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lyne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资源] 新修本草 全书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80

帖子

13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55524
精华
0
积分
13
金币
362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初级贴星坛之铁杆中级贴星坛之栋梁高级贴星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1:50 | 只看该作者

•《新修本草》-卷第六

<目录>卷第六

青芝

味酸,平。主明目,补肝气,安精魂,仁恕。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龙芝。生太山。

〔谨案〕不忘强志。

<目录>卷第六

赤芝

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生霍山。

南岳本是衡山,汉武帝始以小霍山代之,非正也。此则应生衡山也。

〔谨案〕安心神。

<目录>卷第六

黄芝

味甘,平。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金芝。生嵩山。

<目录>卷第六

白芝

味辛,平。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玉芝。生华山。

<目录>卷第六

黑芝

味咸,平。主癃,利水道,益肾气,通九窍,聪察。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玄芝。生恒山。

〔谨案〕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目录>卷第六

紫芝

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木芝。生高夏山谷。

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薯蓣为之使,得发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共益人,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案郡县无高夏名,恐是山名尔。

此六芝皆仙草之类,俗所稀见,族种甚多,形色环异,并载《芝草此是朽树木株上所生,状如木,名为紫芝,盖止疗痔,而不宜以合诸补丸药也。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

<目录>卷第六

赤箭

味辛,温。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消痈肿,上肢满疝,下血。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名鬼督邮。生陈仓、川谷、雍州及太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

陈仓属雍州扶风郡。案此草亦是芝类。云茎赤如箭杆,叶生其端。根如人足,又云如芋,有十二子为卫。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如此,亦非俗所见,而徐长卿亦名鬼督邮。又复有鬼箭,茎有羽,其疗并相似,而益人乖异,恐并非此赤箭。

〔谨案〕此芝类,茎似箭杆,赤色。

端有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脉。去根五、六寸,有十余子卫,似芋,其实似苦楝子,核作五、六棱,中肉如面,日曝则枯萎也。得根即生啖之,无干服法也。

<目录>卷第六

天门冬

味苦、甘,平、大寒,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益气力,利小便,冷而能补。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一名颠勒。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根,曝干。

垣衣、地黄为之使,畏曾青。 奉高,太山下县名也。今处处有,以高地大根味甘者为好。张华《博物志》云∶天门冬逆捋有逆刺。若叶滑者名 休,一名颠棘。可以浣缣,素白如绒( 类)。金城人名为浣草。擘其根,温汤中挪之,以浣衣胜灰。此非门冬相似尔。案如此说,今人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颠勒,亦粗相似,以浣垢衣则净。《桐君药录》又云∶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如此殊相乱,而不复更有门冬,恐门冬自一种,不即是浣草耶?又有百部,根亦相类,但苗异尔。门冬蒸剥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饥。虽曝干,犹脂润,难捣。必须薄切,曝于日中,或火烘之也。俗人呼苗为棘刺,煮作饮乃宜人,而终非真棘刺尔。服天门冬,禁食鲤鱼。

〔谨案〕此有二种∶苗有刺而涩者,无刺而滑者,俱是门冬。俗云颠刺、浣草者,形貌 之。虽作数名,终是一物。二根浣垢俱净,门冬、浣草,互名之也。

<目录>卷第六

麦门冬

味甘,平、微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秦名羊韭,齐名爱韭,楚名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余粮。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 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

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 。函谷,即秦关。而麦门冬异于羊韭之名矣。处处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 麦,故谓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用之汤泽抽去心,不尔令人烦,断谷家为要。二门冬润时并重,既燥即轻,一斤减四、五两尔。

<目录>卷第六



味苦、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主大风在身面,风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山谷、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曝干。

防风、地榆为之使。郑山,即南郑也。今处处有。以蒋山、白山、茅山者为胜。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采好,多脂膏而甘。《仙经》云∶亦能除恶气,弭灾疹。丸散煎饵并有法。其苗又可作饮,甚香美,去水。术乃有两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丫,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术叶细无丫,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昔刘涓子挪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长生。东境术大而无气烈,不任用。今市人卖者,皆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用时宜刮去之。

〔谨案〕利小便,及用苦酒渍之,用拭面 黯极效。

<目录>卷第六

女萎萎蕤

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烂泪出。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一名莹,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薰。生太山山谷及丘陵。

立春后采,阴干。

畏卤咸。 案《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别用一种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萎蕤又主理诸石,人服石不调和者,煮汁饮之。

〔谨案〕女萎功用及苗蔓,与萎蕤全

<目录>卷第六

黄精

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重楼,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救穷,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采根,阴干。

今处处有。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虽燥,并柔软有脂润。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黄精叶乃与钩吻相似,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而人多惑之。其类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为奇事。

〔谨案〕黄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犹如拇指。萎蕤肥根,颇类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今以鬼臼、黄连为比,殊无仿佛。又黄精叶似柳叶及龙胆、徐长卿辈而坚。其钩吻蔓生,殊非比类。

<目录>卷第六

干地黄

味甘、苦,寒,无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生地黄,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久服轻身、不老。一名地髓,一名 ,一名KT 。

生咸阳川泽黄土八月采根,阴干。

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咸阳即长安也。生渭城者乃有子实,实如小麦。

淮南七精散用之。中间以彭城干地黄最好,次历阳,今用江宁板桥者为胜。作干者有法,捣汁和蒸,殊用工意;而此直云阴干,色味乃不相似,更恐以蒸作为失乎?大贵时乃取牛膝、萎蕤作之,人不能别。《仙经》亦服食,要用其华;又善生根,亦主耳暴聋、重听。

干者粘湿,作丸散用,须烈日曝之,既燥则斤两大减,一斤才得十两散耳,用之宜加量也。

<目录>卷第六

菖蒲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温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久服轻身,聪耳明目,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一名昌阳。生上洛池泽及蜀郡严道。一寸九节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上洛郡属梁州,严道县在蜀郡。今乃处处有,生石碛上,概节为好。在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止主风湿,不堪服食。此药甚去虫并蚤虱,而今都不言之。真菖蒲叶有脊,一如剑刃,四月、五月亦作小厘华也。东间溪侧又有名溪荪者,根此为石上菖蒲者,谬矣。此止主咳逆,亦断蚤虱尔,不入服御用。《诗》咏∶“多云兰荪”,正谓此也。

<目录>卷第六

远志

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叶名小草,主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一名棘菀,一名 绕,一名细草。生太山及宛朐川谷。四月采根、叶,阴干。

