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临床] 顺承脏腑生理 提高临床疗效

[复制链接]

0

主题

39

帖子

3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95353
精华
0
积分
3
金币
3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7 0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脏腑辨证是中医临床诊断病证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遣药组方的主要依据。在具体临证组方时,除考虑病人某脏腑病理变化外,还应充分考虑该脏腑的生理特性。

    通补并用 脉平悸宁

   
心主血脉而藏神。生理上,心气充沛通达,方能化赤力强,阴血充盈,脉道通利,从而血液灌注全身,发挥营养与滋润作用,也只有如此,方能体现脉之胃、神、根。脉道通利,心之气血调和,濡养心神,使之通达内外,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心气通达,津液代谢正常,津血相互化生,血行津畅。此外,心气通达,升降如常,还体现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心阳下降,以温肾水,心肾相交;血可载气,以助呼吸;心血充盈,供养于脾,气血化生有源;血运通畅,肝有所藏。故临床心病之治,辨证组方用药,当应兼顾心之生理特性。如《伤寒论》治心动悸、脉结代之炙甘草汤,以通心阳,补心血二者并用为要。方中以炙甘草、人参、大枣、生地黄、阿胶、麦冬、麻子仁益气补血、养心复脉,用桂枝、生姜、清酒温阳化气,通行血脉,如此相合,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复而心脉通,气血充沛,血脉通畅,则悸可宁而脉可复。

   
显然,心主血的功能正常,主要体现在血的正常运行上,因此在治疗血虚病证上,基本原则是补而能行。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营血虚滞的四物汤。该方以熟地、白芍滋阴补血,养血敛阴,当归补血养肝,和血通脉,更伍辛温走窜之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通络脉,畅达血脉之力益彰,四药如此配伍,补通并举,使血虚得养,血滞能行,为后世治疗血虚病证确定大法。心主血脉,瘀血阻滞,血行不畅,则脉涩,治亦当通补并用。

    宣降相宜 咳喘自平

   
肺气通调,主宣发与肃降。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的功能正常都是以另一方的功能正常为前提。只有肺气通畅,宣降和谐,肺的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的功能才能得以实施;肺与他脏才能共济。言肺气通达,宣降调畅,是肺能施行功能的根本。

   
外感或内伤,影响肺的宣发或肃降功能,从而致肺气上逆而咳喘。治疗咳喘除辨证施治用药外,尚须顺应肺脏生理功能而配伍宣降之品,以求提高临床疗效。常用药物如麻黄、杏仁、桔梗、枳壳等,《医学心悟》治风痰咳嗽之止嗽散,方中选用紫菀、百部下气化痰,理肺止嗽,橘皮理气化痰,荆芥疏风解表,另外桔梗与白前相伍,宣降相合,升降相因,使肺气调畅,邪散痰消而咳嗽自愈。《温病条辨》治外感凉燥咳嗽之杏苏散中用苏叶、桔梗与枳壳、杏仁合用,皆属此意。

    刚柔相济 条达肝气

   
肝五行属木,其性主升、主散,喜条达;同时肝又为藏血器官,其体阴柔。二者在生理功能上属于对立互根,相互为用的关系,肝之藏血有利于肝之疏泄,使之肝阳不亢,反之,肝气条达,气机和畅,则有利于肝之藏血并能根据脏腑需求重新分配血液。临证组方时除考虑肝脏的病理特点外,还应充分认识肝主疏泄,肝藏血,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

   
肝病多郁,苦寒、阴柔、金石重镇之品又常抑制肝木,因此,临床组方遣药务必顺其性,配伍条达肝气之品,常用药物如柴胡、郁金、薄荷、香附、茵陈、川芎、川楝子等。方如《续名医类案》治疗阴虚肝郁之胁痛的一贯煎,方中配伍生地、枸杞子、当归、麦冬、北沙参益肾柔肝、养阴生津以治其本同时,另配川楝子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以顺肝之本性,使肝体得养,肝气得疏而诸痛自愈。

   
肝藏血,其体阴柔。在生理上肝脏的“用阳”需靠“体阴”的濡润。肝血不足,阴不制阳,阳无所附,必至肝气失于条达。常用养血柔肝之品如当归、白芍、地黄、枸杞子、沙参、麦冬等。方如《医方集解》治清泄肝火,利肝胆湿热之龙胆泻肝汤,方中选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泽泻等清利肝胆湿热,佐以生地黄、当归养阴柔肝以护肝体,合柴胡以顾肝用,体用相配,禀承脏腑之本性。

    甘燥合剂 脾气升清

   
甘入脾,甘者补也、缓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味的药物因为能补虚缓中,临床上一般治脾的药物以甘味为主,如人参、甘草、大枣、山药、茯苓、党参等。因脾多虚证,运化无力,故补脾之品以甘平香淡为宜。

