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推外治] 中医骨伤治法~外治法b

[复制链接]

0

主题

2532

帖子

28

积分

总住院医师

Rank: 4

UID
5373
精华
6
积分
28
金币
1024
推广币
13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人气帅哥坛之铁杆坛之栋梁马到成功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30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理筋基本手法

    1.轻度按摩手法:又称浅表抚摩法。(1)动作要领:用单手的手掌或指腹放在患处用力,轻柔缓慢地作来回直线形或圆形的图4-1 轻度按摩手法抚摩动作(图4-1)。(2)临床应用:本法一般在理筋手法开始或结束时使用。有祛瘀消肿、镇静止痛的功用,且能缓解肌肉紧张及其疼痛。适用于全身各部,特别是胸腹胁肋挫伤疼痛。

    2.深度按摩手法(又称推摩法)(1)动作要领:用手指、掌根、全掌或双手重叠在一起进行推摩操作,按摩力量较轻度按摩手法大,要求力的作用直达于深部软组织(图4-2)。摩动频率的快慢可根据病情、体质而决定,动作要协调,力量要均匀。另外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推摩的手法称为捋法(图4-3),常用于肢体外侧,即所谓"推上去,捋下来",其手法的劲力与推摩相同,只是有向心与离心方向上的区别。

    图4-2 推摩法图4-3 捋法用拇指单独进行的摆动性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操作时术者要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用拇指指腹或偏桡侧着力于患部或穴位上,推动局部之筋肉(图4-4),临床可根据需要加用其他手法。一般久伤主要用按摩,新伤主要用加压镇定。

    ①拇指指腹或桡偏侧着力②腕部作来转动③腕部作来回摆动图4-4一指掸推法

    (2)临床应用:本法常在理筋手法开始后由轻度按摩法转入,或结合点穴进行,并可运用在各个手法中,是治伤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具有舒筋活血、祛瘀生新作用,并可解除痉挛,使粘连的肌腱、韧带分离,疤痕组织软化。适用于肢体各部的急慢性劳损、风湿痹痛。

    3.揉法(1)动作要领:用拇指或手掌在皮肤上作轻轻回旋揉动的一种手法。也可用拇指与四指成相对方向揉动,揉动的手指或手掌一般不离开接触的皮肤,仅使该处随手指或手掌的揉动而产生皮下组织的滑动(图4-5)。图4-5 揉法(2)临床应用:本法动作较柔和,能消散外伤引起的肿胀和气血凝滞,具有放松肌肉,缓解症状,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四肢、颈项、躯干部的损伤,慢性劳损,胸腹部外伤瘀血凝滞不散及胸腹胀满者。

    4.拨络法(1)动作要领:用拇指加大压力与筋络循行垂直方向横向拨动,或拇指不动,其他四指取与肌束、肌腱、韧带等垂直的方向,单向或往复揉拨,起到类似拨动琴弦一般的拨动筋络的作用(图4-6)。操作时根据需要,手法力量、频率依伤情而定。(2)临床应用:本法有通络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伤筋而致挛缩或粘连者。图4-6 拨络法

    5.擦法动作要领: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手指在皮肤上摩擦的一种手法。(2)动作要领:施行手法前宜先用按摩油搽擦皮肤,防止皮肤擦伤,操作时用上臂带动手掌,力量大而均匀,动作要灵巧而有节奏感,使皮肤有红热舒适感(图4-7)。临床应用:本法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的作用,能松解粘连,软化瘢痕。适用于腰背部及肌肉丰厚部的慢性劳损和风湿痹痛等症。图4-7 擦法

    6.滚法(1)动作要领:用手背第3、4、5掌指关节突出部,及小鱼际尺侧缘在皮肤上滚动。施行手法时沉肩,屈肘约120。,手呈半握拳状均匀用力,利用腕•力和前臂的前后旋转反复滚动,作用于施术部位,像吸附在肢体上一样(图4-8)。(2)临床应用:常与揉摩等手法结合应用。具有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作用,适用于慢性劳损,腰背、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的筋骨酸痛、麻木不仁等。图4-8 滚法