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杀天雄、附子毒,畏珍珠、藜芦、蜚蠊、齐蛤。案药名无齐蛤,恐是百合。宛朐县属兖州济阴郡,今犹从彭城北兰陵来。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两皮尔,市者加量之。

小草状似麻黄而青。远志亦入仙方药用。

〔谨案〕《药录》卷下有齐

<目录>卷第六

泽泻

味甘、咸,寒,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补虚损五劳,除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扁鹊云∶多服病患眼。一名水泻,一名及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汝南池泽。五月、六月、八月采根,阴干。畏海蛤文蛤。叶,味咸,无毒。主大风,乳汁不出,产难,强阴气,久服轻身。五月采。实,味甘,无毒。主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久服面生光,令人无子。九月采。

汝南郡属豫州。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汉中、南郑、青弋,形大而长,尾间必有两歧为好。此物易朽蠹,常须密藏之。叶狭长,丛生诸浅水中。《仙经》服食断谷皆用之。亦云身轻,能步行水上。

〔谨案〕今汝南不复采用,惟以泾州、华州者为善也。

<目录>卷第六

薯蓣

味甘,温、平,无毒。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主头面游风、风头眼眩,下气,止腰痛,补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秦楚名玉延,郑越名土薯。

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紫芝为之使,恶甘遂。今近道处处有,东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粮。南康间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

〔谨案〕薯蓣,晒干捣细,筛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补。此有两种∶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

<目录>卷第六

菊花

味苦、甘,平,无毒。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一名甘精,一名女节,一名女华,一名女茎,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阴成。生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术、枸杞根、桑根白皮为之使。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一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华正相似,唯以甘苦别之尔。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取种之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风眩,能令头不白。《仙经》以菊为妙用,但难多得,宜常服之尔。

1

主题

1080

帖子

13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55524
精华
0
积分
13
金币
362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初级贴星坛之铁杆中级贴星坛之栋梁高级贴星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1:51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第六

甘草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久服轻身延年。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 草。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

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河西、上郡不复通市。今出蜀汉中,悉从汶山诸夷中来。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羌地名。亦有火炙干者,理多虚疏。又有如鲤鱼肠者,被刀破,不复好。青州间亦有,不如。又经方少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目录>卷第六

人参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

茯苓为之使,恶溲疏,反藜芦。上党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及百济。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所献易蛀 。唯内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高丽人作人参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椴树叶似桐甚大,阴广,则多生阴地,采作甚有法。今近山亦有,但作之不好。

〔谨案〕陶说人参,苗乃是荠 、桔梗,不悟高山连亘相接,故皆有之也。

<目录>卷第六

石斛

味甘,平,无毒。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久服浓肠胃,轻身延年,定志除惊。一名林兰,一名禁生,一名杜兰,一名石KT 。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干。

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姜蚕、雷丸。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为佳。近道亦有,次宣城间。生栎树上者,名木斛。其茎形长大而色浅。六安属庐江,今始安亦出木斛,至虚长,不入丸散,惟可为酒渍煮汤用尔。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

〔谨案〕作干石斛,先以酒洗,捋蒸炙成,不用灰汤。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者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一种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者。亦如麦斛,叶在茎端,其余斛如竹,节间生叶也。

<目录>卷第六

牛膝

为君,味苦、酸,平,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百倍。生河内川谷及临朐。二恶萤火、陆英、龟甲,畏白前。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乃云有雌雄,雄者茎紫色而节大为胜尔。

〔谨案〕诸药,八月以前采者,皆晒干、火其十月以后至正月,乃可阴干。

<目录>卷第六

卷柏

味辛、甘,温、平、微寒,无毒。主五脏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

止咳逆,疗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久服轻身和颜色,令人好容体。一名万岁,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交时。生常山山谷石间。五月、七月采,阴干。

今出近道。丛生石土上,细叶似柏,卷屈状如鸡足,青黄色。用之,去下近石有沙土处。

<目录>卷第六

细辛

味辛,温,无毒。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 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曾青、桑根为之使,得当归、芍药、白芷、芎 、牡丹、 本、甘草共疗妇人,得决明、鲤野狼毒、山茱萸、黄 ,畏硝石、滑石,反藜芦。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用之去其头节。人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也。

<目录>卷第六

独活

味苦、甘、平、微温、无毒。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 ,女子疝瘕。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草。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生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豚实为之使。药名无豚实,恐是蠡实。此州郡县并是羌地。羌活形细而多节,软润,气息极猛烈。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其一茎直上至易蛀,宜密器藏之。

〔谨案〕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

<目录>卷第六

升麻

味甘、苦,平、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

入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

一谷周麻。生益州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晒干。

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顷无复有。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青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间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间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人言是落新妇根,不必尔。其形自相似,气色非也。落新妇亦解毒,取叶作小儿汤浴,主惊忤。

<目录>卷第六

柴胡

为君,味苦,平、微寒,无毒。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洪农川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得茯苓、桔梗、大黄、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寸匕,疗烦满。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今出近道,状如前胡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 ,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此柴胡疗伤寒第一用。

〔谨案〕茈是古柴字。《上林赋》云∶茈姜。及《尔雅》云∶藐,茈草,并作茈字。且此草,根紫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木代系,相承呼为茈胡。

且检诸本草,无名此者。伤寒大小柴胡汤,最为痰气之要,若以芸蒿根为之,更作茨音,大谬矣。

<目录>卷第六

防葵

味辛、甘、苦,寒,无毒。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久服坚骨髓,益气轻身。中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见鬼。

一名梨盖,一名房慈,一名爵离,一名农果,一名利茹,一名方盖。生临淄川谷,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北信断,今用建平间者,云本与野狼毒同根,犹如三建,今其形亦相似,但置水中不沉尔,而野狼毒陈久亦不能沉矣。

〔谨案〕此药上品,无毒,久服主邪气惊狂之患。其根叶似葵花子根,香味似防风,故名防葵。采依时者,亦能沉水,今乃用枯朽野狼毒当之,极为谬矣。此物亦稀有,襄阳、望楚、山冻及兴州西方有之。其兴州采得,乃胜南者,为邻蜀土也。

<目录>卷第六

蓍实

味苦、酸,平,无毒。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慧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少室山谷。八月、九月采实,晒干。

〔谨案〕此草,所在有之,以其茎为筮。陶误用楮实为之。《本经》云∶“味苦”。楮实味

<目录>卷第六

?子

味苦,微寒、微温,无瘀。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久服轻身延年不老, 食之神仙。生雍州川谷,亦生上党及道旁。十月采实,阴干。

