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861567697 于 2015-11-4 16:09 编辑
积极的药物治疗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选择药物和给药途径?如何调整剂量?用药时有何注意事项?对于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请看多年来的老教授的经验分享吧~
10 月 30 日,第 26 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急诊医师进阶:心肺复苏”专场座无虚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韩继媛教授带来的《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再评价》干货满满,博得了满堂彩。
药物分类与给药途径
心肺复苏的药物分为三大类:改善心排量和周围血管阻力的药物,有效控制心率/节律的药物,以及促使基础生命体征恢复的药物。
给药途径一般分为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气管内给药。外周静脉给药是常规首选,多数药物的最佳气管用药剂量未知,由于产生的血药浓度较低,所以建议剂量为静脉剂量的 2~2.5 倍。
韩教授特别强调了心内注射的弊端,因为穿刺时必须停止心脏按压,且一次注射成功率仅 30%~40% ,甚至有穿破冠状动脉、心肌、心包腔的风险。
复苏第一线药物
1、肾上腺素
适用于心脏停搏(室颤、无脉室速、无脉电活动)、严重心动过缓、严重低血压和严重过敏反应。
2015 版 CPR 指南更新推荐,对于心律不可电击,转而接受肾上腺素治疗的心脏骤停患者,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标准剂量为 0.5~1.0 mg静注,每 3~5 分钟重复1次;递增剂量为 1~3~5 mg或 2~4~6 mg,每 3~5 分钟静注;大剂量为 0.2 mg/kg一次静脉注射可获得较满意的复苏效果。
虽然大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有一定益处,但未能较标准剂量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可能与其容易导致复苏后的迟发性心律失常,增加心功能不全等有关,所以目前仍推荐使用标准剂量为主。
2、去甲肾上腺素
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免漏在血管外,禁用碱性溶液或含碱性药物与其混合输注,以免引起药物失活。起始剂量为1 μg/min静滴,平均 2~12 μg/min,最高30 μg/min。需警惕去甲肾上腺素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过强、心律失常、手脚指(趾)缺血坏死等副作用。
3、异丙肾上腺素
有“药物起搏”之称,多用于迷走反射、病窦、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导致的阿斯综合征和心脏骤停综合征。
4、血管加压素
对于电除颤效果不佳的心脏骤停患者,(反复)静脉注射血管加压素在维持灌注方面优于肾上腺素,有利于自主循环的建立。在 2015 版 CPR 指南更新中,基于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相比标准剂量肾上腺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且给予加压素相对于仅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为了简化流程,已将加压素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对于加压素地位的改变,韩教授认为指南并未否认加压素的价值,只是在联合用药中并不推荐。
5、其他
2015 版 CPR 更新指南还指出,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比不用该药效果更好。尽管这项观察性研究不足以成为β受体阻滞剂作为常规用药的证据,但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心脏骤停而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
1、阿托品
对于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者,建议1 mg静推,每 3~5 分钟重复,最大剂量 0.03~0.04 mg/kg,完全阻断迷走神经需3 mg,可逆转心搏骤停。
对于心动过缓者,建议0.5~1 mg静推,每3~5分钟重复,总量不超过0.04 mg/kg,症状严重者建议给药间隔短(3 分钟),剂量大(0.04 mg/kg)。
阿托品的优势在于,无论心搏骤停患者有无心脏电活动,该药均能增加 ROSC 和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心肌缺血、低氧、房室结下传导阻滞、蒲氏纤维传导受损时慎用阿托品,在低温心动过缓时禁用阿托品。
2、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是处理室颤的一线药物,也可作为电除颤前用药,适用于电除颤和给予肾上腺素后仍表现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推荐1~2 mg/kg以20~50 mg/min速度静注,或以2~4 mg/min速度静滴,也可气管内给药。
2015 版 CPR 指南更新不建议常规使用利多卡因,但对于室颤/无脉性室速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在出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使用利多卡因。
3、胺碘酮
胺碘酮是复苏后宽 QRS 或窄 QRS 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也是提高入院存活率的独立指标。对于伴血流动力学稳定多形性室速,利多卡因无效,而胺碘酮有效。胺碘酮和钙拮抗剂还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二线药物;胺碘酮和普鲁卡因酰胺能有效终止稳定性室速。
在使用胺碘酮时应警惕该药的负性肌力作用,在蓄积量超过2.2 g时可产生低血压,注意不要将胺碘酮与其他延长 QT 间期的药物合用,其与Ⅰ类药联用时易导致扭转性室速。对于宽 QRS 波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稳定型)患者,建议首先静注150 mg,超过10 分钟(15 mg/min),继之静点1 mg/min持续 6 小时,然后 18 小时维持量0.5 mg/min;如心律失常仍无纠正,每10 分钟后再静注150 mg,但最大蓄积量应小于2.2 g/24 h。
复苏初步成功用药
1、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多巴胺是抗休克的主要药物之一,用法为40~80 mg加入5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视病情调整滴速。此外,多巴酚丁胺也是复苏初步成功用药之一。
2、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的临床应用颇有争议,目前建议遵循“宁稍偏酸、不宜过碱,宁少勿多、合理使用”的原则。
碳酸氢钠适用于心脏骤停时间超过 10 分钟、pH<7.20的患者,注意同时给予充分通气,以免加重心脑功能损害。此外,该药还适用于心脏骤停前已有代谢性酸中毒或高钾血症者,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苯巴比妥过量者。用法是1 mmol/kg(8.4% NaHCO3 1 mmol=1 ml;5% NaHCO3 0.6 mmol=1 ml),建议在血气分析监测下决定是否追加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