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儿科总结二

[复制链接]

0

主题

27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6186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4 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一大致相同又不尽相同,两个人总结的。

基本涵盖了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所有考点。


中医儿科发展的四个阶段:萌芽期(远古—南北朝);形成期(隋朝—宋朝);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为最早的儿科医生。

隋唐时期,政府设立了太医署,专设小儿科,学制为5年。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被尊为“儿科之圣”的是北宋钱乙。

明代万全系统地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

清代的陈复正《幼幼集成》将指纹望诊定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并提出三关测轻重“风轻,气重,命危。”

明清时期的《三冈识略》载有痘衣法,是牛痘接种发明以前预防天花的方法。

1983年9月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

清代成立了教育委员会,设立了儿科学专业,创办了数所以西医方法治疗小儿疾病的儿童医院。

现代儿科将小儿年龄分为七个阶段:胎儿期(从受精卵开成,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婴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为婴儿期为第一个飞跃);幼儿期(一周岁到三周岁);学龄前期(三周岁以后到入小学前);学龄期(从入6~7岁入小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之前);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体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月龄的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2倍;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3倍,是第一个生长高峰;2岁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4倍;2岁后到11~12岁前每年体重增长约2kg。≤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0.25×月龄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2×年龄+8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大小以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进行衡量,出生时约1.0~2.0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前囟检查: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开;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和脑肿瘤等疾病;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
小儿牙齿的发育:乳牙20个,恒牙32个。约自6个月起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最晚2岁半出齐。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

小儿脉搏:新生儿期140~120次/分 婴儿期130~110次/分 幼儿期120~100次/分 学龄前期100~80次/分 学龄期90~70次/分

小儿的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临床意义: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都处在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方面,都在迅速的不断的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

小儿的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稚阴稚阳:稚阴,指精、血、津液也包括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皆未充实、完善。稚阳指的是各种脏腑功能活动均属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稚阴稚阳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的生长发育,充实完善。

纯阳:所谓纯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沿未耗散;所谓阳,即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发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迅速转化成虚证,或者转为虚实并见之证;虚证往往兼见实象,出现错综复杂的证候。

易寒易热:是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特点,患病之后不但寒证易于转化为热证,也容易从热证转化为寒证,而尤以寒证转化为热证更为突出。

小儿能量的需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a基础代谢b生长发育c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d活动需要e排泄损失的能量

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易于消化和吸收,使婴儿期前4~6个月最理想的食物和饮料。另外母乳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有利于脑发育②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初乳中含丰富的SigA,在胃中不被消化,在肠道中发挥免疫防御作用;母乳中含丰富的乳铁蛋白,可发挥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③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省时省力,十分经济④母乳喂养可密切母亲和子女的感情,有利于对婴儿早期智力开发和今后身心健康发展⑤母亲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康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计划生育,并且母乳喂养还能减少母亲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根据脱水程度可分为:①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以下,患儿精神正常或稍差;皮肤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前囟轻度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②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10%患儿精神萎蘼或烦躁不安,皮肤干燥、弹力差,眼窝、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发凉,尿量③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蘼,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灰白或有花纹,干燥,失去弹性,眼窝、前囟深度凹陷,闭目露睛,哭时无泪,舌无津,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现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而快。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

指诊的方法:家长抱患儿于光线充足处,若先诊患儿右手,医生则以对侧即左手的拇食二指握住患儿右手的食指尖,将患铆右手的中无名小指贴近医生左手的掌心,然后用医生右手的拇指桡侧,从命关到风关,用力适中地反复推按。其意义: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根据脱水性质可分为:①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以血浆含量浓度成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内,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临床最多见于呕吐、腹泻、进食不足等原因所致②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损失比水多,血浆胶体渗透较正常低,血清钠小于130 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临床上多见于营养不良性慢性腹泻、补液时输入大量非电解质溶液、慢性肾脏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儿长期禁盐并反复应用利尿剂,以及大面积烧伤损失血浆过多者,临床特点为脱水症状比其他两种类型严重,更易发生休克。患儿可有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③高渗性脱水:电解质损失量比水少,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血清钠大于150 mmol/L细胞外液成高渗状态,临床多见于病程较短的呕吐,腹泻伴高热,不显性失水增多而给水不足,口服或静脉滴入过多的等渗或高渗液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使用大剂量脱水剂等患儿。