荆实、薏苡为之使。 状如蒿艾之类,近道处处有。《仙经》亦时用之,人家种此辟蛇也。

<目录>卷第六

薏苡仁

味甘,微寒,无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一名屋 ,一名起实,一名赣。生真定平泽及田野。

八月采实,采根无时。

真定县属常山郡,近道处处有,多生人家。交趾者子最大,彼土呼为杆珠。马援大取将还,人谗以为珍珠也。实重累者为良。用之取中仁。今小儿病蛔虫,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而云蛔虫大效。

<目录>卷第六

车前子

味甘、咸,寒,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令人有子,明目疗赤痛。久服轻身耐老。叶及根,味甘、寒。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一名当道,一名 苡,一名虾蟆衣,一名牛遗,一名胜舄。生真定平泽丘陵阪道中。五月五日采,阴干。

人家及路旁甚多,其叶捣取汁服,疗泄精甚验。子性冷利,《仙经》亦服饵之,令人身轻,能跳越岸谷,不老而长生也。《韩诗》乃言 苡是木,似李,食其实,宜子孙,此为谬矣。

〔谨案〕今出开州者为最。

<目录>卷第六

菥子

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疗心腹腰痛。久服轻身不老。一名 菥,一名大蕺,一名马辛,一名大荠。生咸阳川泽及道旁。四月、五月采,曝干。

得荆实、细辛良,恶干姜、苦参。今处处有之,人乃言是大荠子,俗用甚稀。

〔谨案〕《尔雅》云∶是大荠,然验其味甘而不辛也。

<目录>卷第六

茺蔚子

味辛、甘,微温、微寒,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气,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久服轻身。茎,主瘾疹痒,可作浴汤。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一名贞蔚。生海滨池泽,五月采。

今处处有。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方用亦稀。

〔谨案〕捣茺蔚茎,敷疔肿,服汁使疔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血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 耳。中虺蛇毒敷之良。

<目录>卷第六

木香

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行药之精。久服不梦寤魇寐。轻身致神仙。一名蜜香。生永昌山谷。

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云大秦国。以疗毒肿,消恶气,有验。今皆用合香,不入药用。

惟制蛀虫丸用之,常能煮以沐浴,大佳尔。

〔谨案〕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叶似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其实黄黑,所在亦有之。

<目录>卷第六

龙胆

味苦,寒、大寒,无毒。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一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贯众为之使,恶防葵、地黄。今出近道,吴兴为胜。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为名。

<目录>卷第六

菟丝子

味辛、甘,平,无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 ,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久服明目,轻身延年。一名生菟芦,一名菟缕,一名 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网,一名菟累。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为赤网,色浅而大为菟累。九月采实,曝干。

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 菌,宜丸不宜煮。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篮、 麻、蒿上。旧言下有茯苓,上生菟丝,今不必尔。其茎挪以浴小儿,疗热痱用。其实,先须酒渍之一宿,《仙经》、俗方并以为补药。

<目录>卷第六

巴戟天

味辛、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疗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覆盆子为之使,恶朝生、雷丸、丹参。 今亦用建平、宜都者,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

〔谨案〕巴戟天苗,俗方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多者良,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同。连珠肉浓者为胜。

<目录>卷第六

白英

味甘,寒,无毒。主寒热,八疸,消渴,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一名谷菜,一名白草。生益州山谷。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诸方药不用。此乃有斛菜,生水中,人蒸食之。此乃生山谷,当非是。又有白草,叶作羹饮,甚疗劳,而不用根华。

益州乃有苦菜,土人专食之,皆充健无病,疑或者此。

〔谨案〕此瓜,小长而五丫。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煮汁饮,解劳。东人谓之白草。陶云白草,似识之,而不的辨。

<目录>卷第六

白蒿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生中山川泽,二月采。

蒿类甚多,而俗中不闻呼白蒿者,方药家既不用,皆无复识之,所主疗既殊佳,应更加研访。服食七禽散云∶白兔食之,仙。与前 子同法耳。

〔谨案〕《尔雅》∶蘩(音烦),皤(音婆)蒿,即白蒿也。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

1

主题

1080

帖子

13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55524
精华
0
积分
13
金币
362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初级贴星坛之铁杆中级贴星坛之栋梁高级贴星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1:53 | 只看该作者

《新修本草》-卷第七

<目录>卷第七

肉苁蓉

味甘、酸、咸,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疗妇人症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久服轻身。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门。五月五日采,阴干。

代郡雁门属并州,多马处便有,言是野马精落地所生。生时似肉,以作羊肉羹,补虚乏极佳,亦可生啖。芮芮河南间至多。今第一出陇西,形扁广,柔润,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国者,形短而少花。巴东、建平间亦有,而不如也。

〔谨案〕此注论草苁蓉,陶未见肉者。今人苁蓉,功力殊胜。比来医人,时有用者。

<目录>卷第七

地肤子

味苦,寒,无毒。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使人润泽。一名地葵,一名地麦。生荆州平泽及田野。八月、十月采实,阴干。

今田野间亦多,皆取茎苗为扫帚。子微细,入补丸散用。《仙经》不甚须。

〔谨案〕地肤子,田野人名为地麦草,叶细茎赤,多出熟田中,苗极弱,不能胜举。今云堪为扫帚,恐人未识之。《别录》云∶捣绞取汁,主赤白痢,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苗灰,主痢亦善。北人亦名涎衣草。

<目录>卷第七

忍冬

味甘,温,无毒。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十二月采,阴干。

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人惟取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仙经》少用。此既长年益寿,甚可常采服。凡易得之草,而人多不肯为之,更求难得者,是贵远贱近,庸人之情乎?〔谨案〕此草藤生,绕覆草木上。苗茎赤紫色,宿者有薄白皮膜之。其嫩茎有毛,叶似胡豆,亦上下有毛。花白蕊紫。今人或以络石当之,非也。

<目录>卷第七

蒺藜子

味苦、辛、温、微寒、无毒。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其叶,主风痒,可煮以浴。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一名旁道,一名屈人,一名止行,一名豺羽,一名升推,一名即梨,一名茨。生冯翊平泽或道旁。七月、八月采实,曝干。

乌头为之使。多生道上,而叶布地,子有刺,状如菱而小。长安最饶,人行多着木屐。

今军家乃铸铁作之,以布敌路,亦呼蒺藜。《易》云∶据于蒺藜,言其凶伤。《诗》云∶墙有茨方用甚希耳。

<目录>卷第七

防风

味甘、辛,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久服轻身。叶,主中风热汗出。

一名铜芸,一名茴草,一名百枝,一名屏风,一名 根,一名百蜚。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上蔡。二月、十月采根,曝干。