   
脾喜燥恶湿,喜通恶滞。临床可根据脾之生理特性结合具体情况,或配伍气味芳香药物,如霍香、佩兰、豆蔻等以治脾为湿困;或配伍味苦燥湿药物,如苍术、厚朴、半夏、黄连、栀子等以治湿滞脾胃,运化无力;或选用运脾行气化湿之品,如砂仁、木香、陈皮等以佐制厚味滋腻碍胃而助湿。方如《伤寒论》治中焦虚寒之理中丸配伍白术;补气名方四君子汤配伍白术苦温燥湿,茯苓甘淡渗湿,二者相辅相成,祛湿而助脾运之力。

   
脾主运化,能将摄入的水谷化为精微并输至全身各处,完成此功能是脾气主升生理特性的体现。因此,治脾应顺承其主升之特性,适当配伍升清之品。常用药物如柴胡、升麻、桔梗、葛根、防风等。代表方剂如《小儿药证直诀》泻黄散,该方原治小儿脾胃伏火之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弄舌等。方中除用石膏、栀子清泻中焦积热外,另配藿香、防风芳香升清,既可疏散脾中伏火,又可升脾之清气,振奋脾胃之气机,复其运化之职。

    阴阳互根 肾者主蛰

   
肾乃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生理上二者互根互用,相互制约。正如张介宾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阳得阴升而泉源不竭。”故肾病临证组方时常阴阳并补,如《景岳全书》治真阴不足证之左归丸,与龟板、熟地等众多滋补肾阴之品中伍以温补肾阳之鹿角胶,以求“阳中求阴”;同样,张景岳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衷之右归丸,在附子、肉桂、鹿角胶等温阳之品中配以填精补髓之熟地、山茱萸等,以求“阴中求阳”。

   
肾中阴阳并治,还体现在用药特点上,若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当以寒温并用,代表方《韩氏YK》交泰丸,方中以黄连苦寒泻火除烦,肉桂辛热温阳化气,引火归元。二药相合,一清一温,相反相成,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若阴虚火旺,又当补泻兼施,如《丹溪心法》治阴虚火旺之大补阴丸,方中重用熟地、龟板益髓填精,又佐以黄柏、知母清热泻火,一补一泻,一阴一阳,滋阴与降火并行。肾多虚证,治宜补虚为主,加之肾病用药用量大,药味重,疗程长,因此,常有壅塞之弊,故宜配伍通泄之品,如《小儿药证直证》治肾阴不足之六味地黄丸,方中三补三泄,补而不滞;《严氏济生方》济生肾气丸,配车前子、牛膝与温阳药相伍,既可治阳虚水泛,又可防补益之品滋腻之弊。

   
“肾者主蛰”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意谓肾脏具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临床用药多从二个方面体现:一是治肾多用补益之品,如地黄、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二是常伍收涩之药,如覆盆子、金樱子、芡实等。实际组方时,大多医家又喜用山药、莲子、黄精、山萸肉等补而能涩的药物。方如《医方集解》治肾虚遗精滑泄之金锁固金丸中选用沙苑子、芡实、龙骨、牡蛎。《本草衍义》治肾虚尿频、滑精之桑螵蛸散选用桑螵蛸、龙骨、龟板。

   
肾主封藏还体现在其主纳气的功能上。“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其实,肾主纳气的功能,就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纳气实主蛰特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代表方剂如《备急千金要方》治上实下虚喘咳之苏子降气汤,方中用苏子、半夏、厚朴、前胡降气祛痰,止咳平喘,另用肉桂温补肾元,给气平喘,以求上下兼治,内外兼调,大大加强平喘之功。(黄仕文
樊巧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15

主题

14万

帖子

163

积分

副教授

mp1043-曾英

Rank: 6Rank: 6

UID
1284082
精华
0
积分
163
金币
2069850
推广币
37156
在线时间
7175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铁杆超级帖王坛之栋梁坛之元老人气美女苗圃医学社区推广达人苗圃医学社区发贴达人苗圃医学社区之星苗圃医学杰出贡献苗圃医学社区元老人气帅哥逢考必过蛇年幸运勋章马到成功勋章苗圃辛勤耕耘奖苗圃优秀班委苗圃最佳人缘奖签到达人勋章苗圃勇士勋章苗圃学习之星羊年得意勋章苗圃医学社区实名认证苗圃医学社区版主团队苗圃2年学士学位证苗圃3年硕士学位证猴年大吉勋章已经结束鸡年大吉勋章狗年旺旺苗圃5年博士学位证

2#
发表于 2015-6-26 11: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你辛苦啦!学习学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7 19:15 , Processed in 0.08079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