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笔记(三十七)
第三十七单元 痰饮细目一:概述
一、痰饮的概念及源流
1.痰饮的概念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2.痰饮的源流
《内经》无“痰”之证,而有“饮”、“饮积”之说,认为脾肾功能失调,湿邪淫溢,可发生停饮之病。《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立专篇论述,并有广义、狭义之分。该篇提出“用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至今仍为临床遵循。隋唐至金元,有痰证、饮证之分,逐渐发展了痰的病理学说,提出“百病兼痰”的论点。《仁斋直指方》首先将饮与痰的概念作了明确的区分,提出饮清稀而痰稠浊。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痰饮病的经验,重视脾、肾,提出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大法。
二、痰饮的分类
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诸饮的总称。其中狭义的痰饮,则是指饮停胃肠之证。
三、痰饮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痰饮的临床表现多端,大致与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等有较密切联系。
**** Hidden Message ***** 感谢分享!辛苦了!!学习学习!!! 学习 谢谢,辛苦 谢谢分享,学习学习 {:7_239:}{:7_239:}{:7_23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