得泽泻、蒿本疗风,得当归、芍药、阳起石、禹余粮疗妇人子藏风,杀附子毒,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畏萆。郡县无名沙苑。今第一出彭城、兰陵,即近琅 者。郁州百市亦得之。次出襄阳、义阳县界,亦可用,即近上蔡者。

唯实而脂润,头节坚如蚯蚓头者为好。

俗用疗风最要,道方时用。

〔谨案〕今出齐州、龙山最善,淄州、兖州、青州者亦佳。叶似牡蒿、附子苗等。《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沙苑在同州南,亦出防风,轻虚不如东道者,陶云无沙苑,误矣。

襄阳、义阳、上蔡,元无防风,陶乃妄注尔。

<目录>卷第七

石龙刍

味苦,微寒、微温,无毒。主心腹邪气,小便不利,淋闭,风湿,鬼疰,恶毒。补内虚不足,疗痞满,身无润泽,出汗,除茎中热痛,杀鬼疰恶毒瓦斯。久服补虚羸,轻身,耳目聪明,延年。一名龙须,一名草续断,一名龙珠,一名龙华,一名悬莞,一名草毒。九节多味者,良。生梁州山谷湿地。五月、七月采茎,曝干。

茎青细相连,实赤,今出近道水石处,似东阳龙须;以作席者,但多节尔。

〔谨案〕《别录》云∶一名方宾,主疗蛔虫,及不消食尔。

<目录>卷第七

络石

味苦,温、微寒,无毒。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不通,水浆不下,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神。一名石鲮,一名石蹉,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领石,一名悬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正月采。

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 不识此药,仙俗方法都无用者,或云是石类。既云或生人间,则非石,犹如石斛等,系石以为名尔。

〔谨案〕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浓而圆短;绕树生者,叶大而薄。人家大良。以其苞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别录》谓之石龙藤,主疗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立瘥。

<目录>卷第七

千岁汁

味甘,平,无毒。主补五脏,益气,续筋骨,长肌肉,去诸痹。久服轻身不饥,耐老,通神明。一名 芜。生太山川谷。

作藤生,树如葡萄,叶如鬼桃,蔓延木上,汁白。今俗人方药都不复识用此,《仙经》数处须之,而远近道俗,咸不识此,非甚是异物,正是未研访寻识之尔。

〔谨案〕即 藤汁也,此藤有得千岁者,茎大如碗,冬惟叶凋,茎终不死。藤汁味甘,子味甘、酸,苗似葡萄,其茎主哕逆大善,伤寒后呕哕更良。

<目录>卷第七

黄连

味苦,寒、微寒,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久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二月、八月采。

黄芩、龙骨、理石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藓,畏款冬,胜乌头,解巴豆毒。

巫阳在建平。今西间者色浅而虚,不及东阳、新安诸县最胜。临海诸县者不佳。用之当布裹 去毛,令如连珠。俗方多疗下痢及渴,道方服食长生。

〔谨案〕蜀道者粗大节平,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今沣州者更胜。

<目录>卷第七

沙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补中。久服利人。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须,一文希。生河内川谷及宛朐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恶防己,反藜芦。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并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

〔谨案〕紫参、牡蒙各是一物,非异名也。今沙参出华州为善。

<目录>卷第七

丹参

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一名 蝉草,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五月采根,曝干。

畏咸水,反藜芦。 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今近道处处有,茎方有毛,紫花,时人呼为逐马。酒渍饮之,疗风痹。道家时有用处,时人服之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谨案〕此药,冬采良,夏采虚恶。

<目录>卷第七

王不留行

味苦、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止心烦,鼻衄,痈疽,恶疮, 乳,妇人难产。久服轻身,耐老,增寿。生太山山谷,二月、八月采。

今处处有。人言是蓼子,亦不耳。叶似酸浆,子似松子。而多入痈 方用之。

<目录>卷第七

蓝实

味苦,寒,无毒。主解诸毒,杀蛊 疰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其叶汁,杀百药毒,解野狼毒、射罔毒。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平泽。

此即今染 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蓝汁,乃浣 布汁以解之,亦善。以汁涂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甚疗蜂螫毒。

〔谨案〕蓝实,有三种∶一种围径二寸许,浓三、四分,出岭南,云疗毒肿,太常名此草为木蓝子,如陶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辛者。此草汁疗热毒,诸蓝非比,且二种蓝,今并堪染,菘蓝为淀,惟堪染青;其蓼蓝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尔。

<目录>卷第七

景天

味苦、酸,平,无毒。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诸蛊毒,痂 ,寒热风痹,诸不足。花,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久服通神不老。一名戒火,一名火母,一名救火,一名据火,一名慎火。生太山川谷。四月四日、七月七日采,阴干。

今人皆盆盛养之于屋上,云以辟火。叶可疗金疮止血,以洗浴小儿,去烦热惊气。广州城外有一树,云大三、四围,呼为慎火树。江东者,甚细小。方用亦希。其花入服食。众药之名,此最为丽。

<目录>卷第七

天名精

味甘,寒,无毒。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渴。逐水大吐下。

久服轻身,耐老。一名麦句姜,一名虾蟆蓝,一名豕首,一名天门精,一名玉门精,一名彘颅,一名蟾蜍兰,一名觐。

生平原川泽,五月采。

垣衣为之使。此即今人呼为 ,亦名 首。夏月捣汁服之,以除热病。味至苦,而云甘,恐或非是。

〔谨案〕鹿活草是也。《别录》一名天蔓菁,南人名为地松,味甘、辛,故有姜称;状如蓝,故名虾蟆蓝,香气似兰,故名蟾蜍兰。

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疔疮, 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其 苦而臭,名精乃辛而香,全不相类也。

<目录>卷第七

蒲黄

味甘,平,无毒。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生河东池泽,四月采。

此即蒲厘花上黄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疗血,《仙经》亦用此。

1

主题

1080

帖子

13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55524
精华
0
积分
13
金币
362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初级贴星坛之铁杆中级贴星坛之栋梁高级贴星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1:55 | 只看该作者
<目录>卷第七

