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鼓膜置管是治疗OME的主要手段,报道一组接受鼓膜置管的OME患儿临床特征,总结结合国外诊治指南治疗国内OME患儿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年龄小于12岁的因OME行鼓膜置管的患儿。所有患儿选择适合的听力检测方法,行为测听、纯音测听、耳声导抗、ABR以及ASSR等,术前均行耳部高分辨率CT扫描;对于伴有鼻塞、睡眠打鼾或者睡眠呼吸暂停的患儿内镜下检查鼻咽部或鼻咽侧位片检查腺样体情况。治疗采用鼓膜切开,置入T形通气管,伴或不伴腺样体切除。术后6个月~1年拔管;所有患儿术后经过1年以上随访。
结果:共171例患儿,316例耳,年龄最小为 4个月,最大为12岁,平均年龄为69个月;32例(18%)患儿合并各种不同的影响听力与言语发育的高危因素(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腭裂、对侧外耳道闭锁及鼓膜穿孔)。病程在4个月以内者共64例(37.4%),其中合并影响听力与言语发育等高危因素的患儿仅有6例(9.3%)。3岁以内患儿有20例,其中合并高危因素者15例(75%)。双侧置管149例,左侧置管15例,右侧7例,其中为再次置管者为9例;合并增殖体切除119例,扁桃体切除13例。所有OME患儿准备手术前均行耳部高分辨率CT扫描;共有116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4-69个月,平均随访35个月,其中151例(88.3%)患儿听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拔管后出现耳内溢液、鼓膜硬化灶、鼓膜内陷和穿孔等并发症,但未见胆脂瘤形成。复发:因拔管或脱管后OME复发再次置管4例。
结论:此组病例有几个特征:1)3岁以内鼓膜置管患儿多数合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病程少于4个月鼓膜置管比例较高;3)多数患儿鼓膜置管同时施行腺样体或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提示OME治疗决策过程中时有多种影响因素,鼓膜置管治疗合并高危因素的OME患儿在临床中得以重视,腺样体切除被作为OME一线治疗措施,尤其是合并打鼾、鼻塞等症状的患耳。2004年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会发布的OME诊治指南对指导OME的诊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在临床实践中还应结合患儿具体情况,不能照搬国外指南来指导国内儿童OME的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