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治疗前水电解质总损失量)、继续损失量(治疗过程中,由于病因未完全解除,而造成体液继续异常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维持基础代谢所需)3个部分。

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生理性黄疸: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是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µmol/L(5mg/dl)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µmol/L(12.9mg/dl),早产儿<257µ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及特点: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引起的黄疸常见的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非感染引起的黄疸常见的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阻塞及母乳性黄疸等。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过高或上升过快,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µmol/L(12.9mg/dl)早产儿>257µ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µ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W,早产儿>4W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µmol/L(2mg/dl)

新生儿黄疸常用的治疗方法:病因治疗:①新生儿肝炎以保肝为主,供给充分的热量和维生素②先天性胆道闭阻,早期手术治疗③新生儿败血症一般应联合应用抗生素给药治疗。对症治疗:光照治疗;肝酶诱导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新生儿硬肿症。主要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临床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中医属“胎寒”“五硬”。其治疗,复温是关键。应置于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箱温不超过34℃)

一般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婴幼儿可骤然发病,高热,咳嗽,食欲差,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年长儿症状较轻,常见鼻塞,流涕,喷嚏,发热,咽痛或不适等。有时在发病早期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等。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病程约3~5天。

肺炎:系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罗音为主要表现。小儿肺炎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毒血症。可导致机体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①循环系统:肺动脉高压和中毒性心肌炎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②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脑水肿③消化系统:肠道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引起中毒性肠麻痹或消化道出血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重症肺炎可引起混合性酸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

小儿肺炎的西医治疗:①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药物②早期治疗,联合用药③先用渗入下呼吸道浓度高的药物④足量,足疗程⑤重症宜联合用药,经静脉给药。肺炎球菌首选青霉素。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中医的病因病机:小儿肺炎喘嗽的原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内外不固。病机有: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毒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

小儿肺炎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病前多数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也可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新生儿及体弱儿可表现为不发热。咳嗽较频。早起为刺激性干咳嗽。以后咳嗽有痰。痰色白或黄,新生儿,早产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气促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月龄<2个月,呼吸≥60次/分,月龄2~12个月,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气促加重。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煽动,点头呼吸,三凹征等。肺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有呼吸音粗糙,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罗音,若病灶事融合,出现肺实体变体征,则表现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管状呼吸音。新生儿肺炎肺部听诊仅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减低。病程中亦可出现细湿罗音或哮鸣音。重症肺炎的表现:⑴循环系统:常有心肌炎和心力衰竭⑵神经系统:常见烦躁不安、嗜睡或两者交替出现⑶消化系统:常见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胀等。

小儿肺炎的辅助检查:外周血检查(血白细胞检查、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和涂片、病毒分离、病原特异性抗体检测);血气分析;X线检查。

小儿肺炎的西医治疗:①病因治疗:细菌感染者,应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者,可选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每日10mg/kg静脉滴注②对症治疗:A氧疗B保持呼吸道通畅C腹胀的治疗D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③糖皮质激素的应用④并存症和并发症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哮:声响。喘:气息。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表:⑴典型哮喘:咳嗽和喘息反复出现,并常于夜间或清晨加重,发作前可有流涕,打喷嚏和胸闷,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有喘鸣音,严重病例呈端坐呼吸,恐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青灰。体格检查可见桶状胸、三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严重者气道广泛堵塞,哮鸣音反可消失。⑵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哮喘可无喘息症状,仅表现为反复和慢性咳嗽,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运动可加重咳嗽。部分患儿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一种心肌局灶或弥漫性病变。属于“风温”“心悸”“怔忡”“胸痹”“猝死”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③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的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④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阳性。病原学诊断依据:⑴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⑵参考依据:①在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四倍以上②病程早期患心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⑶确诊依据:①具备临床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W有病毒感染的证据者支持诊断。②同时具务病原学依据之一,可确诊。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西医治疗:①急性期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②营养心肌药物 辅酶Q10每日1mg/kg,分两次口服,连用3个月以上③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紊乱等严重病例的抢救④控制心力衰竭 地高辛 西地兰。中医治疗原则以回阳救逆为主。

小儿先心病的分类:①左向右分流型(潜伏紫绀型):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②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法洛氏四联征和大动脉转位常见③无分流型(无紫绀型)肺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