香蒲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

一名睢,一名醮。生南海池泽。

方药不复用,俗人无采,彼土人亦不复识者。江南贡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庙缩酒。

或云是薰草,又云是燕麦,此蒲亦相类耳。

〔谨案〕此即甘蒲,作荐者,春初生,用白为菹,亦堪蒸食。山南名此蒲为香蒲,谓菖蒲为臭蒲。陶隐居所引菁茅,乃三脊茅也。其燕麦、薰黄,即此香蒲花是也。

<目录>卷第七

兰草

味辛,平,无毒。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四月、五月采。

方药俗人并不复识用。大吴即应是吴国尔,太伯所居,故呼大吴。今东间有煎泽草名兰香,亦或者此也,生湿地。

李云∶是今人所种,似都梁香草。

〔谨案〕此是兰泽香草也。八月花有。陶云不识,又言煎泽草,或称李云都梁香近之,终非的识也。

<目录>卷第七

决明子

味咸、苦、甘、平、微寒、无毒。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疗唇口青。久服益精光,轻身。生龙门川泽,石决明生豫章。十月十日采,阴干百日。

蓍实为之使,恶大麻子。龙门乃在长安北。今处处有。叶如茳芒,子形似马蹄,呼为马蹄决明。用之当捣碎。又别有草决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

〔谨案〕石决明,是蚌蛤类,形似紫贝,附见别出在鱼兽条中,皆主明目,故并有决明之名。俗方惟以疗眼也,道术时须。

<目录>卷第七



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猝急肿痛,胁胡穷,一名香果。其叶名蘼芜。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三月、四月采根,曝干。

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逆,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今惟出历阳,节大茎细,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蜀中亦有而细,人患齿根血出者,含之多瘥。苗名蘼芜,亦入药,别在下说。俗方多用,道家时须尔。胡居士云∶武功去长安二百里,正长安西,与扶风、狄道相近。斜谷是长安西岭下,去长安一百八十里,山连接七百里。

〔谨案〕今出秦州,其人间种者,形块大,重实,多脂润。山中采者瘦细。味苦、辛。

以九月、十月采为佳。今云三阳出者,今不复用。

<目录>卷第七

蘼芜

味辛,温,无毒。主咳逆,定惊气,辟邪恶,除蛊毒鬼疰,去三虫。久服通神。主身中老风,头中久风,风眩。一名薇芜,一名茳蓠,芎 苗也。生雍州川泽及宛朐。四月、五月采叶,曝干。

今出历阳,处处亦有,人家多种之,叶似蛇床而香。骚人借以为譬,方药用甚希。

〔谨案叶,一种如蛇床。香气相似,用亦不殊尔。

<目录>卷第七

续断

味苦、辛,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疗 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久服益气力。一名龙一名南草,一名槐。生常山山谷。七月、八月采,阴干。

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案《桐君药录》云∶续断生蔓延,叶细、茎如荏,大根本,黄白有汁,七月、八月采根。

今皆用茎叶,节节断,皮黄皱,状如鸡脚者,又呼为桑上寄生,恐皆非真。时人又有接骨树,高丈余许,叶似蒴 ,皮主疗金疮,有此接骨名,疑或者。而广州又有一藤名续断,一名诺藤,断其茎,器承其汁饮之,疗虚损绝伤,用沐头,又长发。折枝插地即生,恐此又相类。李云是虎蓟,与此大乖,而虎蓟亦自疗血尔。

〔谨案〕此药,所在今俗用者是。叶似苎而茎方,根如大蓟,黄白色。陶注者,非也。

<目录>卷第七

云实

味辛、苦,温,无毒。主泄痢肠 ,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消渴。花,主见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杀精物,下水,烧之致鬼。久服轻身,通神明,益寿。一名员实,一名云英,一名天豆。生河间川谷。十月采,曝干。

今处处有,子细如葶苈子而小黑,其实亦类莨菪。烧之致鬼,未见其法术。

〔谨案〕云实,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黄墨似豆,故名天豆。丛生泽旁,高五、六尺。叶如细槐,亦如苜蓿,枝间微刺。俗谓苗为草云母。陶云似葶苈,非也。

<目录>卷第七



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气,利阴气。生白水者冷,补。其茎、叶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一名戴糁,一名戴椹,一名独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山谷、白水、汉中。二月、十月采,阴干。

恶龟甲。 第一出陇西、叨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肤粗,新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者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用,消痈肿,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谨案〕此物,叶似羊齿,或如蒺藜,独茎或作丛生。今出原州及华原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之。

<目录>卷第七

徐长卿

味辛,温,无毒。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益气,延年。

一名鬼督邮。生太山山谷及陇西,三月采。

鬼督邮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长卿者,其根正如细辛,小短扁扁尔,气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邮,当取其强悍宜腰脚,所以知是徐长卿,而非鬼箭、赤箭。

〔谨案〕此药,叶似柳,两叶相当,有光润,所在川泽有之。根如细辛,微粗长,而有臊气。今俗用代鬼督邮,非也。鬼督邮别有本条,在下。

<目录>卷第七

杜若

味辛,微温,无毒。主胸胁下逆气,温中,风入脑户,头肿痛,多涕,泪出。眩倒目,止痛,除口臭气。久服益精明目,轻身,令人不忘。一名杜衡,一名杜莲,一名白莲,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川泽及宛朐。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得辛荑、细辛良,恶柴胡、前胡。 今处处有。叶似姜而有文理,根似高良姜而细,味辛香。又绝似旋 根,殆欲相乱,叶小异尔。《楚辞》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此者一名杜衡,今复别有杜衡,不相似。

〔谨案〕杜若,苗似廉姜,生阴地,根似高良姜,全少辛味。陶所注旋 根,即真杜若也。

<目录>卷第七

蛇床子

味苦、辛、甘,平,无毒。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温中下气,令妇人子藏热,男子阴强。久服轻身,好颜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绳毒,一名枣棘,一名墙蘼。生临淄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阴干。

恶牡丹、巴豆、贝母。 近道田野墟落间甚多。花、叶正似蘼芜。

〔谨案〕《尔雅》一名盱。

<目录>卷第七

茵陈蒿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

今处处有,似蓬蒿而叶紧细。茎,冬不死,春又生。惟入疗黄胆用。《仙经》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陈乃云此,恐是误尔。

<目录>卷第七

漏芦

味苦、咸,寒、大寒,无毒。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一名野兰。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干。

乔山应是黄帝所葬处,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疗诸 疥,此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用。今市人皆取苗用之。

俗中取根,名鹿骊根,苦酒摩,以疗疮疥。

〔谨案〕此药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似细麻,如箸许,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蒿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山南谓之木藜芦,有毒,非漏芦也。

<目录>卷第七

茜根

味苦,寒,无毒。主寒湿风痹,黄胆,补中。止血,内崩,下血,膀胱不足, 跌,蛊毒。久服益精气轻身。可以染绛。一名地血,一名茹 ,一名茅搜,一名 。生乔山川谷。二畏鼠姑。 此则今染绛茜草也。东间诸处乃有而少,不如西多。今俗道经方不甚服用。

