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分析] 大家猜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复制链接]

0

主题

471

帖子

4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3444
精华
0
积分
4
金币
73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76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 0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生儿出生36小时(首先声明不是烫伤)

[ 本帖最后由 朋友别哭 于 2008-4-2 09:3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金币 +2 +3 收起 理由
云之上 + 1 + 2 + 3 这个资料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0

主题

471

帖子

4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3444
精华
0
积分
4
金币
73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76 小时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云之上的鼓励
这是治疗后的第三天,刚开始的时候足背颜色比现在这张图片还深,呈暗红色,大家讨论下,下次我把治疗后的照片发出来,你们认为这种情况需要植皮吗??怎么治疗??临床中的你是否有遇到呢?

0

主题

1万

帖子

65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40
精华
4
积分
65
金币
4224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730 小时

中级贴星坛之栋梁人气美女坛之元老高级贴星坛之铁杆爱心大使

3#
发表于 2008-4-2 22:14 | 只看该作者
没遇到过,请问是顺产吗?:handshake

快乐的心情
健康的身体

0

主题

471

帖子

4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3444
精华
0
积分
4
金币
730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76 小时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4:35 | 只看该作者
跟生产是没有关系的,出生前是没事的

0

主题

6821

帖子

85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29623
精华
9
积分
85
金币
1448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415 小时

初级贴星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栋梁人气美女坛之铁杆爱心大使

5#
发表于 2008-6-5 12:39 | 只看该作者
还真是一点思路都没有,不知道谁有高见
放屁
稍息
立正
敬个礼

0

主题

7026

帖子

76

积分

见习医生

内科版斑竹

Rank: 1

UID
7120
精华
2
积分
76
金币
27314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中级贴星高级贴星坛之栋梁人气美女坛之铁杆坛之元老

6#
发表于 2008-6-5 14:17 | 只看该作者
没见过............XUuV
戒烟?戒网!!!
冷漠之柔,硬如一切.

  点击进入

0

主题

18

帖子

1

积分

实习医生

Rank: 2

UID
34471
精华
0
积分
1
金币
3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9 小时
7#
发表于 2008-6-6 08:54 | 只看该作者
脉管炎??
h4E6

0

主题

2013

帖子

48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521
精华
10
积分
48
金币
909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高级贴星坛之栋梁人气美女爱心大使

8#
发表于 2008-6-6 10:00 | 只看该作者
患儿是否有其他的表现?皮损是全身都有还是单纯一侧下肢?如果是全身性的考虑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也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烫伤样综合征。

以下是找到的相关资料: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名金葡菌烫伤样综合征。是极为少见面严重的新生儿皮肤感染性疾病。由第Ⅱ号噬菌体组金葡菌(尤其是71型)感染所致。
【症状】
1.发病前多有眼、耳、鼻、咽喉。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感染灶存在。起病突然,最初于面部、咽及下颜等处出现红斑样皮疹,迅速蔓延及全身,呈猩红热样红皮病,1~2日内表皮皱起,并有大片剥脱,露出湿、红的糜烂面,如烫伤样,称尼氏征。皮损于数天内达高峰,以后很快干燥、脱屑,7~14天痊愈。
2,常出现发热,腹泻,腹胀。个别病儿出现蜂窝组织炎,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治疗】
1.加强护理,保证足够的营养,必要时输血浆,并加强消毒、隔离。
2.选用有效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常选用青霉素、新青霉素2号、红霉素、邻氯青霉素等药。
3.局部可涂以0.5%新霉素软膏。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此为一种全身表皮剥脱性皮炎,常由产剥脱性毒素的金葡菌所致,多为金葡菌噬菌体#型感染。典型病例多见于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成人极其罕见。ssss发病时首先为局部皮肤感染,有轻微发热,继之出现弥漫性红斑和大水疱,最后大疱破裂,在皮肤上形成红色剥脱面,与烫伤类似。受累部位炎症反应轻微,可找到少量病原菌。

0

主题

2013

帖子

48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521
精华
10
积分
48
金币
909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高级贴星坛之栋梁人气美女爱心大使

