水相生法,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4.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有以下几种治疗法则:

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木和土,乃肝脾两脏。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3.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

4.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肺失清肃,肝火偏盛之证。金和木,乃肺肝两脏。佐金平木,即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又称清肺泻肝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5

主题

14万

帖子

163

积分

副教授

mp1043-曾英

Rank: 6Rank: 6

UID
1284082
精华
0
积分
163
金币
2069851
推广币
37156
在线时间
7175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铁杆超级帖王坛之栋梁坛之元老人气美女苗圃医学社区推广达人苗圃医学社区发贴达人苗圃医学社区之星苗圃医学杰出贡献苗圃医学社区元老人气帅哥逢考必过蛇年幸运勋章马到成功勋章苗圃辛勤耕耘奖苗圃优秀班委苗圃最佳人缘奖签到达人勋章苗圃勇士勋章苗圃学习之星羊年得意勋章苗圃医学社区实名认证苗圃医学社区版主团队苗圃2年学士学位证苗圃3年硕士学位证猴年大吉勋章已经结束鸡年大吉勋章狗年旺旺苗圃5年博士学位证

2#
发表于 2015-8-21 19: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你辛苦啦~~
人生若只如初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16 23:26 , Processed in 0.12538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