此当以其为疗少而丰贱故也。

《诗》云∶茹 在 者是。

<目录>卷第七

飞廉

味苦,平,无毒。主骨节热,胫重酸疼。头眩顶重,皮间邪风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咳嗽,下乳汁。久服令人身轻,益气明目不老。可煮可干。一名漏芦,一名天荠,一名伏猪,一名飞轻,一名伏兔,一名飞雉,一名木禾。生河内川泽。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阴干。

得乌头良,恶麻黄。 处处有。极似苦 ,惟叶下附茎,轻有皮起似箭羽,叶又多刻缺,花紫色。俗方殆无用,而道家服其枝茎,可得长生,又入神枕方。今既别有漏芦,则非此别名尔。

〔谨案〕此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晒干则黑如玄参。用叶、茎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似苦为漏芦,并非是也。

<目录>卷第七

营实

味酸,温、微寒,无毒。主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久服轻身益气。根,止泄利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一名蔷薇,一名蔷麻,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蔷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川谷及蜀郡。八月、九月采,阴干。

营实即是蔷薇子,以白花者为良。根亦可煮酿酒,茎、叶亦可煮作饮。

<目录>卷第七

薇衔

味苦,平、微寒,无毒。主风湿痹历节痛,惊痫吐舌,悸气,贼风,鼠 ,痈肿,暴症,逐水,疗痿蹶。久服轻身明目。一名麋衔,一名承膏,一名承肌,一名无心,一名无颠。生汉中川泽及宛朐、邯郸。

七月采茎、叶,阴干。

得秦皮良。 俗用亦少。

〔谨案〕此草丛生,似茺蔚及白头翁。其叶有毛,茎赤,疗贼风大效,南人谓之吴风草。

一名鹿衔草,言鹿有疾,衔此草,瘥。又有大、小二种∶楚人犹谓大者为大吴风草,小者为小吴风草也。

<目录>卷第七

五味子

味酸,温,无毒。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一名会及,一名玄及。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

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药多膏润,烈日曝之,乃可捣筛。道方亦须用。

〔谨案〕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本经》云∶味酸,当以木为五行之先也。其叶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 子。一出蒲州及蓝田山中。

<目录>卷第七

旋花

味甘,温,无毒。主益气,去面 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

久花,一名金沸,一名美草。生豫州平泽。五月采,阴干。

东人呼为山姜,南人呼为美草,根似杜若,亦似高良姜。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之,辟谷止饥。近有人从南还,遂用此术与人断谷,皆得半年百日不饥不瘦,但志浅嗜深,不花赤色,殊辛美,子状如豆蔻。此旋花之名,即是其花也,今山东甚多。

〔谨案〕此即生平泽,旋 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旋花,陶所说真山姜尔。

陶复于下品旋 注中云∶此根出河南,北国来,根似芎 ,惟膏中用。今复道似高良姜,二说自相矛盾。且此根味甘,山姜味辛,都非此类。其旋 膏疗风,逐水止用花,言根亦无妨,然不可以杜若乱之也。又将旋 花名金沸,作此别名非也。《别录》云∶根,主续筋也。

<目录>卷第七

白兔藿

味苦,平,无毒。主蛇虺、蜂虿、 狗、菜肉、蛊毒,鬼疰,风疰,诸大毒不可入口者,皆着痛上,立消。毒入腹者,煮饮之即解。一名白葛。生交州山谷。

人不复用,殊不可解,都不闻有识之者,想当似葛尔,须别广访交州人,未得委悉。

〔谨案〕此草,荆、襄间山谷大有,苗似萝摩,叶圆浓,茎俱有白毛,与众草异。蔓生,山南俗谓之白葛,用疗毒有效。而交广又有白花藤,生叶似女贞,茎叶俱无毛,花白,根似野葛,云大疗毒。而交州用根,不用苗,则非藿也。用叶苗者,真矣。二物所疗,并如经说,各自一物,下条载白花藤也。

<目录>卷第七

鬼督邮

味辛、苦、平、无毒。主鬼疰,卒忤,中恶,心腹邪气,百精毒,温疟,疫疾,强腰脚,益膂力。一名独摇草。苗唯一茎,叶生茎端若伞,根如牛膝而细黑。所在有之,有必丛生。今人以徐长卿代之,非也。

(新附)

<目录>卷第七

白花藤

味苦、寒、无毒。主解诸药、菜、肉中毒,酒渍服之,主虚劳风热。生岭南、交州、广川平泽。苗似野葛,而白花,根皮浓肉白,其骨柔于野葛。(新附)

1

主题

1080

帖子

13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55524
精华
0
积分
13
金币
3629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73 小时

初级贴星坛之铁杆中级贴星坛之栋梁高级贴星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1:56 | 只看该作者

《新修本草》-卷第八

<目录>卷第八

当归

味甘、辛,温、大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疮,煮饮之。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气虚冷,补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恶 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方家有云真当归,正谓此,有好恶故也。

俗用甚多。道方时须尔。

〔谨案〕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 ,一种似细叶芎,惟茎叶卑下于芎 也。

今出当州、宕州是马尾当归,蚕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

<目录>卷第八

秦艽

味苦、辛,平、微温,无毒。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生飞乌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菖蒲为之使。 飞乌或者地名,今出甘松、龙洞、蚕陵,长大黄白色为佳。根皆作罗文相交,中多衔土,用之熟破除去。方家多作秦胶字,与独活疗风常用,道家不须尔。

〔谨案〕今良。本作札,或作纠,作胶;正作艽也。

<目录>卷第八

黄芩

味苦,平、大寒,无毒。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

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一名腐肠,一黄文,一名经芩,一名妒妇。

其子主肠 脓血。生秭归川谷及宛朐。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得浓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白蔹、赤小豆疗鼠;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为胜。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俗〔谨案〕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

今出宜州、 州、泾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

<目录>卷第八

芍药

味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一名白木,一名余容,一名犁食,一名解仓,一名 。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须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硝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道家亦服食之,又煮石用之。

<目录>卷第八

干姜

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

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生者尤良。疗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久服令眼暗。

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

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莲、天鼠粪。

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

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

<目录>卷第八



味辛、苦,温、微温、微寒,无毒。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疗风邪 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实主风流四肢。一名鬼卿,山山谷。正月、二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

