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 颈部囊肿( cervical cyst) 支气管源性(bronchogenic )
支气管囊肿是一类发育异常性疾病,常发生在纵隔内, 位于颈部的支气管囊肿非常罕见。现将我院1996—2006年诊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临床表现:3例患者年龄分别是:55岁、36岁、34岁,女性2例、男性1例,因反复咳嗽一十余年并颈部肿块就诊1例,因发现颈部孤立性肿块就诊2例。查体一般情况好,颈部均可触及肿块,质软,囊性感,随吞咽上下运动。
2.辅助检查:1例患者颈部CT增强扫描示:右侧颈部胸廓入口处、甲状腺后方多个层面一带气液平面的囊腔,大小约5x6cm,边缘尚规则,甲状腺被向前推移(图1),气管向左侧移位。其余2例行颈部B超检查分别在甲状腺左叶中下偏后见一椭圆形囊性肿物,大小约2.5X 3.0厘米,边界清;颈前中线偏左见一椭圆形囊性肿物,大小约1.0X 2.6厘米,边界清。
3.治疗及结果:3例患者术前诊断颈部囊肿性质待查,均在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手术。按常规甲状腺手术入路,切口大小可据肿瘤大小而定,暴露甲状腺,有1例因囊肿同时侵犯纵隔,而备了劈胸术,术中解剖喉返神经,颈内动脉前上方移位,从颈部完整地将侵犯纵隔的多房性囊肿剥离,囊肿与颈部气管6-7相通,内有白色痰液(见图2);1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左侧甲状腺被囊肿推向前上,囊肿位于左侧气管4-5环,约2.5X 3.0厘米大小,单房,与气管相通,完整剥离;1例术中未解剖喉返神经,见囊肿上缘在舌骨的下方,颈部带状肌的深面, 咬断舌骨中段, 分离切除囊肿,内有淡黄色粘稠液体约10ml,与气管不相通。术后镜下均可见囊壁内部分或全部包含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透明软骨、平滑肌及分泌腺体、结缔组织等呼吸系统组织(图3)。病理诊断均为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患者术后恢复好,无声音嘶哑,无咽瘘,随访2年均无复发。
二.讨 论
1.发病原因与病理表现:支气管囊肿属于先天性疾病,来源于气管及支气管的副芽,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组织细胞脱落或游走于颈部而发生囊肿 (1)。 颈部支气管囊肿与肺内及纵隔内的支气管囊肿是相同病理类型的病变,只是发生在不同部位而已。
病理改变主要是支气管中远端的发育异常,使原本为管状结构不能贯通,而造成支气管的发育局限性中止。因此囊壁内仍含有软骨及平滑肌成分,囊壁内层为纤毛柱状上皮。
病理上支气管囊肿不与支气管相通为液性囊肿,也称闭合囊肿。囊肿与支气管相通, 囊肿内部分液体被排出, 气体随之进人囊腔形成含气液囊肿。若囊液全部排出, 则形成含气囊肿。囊液清亮透明或不透明为浆液性或黏液性液体。如有感染、出血, 囊壁受刺激可以增厚毛糙, 囊液也可变成更加黏稠, 甚至可形成实质性改变, 便表现为实质性囊肿。1例患者术前CT显示有液平面的含气液囊肿,手术证实囊肿与气管相通。
2.临床表现:本病一般自幼年起病,但在病灶小、未产生压迫症状、亦未产生并发症时,一般不易被发现。随囊肿生长速度加快产生压迫症状始被发现,或终生无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本组3例患者1例因长期咳嗽一十余年并发现颈部肿块就诊而发现,另2例因发现颈部孤立性肿块就诊而发现。在性别上,有文献认为无明显差异,但从能检索到的文献看,女性略多于男性,我院3例患者中也有2例为女性。虽为良性,但有增大的倾向,出现感染、压迫症状如喉返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以及恶变、空气栓塞(2)。
3.诊断与鉴别诊断:对颈部肿块,B超检查能显示肿物的大小、位置,以及肿物为囊性或囊实性、血供不丰富等特点,但对于囊肿的来源却不能确定。CT对定位及了解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帮助,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囊肿与气管交通的部位和大小,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支气管囊肿的形态与其发育异常的支气管有关, 单纯含气囊肿CT扫描一般壁都较薄,且内外轮廓都很光滑,囊肿外围很少有渗出或增殖病灶,均为类圆形。支气管囊肿囊壁可以有钙化形成,表现为点状或弧线状,尤以弧线状最具特征性。 因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无特异性表现,常需与颈部的囊肿如甲状腺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或瘘管相鉴别,明确诊断依靠病理。
4.治疗:颈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3)。如按甲状腺手术入路应注意解剖和保护喉返神经,防止术后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如囊肿与舌骨联系密切,应注意防止咽瘘及出血。 本组2例患者囊肿均与气管相通,为含气液囊肿,应结扎囊肿蒂部 ,防止复发及痰液渗出,1例为闭合囊肿,不与气管相通,术中尽量保持囊肿的完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