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复习5
本帖最后由 乐淘淘 于 2013-5-16 21:19 编辑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异常原始细胞在骨髓大量增殖,浸润外周血及其他器官,抑制正常造血,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浸润为主要表现。 一、分型与诊断标准 FAB分型 MICM分型 FAB分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1.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未分化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90%以上,髓过氧化物酶(MPO)、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3%。
2.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20~89%,单核细胞<20%,其他粒细胞>10%。
3.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20%以上。
4.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20%以上,各阶段粒细胞20~80%,各阶段单核细胞>20%。
5.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单核、幼单核及单核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80%以上。原单≥80%为M5a,原单<80%为M5b。
6.M6(急性红白血病):骨髓中幼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幼红细胞≥20%。
7.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中原始巨核细胞≥2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板过氧化酶阳性。 8.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原始细胞>2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髓过氧化物酶(MPO)、苏丹黑染色阳性细胞<3%,电镜下MPO阳性。**** Hidden Message *****
血液系统复习6
本帖最后由 乐淘淘 于 2013-5-16 21:19 编辑一、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小板 1.血小板粘附:血管内皮受损,胶原纤维暴露,在vWF存在下,血小板GP1-b与vWF结合,血小板粘附,机械性堵塞伤口。 2.血小板聚集: GPⅡb与Ⅲa结合,形成GPⅡb/Ⅲa复合物,在凝血酶的参与下,血小板发生聚集,此为一相聚集。 3.血小板释放:血小板释放ADP,5-HT,PF3等,促进血小板的第二相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二)血管因素 1.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破裂处缩小,血流变慢。 2.刺激血小板粘附,形成白色附壁血栓。 3.激活凝血系统,形成稳固的红色血栓。 (三)凝血系统 凝血因子有I—XIII,及PK,HMWK共14个,无Ⅵ; 被激活的因子在罗马数字下方注以a字; Ⅱ、Ⅶ、Ⅸ、Ⅹ的生成依赖维生素K。**** Hidden Message ***** 感谢分享! 感谢你的分享! 辛苦了!谢谢分享! 谢谢斑竹的总结 学习~~~~~~~~~~~~~~~~~~~~~ 学习~~~~~~~~~~~~~~~~~~~~~ 感谢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