恶 茹。俗中皆用芎 根须,其形气乃相类。而《桐君药录》说芎 苗似 木,论说花实皆东山别有 本,形气甚相似,惟长大尔。

〔谨案〕蒿本,茎、叶、根、味与芎 小别,以其根上苗下似 根,故名 本。

今出宕州者,佳也。

<目录>卷第八

麻黄

味苦,温、微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疼,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龙沙,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川谷。立秋采茎,阴干令青。

浓朴为之使,恶辛荑、石苇。 今出青州、彭城、荣阳、中牟者为胜,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节,节止汗故也。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其根亦止汗。夏月杂粉用之。俗用疗伤寒,解肌第一。

〔谨案〕郑州、鹿台及关中沙苑河旁沙洲上太多,其青徐者,今不复用。同州沙苑最多也。

<目录>卷第八

葛根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葛谷,主疗下痢十岁以上。白葛,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晒干之。

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

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

五月五日日中时,取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

〔谨案〕葛谷,即是实尔,陶不言之。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 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根末之,主狗啮,并饮其汁良。蔓烧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

<目录>卷第八

前胡

味苦,微寒,无毒。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疗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前胡似柴胡而柔软,为疗殆欲同。而《本经》上品有柴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亦有畏恶,明畏恶非尽出《本经》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湿地,出吴

<目录>卷第八

知母

味苦,寒,无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一名 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 母,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儿草,一名鹿列,一名韭逢,一名儿踵草,一名东根,一名水须,一名沈燔,一名 ,一名昌支。生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甚疗热结,亦疗疟热烦也。

<目录>卷第八

大青

味苦,大寒,无毒。主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三月、四月采茎,阴干。

疗伤寒方多用此,《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长尺许,紫茎。除时行热毒,为良。

〔谨案〕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

<目录>卷第八

贝母

味辛、苦,平、微寒,无毒。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一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草,一名勒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

浓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 石、莽草,反乌头。 今出近道,形似聚贝子,故〔谨案〕此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

味甘、苦,不辛。按《尔雅》亦名 也。

<目录>卷第八

栝蒌根

味苦,寒,无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一名地蒌,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主胸痹,悦泽人面。茎叶,疗中热伤暑。

生弘农川谷及山阴地。入土深者良。生卤地者有毒。二月、八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

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出近道,藤生,状如土瓜,而叶有叉。

《毛诗》云∶果裸之实,亦施于宇。其实今以杂作手膏,用根,入土六、七尺,大二、三围者,服食亦用之。

〔谨案〕今用根作粉,大宜服石,虚热人食之。作粉如作葛粉法,洁白美好。今出陕州者,白实最佳。

<目录>卷第八

玄参

味苦、咸、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疗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坚症,定五脏。久服补虚,明目,强阴,益精。一名重台,一名玄台,一名鹿肠,一名正马,一名咸,一名端。生河间川谷及宛朐。三月、四月采根,曝干。

恶黄 、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 今出近道,处处有。茎似人参而长大。根甚黑,亦微香,道家时用,亦以合香。

〔谨案〕玄参根苗并臭,茎亦不似人参。陶云道家亦以合香,未见其理也。

<目录>卷第八

苦参

味苦,寒,无毒。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 ,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KT疮,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

一名水槐,一名苦识,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一名白茎,一名虎麻,一名岑茎,一名禄白,一名陵郎。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

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反藜芦。 今出近道,处处有。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荚。根味至苦恶。病患酒渍饮之,多差。患疥者,一两服,亦除,盖能杀虫。

〔谨案〕苦参疗胫酸,恶虫。以十月收其实,饵如槐子法,久服轻身不老,明目有验。

<目录>卷第八

石龙芮

味苦,平,无毒。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令人皮肤光泽,有子。一名鲁果能,一名地椹,一名石熊,一太山川泽石旁。五月五日采子,二月、八月采皮,阴干。

大戟为之使,畏蛇蜕、吴茱萸。 今出近道,子形粗,似蛇床子而扁,非真好者,人言是蓄菜子尔。东山石上所生,其叶芮芮短小,其子状如葶苈,黄色而味小辛,此乃实是也。

〔谨案〕今用者,俗名水堇。苗似附子,实如桑椹,故名地椹。生下湿地,五月熟,叶、子皆味辛。山南者粒大如葵子。关中、河北者细如葶苈,气力劣于山南者。陶以细者为真,未为通论。又《别录》水堇云∶主毒肿、痈疖疮、蛔虫、齿龋。

<目录>卷第八

石苇

味苦、甘,平,无毒。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益精气。一名石 ,一名石皮。用之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

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得菖蒲良。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苇。今处处有,以不闻水声、人声者为佳。出建平者,叶长大而浓。

〔谨案〕此物丛生石旁阴处,不蔓延生。生疗淋亦好也。

<目录>卷第八

狗脊

味苦、甘,微温,无毒。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暗,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一名百枝,一名强膂,一名扶盖,一名扶筋。生常山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萆 为之使,恶败酱。

今山野处处有,与菝 相似而小异。其茎叶小肥,其节疏,其茎大直,上有刺,叶圆有赤脉。根凹凸 如羊角细强者是。

〔谨案〕此药,苗似贯众,根长多歧,状如狗脊骨,其肉作青绿色,今京下用者是。

陶所说,乃有刺萆 ,非狗脊也,今江左俗犹用之。

<目录>卷第八



味苦、甘,平,无毒。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一名赤节。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薏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柴胡、牡蛎、前胡。今处处有,亦似菝 而小异,根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

〔谨案〕此药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内软者为


味甘、平、温、无毒。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此有三种,大略根苗并相类。菝 茎紫,短小多细刺,小减萆 而色深,人用作饮。

〔谨案〕陶云三种相类,非也。萆 有刺者,叶粗相类,根不相类,萆 细长而白,菝根作块结,黄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目录>卷第八

通草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疗脾疸,常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 , 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 藤茎。

〔谨案〕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穣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为燕覆,或名乌覆。今言 藤, 覆声相近尔。

<目录>卷第八

瞿麦

味苦、辛,寒,无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养肾气,逐膀胱邪逆,止霍乱,长毛发。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生太山川谷。立秋采实,阴干。

草、牡丹为之使,恶桑螵蛸。 茎生细叶,花红紫赤可爱,合子叶刈取之。子颇似麦,故一种微大,花边有叉丫,未知何者是?今市人皆用小者;复一种,叶甚赤。案《经》云采实,实中子至细,燥熟便脱尽,今市人惟合茎叶用,而实正空壳,无复子尔。

<目录>卷第八

败酱

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疾痛。一名鹿肠,一名鹿首,一名马草,一名泽败。生江夏川谷。八月采根,曝干。