小儿胃炎的临表:急性: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感染者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慢性: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而影响营养状况及生发育。胃黏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小儿腹泻的病因: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非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双糖酶缺乏及其他因素等引起的腹泻。液体疗法主要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小儿腹泻的静脉补液首先要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制定三定:定量、定性、定速。首日补液:a定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生理需要及继续损失的液体总量。根据脱水的程度确定,轻度脱水约补90-120ml/kg,中度约120-150ml/kg,重度约150-180ml/kg b定性:溶液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应根据脱水的性质而定。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用1/3张含钠液c定速:输液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程度,原则上是先快后慢,由重度脱水或有休克表现须尽快补充血容量,可用等渗含钠液20ml/kg,在30-60min内快速输入。累积损失量应在8-12h内补完,约每小时8-10ml/kg 在脱水基本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速度宜减慢,于12-16h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d纠正酸中毒:轻度酸中毒能随脱水的改善而得到纠正,不需另给碱性药物。重度酸中毒可根据症状结合血气分析,用1.4%碳酸氢钠进行纠正e钾的补充:低钾的纠正一般可按10%氯化钾每日1-3 ml/kg 计算,浓度一般不超过0.3%,每日静脉滴入的总量不应少于8小时,切忌将钾盐静脉直接推注,因细胞内钾浓度恢复正常要有一个过程,一般静脉补钾需要4-6天。F其他电解质的补充:在补液过程中,如出现手足抽搐,可由静脉缓慢推入10%葡萄糖5-10ml。如用钙剂后抽搐不见缓解反而加重。考虑低镁的可能,或经血镁测定证实时,可给25%硫酸镁。每次0.1mg/kg,每日2-3次,深部肌肉注射,症状消失后停用。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量根据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补充。病情明显缓解者,可改为口服补液。若腹泻仍频繁或呕吐者,应继续采用静脉补液法。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 ml/kg计算,用1/3张含钠液补充,能口服则减量,继续损失的补充原则为丢失多少补多少,一般给1/3-1/2张含钠液,同时应继续注意补钾和纠酸。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的肾小球疾患。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为主,常伴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属中医“水肿”之“阳水”“风水”“皮水”“尿血”等。中医病因病机:外因为感受外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正气不足,邪伏于里,伤及脏腑。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肾炎的临表:①前驱感染:发病前1-3W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前者间歇期约9-11天,后者约3W②典型表现:起病时可有低热、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肾炎症状主要表现为水肿、血尿和高血压。浮肿为早期最常见症状,自眼睑开始,呈非指凹性③严重表现:严惩的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急性起病。1-3W前有链球菌感染史,典型表现为浮肿,高血压和血尿。不同程度蛋白尿,急性期血清ASO滴度升高,总补体及C3暂时性下降。可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炎。西医治疗:①防治感染②利尿。水肿、少尿、高血压时可口服氢氯噻嗪每日1-2mg/kg,分两次服。明显循环充血患者可用呋塞米,每次1mg静脉注射,每日1-2次。③降压:利血平,首剂按每次0.07mg/kg肌注,必要时12h重复一次,硝苯地平口服,开始每日0.25-0.5 mg/kg④严重合并症的治疗。

肾病综合征具有: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慢性疾患,为脑内神经元群反复发作性过度放电所致的脑功能异常。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连续30分钟以上,发作间期意识不恢复者称为癫痫持续状态。治疗:快速控制惊厥:首选安定类药物,如地西泮。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积极防治高热,脑水肿,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呼吸及循环衰竭等。中医治疗:惊痫(镇惊丸)风痫(定痫丸加减)痰痫(涤痰汤加减)。

化脑的临表:多数患儿起病急,病前常有胃肠道或上呼吸道感染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暴发型,起病急骤,迅速出现皮肤出血点、瘀斑和休克。主要表现为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2、颅内压升高3、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可达20-4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脑脊液检查:典型化脑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增高,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C为主,糖含量明显降低,常﹤1.1mmlo/L,蛋白质含量增高,多﹥1g/L.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是治疗化脑的关键.