    7.击打法:用拳捶击肢体的手法叫捶击法,用手掌拍打患处的手法叫拍打法,两法常并用,称击打法。亦有用桑枝棒或其他材料击打的,头部可用手指尖或指间关节叩打。图4-9 击打法

    (1)动作要领:操作时用拳、手掌或手指尖叩击施术部位,要求蓄劲收提,用力轻巧而有反弹感,动作有节奏,快慢耍适中,腕关节活动范围不宜过大(图4-9)。

    (2)临床应用:本法能疏通周身气血,祛风散寒,消除外伤后瘀积及疲劳酸胀。拍打法适用于胸背部因用力不当引起的屏伤岔气,击打法适用于腰背部、臀部以及大腿肌肉丰厚部位陈伤兼有风寒湿兼证者。

    8.拿捏法(1)动作要领:用拇指与其他四指作相对钳形用力,一紧一松拿捏肌肉或韧带,要求用指四指指腹相对用力将肌腹着力,逐渐相对用力并作连续不断的拿捏动作,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图4-10)。用拇指与其他肉、韧带提起,然后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像射箭时拉弓放弦的动作一样,称弹筋法(图4-11)。

    弹筋手法较重,有提弹两种作用力,所以又称提弹法。若用拇食二指对患指指间关节进行对称用力捻动的手法称为捻法。(2)临床应用:以上手法有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祛瘀止痛、活血消肿等作用,适用于急慢性伤筋而致痉挛或粘连者。图4-10 拿捏法图4-1l 弹筋法

    9.点穴法:即用手指在经穴上点穴、按摩,又称穴道按摩(图4-12)。因用手指点压刺激经穴,与针刺颇相似,故又称指针疗法。(1)动作要领:用拇指为主的一指点法,或用拇、食、中指点法,或五指捏在一起,组成五指点法。操作时应将气力运到指上,指与患者皮肤成60。一90.

    点穴法的取穴与针灸基本相同,外伤治疗时除以痛为腧外,还可以循经配穴。(2)临床应用:本法可疏畅经络气血的阻滞,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作用,多用于胸腹图4-12 点穴法部内伤,腰、背部劳损,四肢伤筋及各种损伤疾患。对有重要器官的部位施行本法时须慎用,若确实需要,对点压的力量要加以控制。

    10。屈伸法:本法是针对有关节屈曲、伸展功能活动障碍,对关节作被动屈伸活动的一种手法。(1)动作要领:操作时一手握远端肢体,一手固定于关节部,然后缓慢、均匀、持续而有力地作被动的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图4-13)。活动的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在屈伸关节时,要稍稍结合拔伸或按压力。在特殊情况下可做极度屈曲与过度伸展活动来分离粘连,但需防止粗暴地推扳,以免造成骨折等并发症,用力须恰到好处,刚柔相济。(2)临床应用:本法对各种损伤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关节强直,筋络挛缩,韧带及肌腱粘连,均有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的作用,适用于髋、膝、踝及肩、肘等关节伸屈功能障碍者。图4-13 屈伸法

    11.旋转摇晃法:本法是针对关节旋转功能障碍,使关节作被动旋转摇晃活动的一种手法,常与屈伸法配合应用(图4-14)。(1)动作要领:操作时--手握住关节近端,另--手握住肢体远端,作来回旋转及摇晃的动作。要根据关节生理活动的范围,掌握旋转及摇晃的幅度 范围由小到大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作腰部旋转手法时采用卧位,医者一手推肩,另一手扳臀,作相反方向用力,使腰 部旋转,又称斜扳手法。除卧位外,还可采用坐位、立位进行。(2)临床应用:本法可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及关节囊之粘连,纠正小关节错位,适用于图4-14旋转摇晃法四肢关节及颈、腰椎部的僵硬、小关节错位等。