出近道,叶似 ,根形似柴胡,气如败豆酱,故以为名。

〔谨案〕此药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 也。

<目录>卷第八

白芷

味辛,温,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名芳香,一名白 ,一名 ,一名莞,一名苻离,一名泽芬。叶名 麻,可作浴汤。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

今出近道,处处有,近下湿地,东间甚多。叶亦可作浴汤,道家以此香浴去尸虫,又用合香也。

<目录>卷第八

杜衡

味辛,温,无毒。主风寒咳逆,香人衣体。生山谷。三月三日采根,熟洗,曝干。

根叶都似细辛,惟气小异尔。处处有之。方药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山海经》云∶可疗瘿。

〔谨案〕杜衡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生山之阴,水泽下湿地,根似细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谬矣。及己独茎,茎端四叶,叶间白花,殊无芳气,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疗疮疥,不可乱杜衡也。

<目录>卷第八

紫草

味苦,寒,无毒。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疗腹肿胀满痛,以合名紫丹,一名紫 。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三月采根,阴干。

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彼人种之,即是今漆紫者,方药家都不复用。《博物志》云国以漆色殊黑。比年东山亦种,色小浅于北者。

〔谨案〕紫草,一名藐,苗似兰香,茎赤节青,花紫白色,而实白。

<目录>卷第八

紫菀

味苦、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安五脏。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一名紫茜,一名青菀。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二月、三月采根,阴干。

款冬为之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 本,畏茵陈蒿。近道处处有,生布地,花亦有白者名白菀,不复用。

〔谨案〕白菀,即女菀也,疗体与紫菀同,无紫菀时,亦用白菀。

陶云不复用,或者未悉。

<目录>卷第八

白藓

味苦、咸,寒,无毒。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生五月采根,阴干。

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近道处处有,以蜀中者为良。俗呼为白羊藓,气息正似羊膻,或名白膻。

〔谨案〕此药叶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若四月、五月采,便虚恶也。

<目录>卷第八

白薇

味苦、咸,平、大寒,无毒。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

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近道处处有。根状似牛膝而短小尔。方家用,多疗惊邪、风狂、疰病。

<目录>卷第八

耳实

味苦、甘,温。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去恶肉死肌,膝痛,溪毒。

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 ,一名地葵,一名 ,一六安田野,实熟时采。

此是常思菜,伧人皆食之。以叶覆麦作黄衣者,一名羊负来。昔中国无此,言从外国逐羊毛中来,方用亦甚稀。

〔谨案〕苍耳,三月以后、七月以前刈,晒干为散。夏,水服;冬,酒服,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日二服,丸服二十、三十丸;散服一、二匕。服后乃皮落,肌如凝脂,令人省睡,除诸毒螫,杀疳湿KT 。久服益气,耳目聪明,轻身强志,主腰膝中风毒优良。忌食猪肉米泔,亦主 狗毒。

<目录>卷第八

茅根

味甘,寒,无毒。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其苗主下水。一名兰根,一名茹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一名兼杜。

生楚地山谷田野,六月采根。

此即今白茅菅。《诗》云∶露彼菅茅。其根如渣芹甜美。服食此断谷甚良。俗方稀用,惟疗淋及崩中尔。

〔谨案〕菅花,味甘,温,无毒。主衄血、吐血、灸疮。

<目录>卷第八

百合

味甘,平,无毒。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喉痹肿,止涕泪。一名重箱,一名重迈,一名摩罗,一名中逢花,一名强瞿。生荆州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近道处处有,根如胡蒜,数十片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言初是蚯蚓相缠结变作之,俗人皆呼为强仇,仇即瞿也,声之讹尔,亦堪服食。

〔谨案〕此药有二种∶一种细叶,花红白色;一种叶大,茎长,根粗,花白,宜入药用。

<目录>卷第八

酸浆

味酸、平,寒,无毒。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一名醋浆。生荆楚川泽及人家田园中。五月采,阴干。

处处人家多有,叶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黄赤色。小儿食之,能除热,亦

<目录>卷第八

紫参

味苦、辛,寒、微寒,无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疗肠胃大热,唾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众戎,一名童肠,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

畏辛荑。 今方家皆呼为牡蒙,用之亦少。

〔谨案〕紫参,叶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红白,肉浅皮深。

所在有之。牡蒙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并不相似。虽一名牡蒙,乃王孙也。紫参京下见用者,是出蒲州也。

<目录>卷第八

女萎

味辛,温。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

其叶似白蔹,蔓生,花白,子细,荆襄之间名为女萎,亦名蔓楚,止痢有效。用苗不用根,与萎蕤全别。今太常谬以为白头翁者是也。(新附)

<目录>卷第八

淫羊藿

味辛,寒,无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坚筋骨,消瘰 ,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丈夫久服,令人无子。一名刚前。生上郡阳山山谷。

薯蓣为之使。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

〔谨案〕此草,叶形似小豆而圆薄,茎细亦坚,所在皆有,俗名仙灵脾者是也。

<目录>卷第八

蠡实

味甘,平、温,无毒。主皮肤寒热,胃中热气,风寒湿痹,坚筋骨,令人嗜食。止心烦满,利大小便,长肌肤肥大久服轻身。花叶去白虫,疗喉痹,多服令人溏泄。一名荔实,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豕首。生河东川谷,五月采实,阴干。

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天名精亦名豕首也。

〔谨案〕此即马蔺子也。《月令》云∶荔挺出《说文》云∶荔似蒲根,可为刷。《通俗文》∶一名马蔺。《本经》一名荔实。子疗金疮、血内流、痈肿等病,有效。

15

主题

14万

帖子

163

积分

副教授

mp1043-曾英

Rank: 6Rank: 6

UID
1284082
精华
0
积分
163
金币
2069850
推广币
37156
在线时间
7175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铁杆超级帖王坛之栋梁坛之元老人气美女苗圃医学社区推广达人苗圃医学社区发贴达人苗圃医学社区之星苗圃医学杰出贡献苗圃医学社区元老人气帅哥逢考必过蛇年幸运勋章马到成功勋章苗圃辛勤耕耘奖苗圃优秀班委苗圃最佳人缘奖签到达人勋章苗圃勇士勋章苗圃学习之星羊年得意勋章苗圃医学社区实名认证苗圃医学社区版主团队苗圃2年学士学位证苗圃3年硕士学位证猴年大吉勋章已经结束鸡年大吉勋章狗年旺旺苗圃5年博士学位证

26#
发表于 2015-6-26 11: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你辛苦啦!学习学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7 15:29 , Processed in 0.08478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