9#
发表于 2008-6-6 10:01 | 只看该作者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摘要]通过对1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可能促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与结果进行分析。着重讨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静脉滴注,一般不主张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提出2%百多邦软膏可作为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综合征,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百多邦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于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菌株分泌的表皮剥脱毒素A或B所致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皮肤病。该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快、诊断治疗不及时有生命危险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们1996年7月~2000年8月所见的18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8例均为我院皮肤科住院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15天~5岁,年龄<2岁10例,>2岁8例,其中新生儿5例。3~4月发病3例,7~9月8例,10~12月7例。家住农村13例。
1.2临床表现:16例患儿有不同程度发热,T 37.5℃~??39.4℃,仅3例超过39℃。其中5例发病前1~3天有流涕、咽痛、咳嗽或低热,7例有不同程度腹泻史,1例14天前颜面有水疱发生史,所有患儿发病前无服药史。17例发病后有不同程度的烦躁、哭闹、食欲减退、睡眠差、神软、无力等全身症状。16例患儿初发皮疹均在口周、眼周。1例颈部,1例胸部的水肿性红斑,1~2天后红斑向颈、腋、胸腹、外阴、肛周及四肢蔓延,红斑伴有轻重不等的灼痛及触痛,其后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表皮起皱易擦破,少数可见松弛性大疱,尼氏征均为阳性。随着表皮松解剥脱裸露红色糜烂面,呈烫伤样外观。入院时8例患儿有口周红斑,10例口周可见放射状裂纹。数天后,随着水疱干涸结痂,糜烂愈复伴有明显脱屑,少数可见手套袜套样脱屑。所有患儿无溃疡瘢痕形成,皮疹痊愈。
1.3实验室检查:14例血WBC升高,10.0×109/L~27.5×109/L;15例患儿血培养检查,13例无菌生长,1例培养出金葡菌,2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7例入院大便检查脂肪球(+)~(3+);1例口腔假膜镜检,芽生孢子(+),孢子(2+);所有患儿肝肾功能正常。

2、治疗与结果
    患儿入院时均足量采用抗生素治疗。12例用先锋V 50~100 mg/(kg·d),3例用头孢噻肟钠50~100mg/(kg·d),2例用氨苄青霉素100mg/(kg·d);1例用洁霉素50mg/(kg·d),均静脉滴注。其中6例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按强的松1~2 mg/(kg·d)计算,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所有患儿同时口服扑尔敏、复方维生素B。15例患儿轻度糜烂,渗出少的皮疹处先局部外搽2%百多邦软膏,3~4次/d,后撒单纯扑粉,每日10余次,2例使用红霉素软膏,1例外用京万红软膏;水肿性红斑处用单纯扑粉;糜烂明显处用氧化锌油膏外搽。按以上用药1~3天,无新发水疱,糜烂面开始干燥、结痂,用药4~6天红斑消退,皮损干燥,脱屑。无明显副作用发生。18例患儿平均住院7.4天,皮疹治愈率100%。仅1例并发败血症。

3、讨论
    SSSS促发因素不明,可能与早产、手术、新生儿发育不良、产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及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等有关[1~3]。本组13例患儿发病前有上感、腹泻及口周水疱史等感染促发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与SSSS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先锋V或头孢噻肟钠对金葡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具有耐酶、高效、低毒,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效。病人用药后体温(span lang="EN-US">1~3天恢复正常,无新发水疱,糜烂面结痂逐渐愈合。仅1例15天男婴,用先锋V静滴1周,外搽京万红软膏及单纯扑粉,体温不退,颜面躯干仍可见点片状糜烂伴轻度表皮松解;血WBC由7.6×109/L上升至24.6×109/L;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氨噻肟、菌必治均不敏感而诊断为败血症。后加用磷霉素,并用白蛋白、输血等支持疗法而治愈。我们认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是SSSS治疗成功的重要一步。SSSS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问题仍有争议。本组6例患儿用抗生素同时并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其中1例入院疑诊为重症多形红斑,入院后仅用地塞米松5mg/d静滴,未用抗生素,用药2天后,水疱不断新发增大,壁薄而松弛,尼氏征(+),腋、背、肛等周围磨擦部位大片表皮松解剥脱而确诊为SSSS。即加用先锋V停用地塞米松,病情日趋好转,住院8天痊愈出院。另1例用头孢噻肟钠并用地塞米松5 mg静滴,5天后皮疹好转,但患儿无明显原因的/span>高热达39.4℃,停用地塞米松继续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而痊愈出院。因此,我们认为SSSS病人除特殊情况,一般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使病情更为复杂。Saiman等[8]认为,在新生儿加强护理单位(NICU)里所有婴儿鼻前庭莫匹罗星(百多邦)滴鼻液预防性用药,可完全清除金葡菌,是控制感染,防止SSSS爆发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组患儿15例外用百多邦软膏,用药后能有效防止继发感染,糜烂面结痂干燥愈合快,无不良反应,皮疹治愈率100%。1例发生败血症的婴儿,除感染菌属耐药菌株外,可能与外用京万红软膏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认为2%百多邦软膏可作为SSSS首选外用抗生素药。