化脑和病毒性脑炎的鉴别:化脑①起病急,多见于冬春季②流脑有特殊皮肤瘀点③或找到原发病灶,如中耳炎。④很少发生呼吸衰竭⑤脑脊液检查外观混浊,WBC增多数千至数万。⑥糖量减低、蛋白明显增高。⑦尽早脑脊液培养。病毒性脑炎:①有病毒感染史②不同病毒所致的脑炎有不同的发病季节及流行特点③多急性起病,病前常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而后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发热、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反复惊厥发作等症状。④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外观清凉或微浊,WBC正常或轻度升高。⑤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发作、行为异常、听力、视力障碍等。可分为a痉挛型(临床最常见的脑瘫类型)b不随意运动型c肌张力低下型d共济失调型e混合型。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情绪不稳、冲动任性④学习困难⑤可出现某些行为问题、认知功能障碍或合并抽动症等。中医治疗原则以调和阴阳为主。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病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当体内缺铁时,血红素合成减少,RBC内血经蛋白含量不足,细胞浆较少,细胞变小;而缺铁对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较小,故RBC数量减少的程度不如血红蛋白减少明显,从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治疗:西医主要是去除病因及补充铁剂。口服铁剂:2.5%硫酸亚铁,每次1.5~2mg/kg,每日2~3次,于两餐之间服药。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复合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酮症酸中毒:临床约1/3以上的糖尿病患儿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为引发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初期表现为突然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关节肌肉疼痛,继而迅速出现皮肤黏膜干燥,不规则深长呼吸,口中有酮味,严重者血压下降,嗜睡,甚至昏迷。血气分析显示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血和尿中酮体明显增高。治疗:①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②应用胰岛素③控制感染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①空腹血糖≥7.0mmlo/L,并有糖尿病症状②随机血糖≥11.1mmlo/L③糖耐量试验120分钟≥11.1mmlo/L。凡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儿童Ⅰ型糖尿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尿糖阳性、空腹血糖达7.0mmlo/L以上和随机血糖在11.1mmlo/L以上,一般不需做糖耐量试验就能确诊。正确使用胰岛素是治疗Ⅰ型糖尿病的关键。

风湿热: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发生的全身性结缔组织免疫炎性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关节,其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浆膜、血管均可受累,其中心脏的非化脓性急性炎症可导致患儿死亡,慢性反复发作可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病变过程可分为三期:渗出期;增生期;硬化期。临床表现可有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病、皮肤症状。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据起病最初6个月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①全身型②多关节型:女孩多见,受累关节≥5个,多为对称性。③少关节型:受累关节≤4个,以大关节为主,呈不对称性分布。又可分为a少关节Ⅰ型(常于4岁以前发病,女孩多见。以膝、踝、肘大关节为好发部位)b少关节Ⅱ型(发病年龄多在8岁以后,男孩多见)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及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有:①皮肤紫癜②消化道症状,以脐周或下腹部绞痛为主③关节症状,以膝、踝受累多见,肘腕次之,可单发也可多发,呈游走、对称性,常反复发作,关节腔内为浆液性渗出液,数日后消失,不留畸形④肾脏症状,多数患儿出现血尿和蛋白尿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本病潜在危险之一。

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血管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水肿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热;皮肤黏膜表现:①皮疹②肢端变化③黏膜表现;淋巴结肿大。阿司匹林为首选药。

维生素D缺乏病的病因:日照不足,摄入不足,生长过速,疾病因素,药物影响。激期的主要表现为骨骺变化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麻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典型临床表现:⑴潜伏期:一般为6~18天,期末可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体温轻度升高等。⑵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同时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发热后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此斑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但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⑶出疹期:在发热3~4天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颈部,24小时出全,与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皮疹初起为玫瑰色斑丘疹,继而逐渐加重呈暗红色。此期患儿较前明显加重,常有高热,咳嗽,气急,肺部湿罗音,呕吐,腹泻,嗜睡,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脏轻度肿大。⑷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体温下降,全身情况随之好转。皮疹消退后可见糠麸样脱屑,无并发症的麻疹病程为10~14天。并发症:喉炎,肺炎,脑炎,心肌炎等。辨顺逆:顺证以身热不甚,咳无声促,皮疹以正常顺序出没,疹色红活,颁均匀,无合并症为特点,为正气盛,邪毒轻之表现;逆证指疹出不畅或出没先后无序,或暴出暴收,疹色紫暗,稠稀不匀,并伴高热持续,或身热骤降,咳剧喘促,神昏肢抽等,为邪盛正衰之危候。治则:初热期(宣透)出疹期:(清解)恢复期(养阴)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人疱疹病毒6、7型导致的婴幼儿期常见的一种发疹性疾病,已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为临床特点。

