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献值
- 0
- 版主考核分
- 0
- 报道分
- 0
- 最后登录
- 2009-6-20
见习医生
- UID
- 89055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金币
- -17
- 推广币
- 0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是指归属于十二经和任、督二脉循行线上的腧穴,
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3.又名“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认可的新穴)。此类穴位主治作用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4.即“天应穴”,“压痛点”,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5.指十四经穴中的一部分腧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的称号。
?6.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穴”。
?7.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即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之根本。
?8.“络”有联络和散布之意。络脉在其别出正经处各有一腧穴,称络穴。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再加上任络、督络及脾之大络,合称“十五络”。
?9.“郄”有空隙之意,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
?10.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11.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
?12.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13.指脏、腑、气、血、筋、骨、脉、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
?14.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能主治奇经病症,均位于腕踝以下。
?15.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部。
?16.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7.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即骨度折量定位法。
?18.是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
?19.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0.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21.令患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22.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
二、填空
?1.361
?2.十四经穴阿是穴奇穴
?3.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
?4.本经病互为表里的经脉、脏腑病局部病
?5.井荥输经合
?6.阴
?7.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
?8.1214
?9.1716
?10.2119
?11.893
?12.513
?13.716
?14.部位作用
?
三、各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A2.B3.D4.A5.E?6.D7.A8.D9.D10.A
?(二)多项选择
?1.ABCE2.ABCD3.ABCE4.BC5.AD6.CD7.AC
?四、简述
?1.人体腧穴很多,大体上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一、十四经穴:是指位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二、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三、阿是穴:此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2.特定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3.临床常用的腧穴标定方法有以下四种: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二、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三、指寸定位法。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四、简便取穴法。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4.头面部:前发际至后发际正中12寸;眉间至前发际正中央3寸;第7颈椎至后发际正中3寸;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18寸;前两额头角之间9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12寸: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胫骨内上髁上缘18寸;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股骨大转子至?横纹19寸;?横纹至外踝尖16寸。
五、论述
?1.五输穴是特定穴中的一种。为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穴”,古人把经气在人体四肢运行的过程比作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向肘膝方向排列。“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象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入合于脏腑。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2.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它们均可治疗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周围的睛明、承泣治疗眼疾。二、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处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此外在远治作用中,除能治本经病变外,还能治疗相表里经脉的疾患,如列缺,不仅治疗手太阴肺经的咳嗽,还能治疗与其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头痛、项强。三、特殊作用。指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针刺足三里既可使原来处于弛缓状态或处于较低兴奋状态的胃蠕动加强,又可使原来处于紧张或收缩亢进的蠕运动减弱。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十四经主治作用,归纳起来是:本经腧穴能治疗本经病,表里经穴能治互为表里的经脉、脏腑病,经穴还能治局部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