0

主题

2013

帖子

48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521
精华
10
积分
48
金币
9092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597 小时

高级贴星坛之栋梁人气美女爱心大使

10#
发表于 2008-6-6 10:02 | 只看该作者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Ritter-Lyell综合征)


  
  由葡萄球菌外毒素引起的急性原发性红斑和表皮剥脱.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几乎总是发生于婴儿,6岁以下儿童和免疫抑制的成人或伴有肾功能衰竭的成人.本病可通过护理人员的手在婴儿中传播而引起流行,然而护理人员的鼻腔里亦可能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本病也可以散发.

病因学

  通常由凝固酶阳性Ⅱ组71型噬菌体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对青霉素常有耐药性,该菌产生一种剥脱毒素(也称表皮松解毒素)使表皮上部位于颗粒细胞层下发生分离.诱发的感染可以是在皮肤上,但常常是在眼或鼻咽部.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像猩红热一样,使全身皮肤受累.

症状和体征

  疾病开始为局限性结痂性感染(常像脓疱疮样),最常见于出生后数天的婴儿的肚脐或尿布区.散发病例开始为表浅性结痂性损害,常在鼻或耳周围.在24小时内,痂的周围出现鲜艳的潮红区.这种潮红区可成为疼痛性和全身性.表皮上松弛性大泡可扩大并迅速破裂产生糜烂.当摩擦潮红区时,表皮很容易剥脱,常为大片脱落(Nikolsky征).在36~72小时内全身皮肤广泛剥脱,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畏寒和发热).由于皮肤保护屏障的缺乏使病人发生败血症及体液和电解质紊乱.

诊断

  临床上其症状和体征很难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相鉴别(TEN-参见第118节),然而,SSSS必须迅速与TEN鉴别(表112-2),因为治疗是不同的.需请皮肤病专家会诊.应从皮肤和鼻咽部取标本进行培养.诊断可以通过皮肤活检和冷冻组织切片检查或脱落细胞学检查来证实.虽然治疗开始以后活检的结果可能还未出来,然而冷冻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检查能迅速地提供证据.

  鉴别诊断包括药物过敏(最重要的,TEN),病毒性发疹,猩红热,但这些疾病都不会造成疼痛性皮疹.大泡,糜烂和表皮松解可以发生于烫伤,遗传性大泡性疾病(如大泡表皮松解症的某些类型)和获得性大泡性疾病(如寻常性天疱疮和大泡性类天疱疮).

治疗

  如及时诊断和治疗,很少死亡.一旦作出临床诊断不要等待培养结果即立刻开始应用抗耐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如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或头孢氨苄).早期可口服邻氯青霉素12.5mg/kg每6小时1次(婴儿和体重≤20kg的儿童),及250~500mg每6小时1次(较大儿童),但对严重的病例用乙氧萘胺青霉素或苯甲异?唑青霉素每日100~200mg/kg分4次静脉注射,直到好转,然后口服邻氯青霉素每日25~100mg/kg至少10天.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禁用的,必须尽量减少局部治疗及触摸病人.如损害广泛且有渗出,其皮肤处理如同烫伤(参见第276节).水解凝胶绷带非常有效,应尽量减少敷料更换的次数.因为表皮裂开的位置很高,角质层很快取代,通常在治疗开始5~7天后迅速愈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8 22:17 , Processed in 0.08544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