    12.腰部背伸法:本法有拔伸与背伸两种作用力,分立位法与卧位法两种。(1)动作要领:立位法操作时术者略屈膝,背部紧贴患者背部,使其骶部抵住患者之腰部,医者与患者双肘屈曲反扣,将患者背起使双足离开地面,并以臀部晃动牵引患者腰部(图4-15)。卧位背伸法又名扳腿手法。即医者一手推按于腰部,一手扳腿,并迅速向后上拉腿而达到腰部过伸的目的(图4-16、4-17)。图4-15 腰部背伸法(立位)图4-16 扳腿手法(俯卧位)图4-17 扳腿手法(侧卧位)(2)临床应用:本法有松解肌肉紧张,整复胸腰椎小关节错位的作用。适用于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小关节错位等。

    13.按压与踩迹法:按压法是以掌心或掌根,或双手重叠在一起向下按压,使力作用于患部。必要时,医者可身体前倾以体重增加按压力,对腰臀部肌肉比较丰厚的部位可用肘尖加压(图4-18)。如需更大的按压力,可用踏跳法,或称踩法,古称迹法(图4-19)。(1)动作要领:①拇指按压:握拳,拇指伸直,用指腹按压。②掌根按压:用单掌或双掌根着力,向下按压,亦可双掌重叠按压。③屈肘按压: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按压。④踩迹法:医者两足踏于患部进行踏跳,双手扶在床边木架上以控制踏跳轻重。患者躯干下垫以软枕以防压伤,并嘱患者作深呼吸配合。 (2)临床应用:本法能放松肌肉,松解粘连,适用于肢体麻木、酸痛,腰肌劳损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①掌根按压法②届肘按压法图4-18 按压法

    14.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肢远端,轻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上下抖动。图4-20 抖法(1)动作要领:用手握住患者上、下肢肢体的远端轻轻地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上下快速抖动,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要求患者肌肉充分放松配合(图4-20)。 ?(2)临床应用:能松弛肢体肌肉关节,缓解外伤后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并减轻施行重手法后的反应,以增加舒适感,多用于四肢关节。常用于理筋手法的结束阶段。

    15.搓法 图4-21 搓法(1)动作要领:两手掌相对放置于患部的两侧,用力作上下或前后搓动肢体。操作时宜自上而下,反复搓动,搓动要轻快,移动要慢,力量要平衡(图4-21)。(2)临床应用:本法为理筋结束前的手法,能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肌肉疲劳,常用于四肢、肩、膝等关节及腰背部的伤筋。综上所述,伤科理筋手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整复移位、松解粘连、通利关节、消除狭窄、调和气血、通经活络、驱风散寒等功用。图4-19 踩踬法

[ 本帖最后由 zzzlove1024 于 2007-12-30 20:35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中医中药版欢迎你!!

15

主题

14万

帖子

163

积分

副教授

mp1043-曾英

Rank: 6Rank: 6

UID
1284082
精华
0
积分
163
金币
2069850
推广币
37156
在线时间
7175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铁杆超级帖王坛之栋梁坛之元老人气美女苗圃医学社区推广达人苗圃医学社区发贴达人苗圃医学社区之星苗圃医学杰出贡献苗圃医学社区元老人气帅哥逢考必过蛇年幸运勋章马到成功勋章苗圃辛勤耕耘奖苗圃优秀班委苗圃最佳人缘奖签到达人勋章苗圃勇士勋章苗圃学习之星羊年得意勋章苗圃医学社区实名认证苗圃医学社区版主团队苗圃2年学士学位证苗圃3年硕士学位证猴年大吉勋章已经结束鸡年大吉勋章狗年旺旺苗圃5年博士学位证

2#
发表于 2015-6-21 22: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你辛苦啦!学习学习!!!
人生若只如初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6 14:50 , Processed in 0.07968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