水痘:为小儿常见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的瘙痒性斑、丘、疱疹及结痂,且上述各期皮疹可同时出现。典型水痘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可见低热或中等程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疹期。

猩红热:是由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中医属“丹痧”也称“喉痧”“疫痧”“烂喉痧”属中医学温病范畴。

麻疹:病原:麻疹病毒。前驱期:通常3天。常见症状及特征:呼吸道卡他症状严重,高热2~3天。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3~4天出疹。皮疹特点:暗红色斑丘疹,顺序依次为头面部、颈、躯干、四肢,疹退后有细小脱屑及色素沉着。风疹病原:风疹病毒。前驱期:半天到1天。常见症状及特征:呼吸道卡他症状轻,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皮疹特点:淡红色斑疹,顺序依次为面部、躯干、四肢,分散或融合,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幼儿急疹:病原:人疱疹病毒6型。前驱期:3~4天。常见症状及特征: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发热与皮疹的关系:高热3~5天出疹,热退疹出。皮疹特点:玫瑰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1天出齐,次日消退。猩红热病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前驱期:约1天。常见症状及特征: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帕氏线。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疹退,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本病中医称“痄腮”又称“鸬鹚瘟”“蛤蟆瘟”,从口鼻而入侵犯足少阳胆经。并发症:脑膜脑炎,生殖器并发症,胰腺炎,其他并发症。
中毒性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反复惊厥,昏迷,休克。中医称为“疫毒痢”按其主要表现分为四型:⑴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⑵脑型(脑循环障碍型)⑶肺型(肺微循环障碍)⑷混合型

心搏呼吸骤停(CPA):是最危急和最严重的临床疾病状态,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心肺复苏(CPR):是指采用急救手段恢复并有效维持已中断的呼吸及循环功能。心肺复苏的一般步骤:A通畅气道B建立呼吸C循环支持D药物治疗E心电图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周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包括大腹痛、脐腹痛、少腹痛和小腹痛。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道疾患,以不思乳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为临床特征。乳食内积为实证,腹痛为脘腹胀痛或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臭秽,兼见实证,热证。脾虚夹积为虚实夹杂证。腹痛为脘腹胀满,喜温喜按。大便稀溏。兼见虚证、寒证。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以较长时期的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临床可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型。辩证论治:本病应以脏腑辨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辨证,区别是以运化功能失健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亏虚为主,凡病程短,仅表现纳呆食少,食而乏味,饮食稍多即感腹胀,形体尚可,舌质正常,舌苔薄腻者为脾失健运;病程长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并伴面色少华,乏力多汗,形体偏瘦。舌质淡,苔薄白者为脾胃气虚;若食少饮多,口舌干燥,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者为脾胃阴虚。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基本法则。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昏迷为特征的证候。惊风八候:即搐、搦、颤、掣、反、引、窜、视。惊风四症:痰、热、惊、风。急惊风的治则:以清热,豁痰,镇惊和熄风为总治则。发病脏腑一般在脾胃。慢惊风的发病脏腑一般在脾胃。急惊风来势急骤,临床以高热伴抽搐、昏迷为特征。多由外感时邪疫疬以及暴受惊恐引起。该证常见于感染所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慢惊风来势缓慢,抽搐无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等。该证常见于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疾病,中毒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等疾病。属阴,寒,虚者,统称为慢惊风。

夜啼三大证:脾寒,心热,惊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0

主题

2059

帖子

23

积分

见习医生

中医斑竹

Rank: 1

UID
58728
精华
2
积分
23
金币
636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428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人气美女坛之铁杆

2#
发表于 2008-9-4 22:14 | 只看该作者
好料,继续加油。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东东

0

主题

639

帖子

1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66653
精华
0
积分
1
金币
125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07 小时
3#
发表于 2012-3-9 13:36 | 只看该作者
好料,继续加油。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东东

1

主题

1万

帖子

101

积分

主治医师

宣传部超级版主

Rank: 5Rank: 5

UID
56377
精华
10
积分
101
金币
1874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2886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元老坛之栋梁人气美女坛之铁杆爱心大使

4#
发表于 2012-3-25 15:15 | 只看该作者
来到苗圃 过关无忧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5-3 03:54 , Processed in 0.09226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