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9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鼻部疾病] 耳鼻喉教学文档--鼻科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6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鼻科学
第一章:鼻及鼻窦的临床解剖学
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
在鼻腔的上方、上后方和两旁由左右成对的四对鼻窦环绕。
鼻和鼻窦共同占据大部分面颅和一小部分脑颅。
鼻腔和鼻窦以及各鼻窦之间、鼻窦与眼眶、颅前窝和颅中窝之间、仅由一层菲薄的骨板相隔,故鼻腔或鼻窦病变可波及眼眶或颅内,反之亦然。
第一节:外鼻的临床解剖
外鼻(external nose)呈锥体形,故有鼻椎体之称,有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外覆皮肤及软组织。
一、        外鼻形状
外鼻形似一个基底向下的三棱锥体,上窄下宽。由鼻根、鼻背、鼻梁、鼻尖、鼻翼、鼻小柱等构成。
二、        骨部支架
骨部支架上方为额骨的鼻部和鼻骨,两侧有上颌骨额突,筛骨正中板为外鼻的间接骨性支架。额骨的鼻部与鼻骨相连,使鼻骨能支撑外鼻。
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后缘和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围成梨状孔。
三、        软骨支架
上侧鼻软骨(upper lateral nasal cartilage) 又名隔背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8:52 | 只看该作者
(一)        骨鼻背板。
(二)        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 又称四方软骨或隔背软骨鼻隔板,是构成软骨部鼻中隔的主要部分。
(三)        下侧鼻软骨(lower lateral nasal cartilage) 又名大翼软     骨。
(四)        小翼软骨(lesser alar cartilage)
(五)        籽状软骨(sesainoial cartilage)
二、        表浅组织
鼻上部含有较多汗腺及皮脂腺,鼻上部皮肤含汗腺较多,下部含皮脂腺较多,尤以鼻尖和鼻翼为最,且腺口较大,是粉刺、痤疮及酒渣鼻的好发部位。
三、        神经
(一)        运动神经——主要为面神经颊支支配鼻部运动。
(二)        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所司,以后者为主。
1、        筛前神经:为眼神经的分支,有鼻外支分布于鼻尖。
2、        滑车上神经:为眼神经的额神经之分支,分布于鼻根。
3、        滑车下神经:为眼神经的额神经之分支,分布于鼻根。
4、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分支,随眶下动脉伴行,经眶下孔至面部,司鼻翼及鼻前庭的感觉。
四、        血管及淋巴
(一)        动脉
1、        鼻背动脉:为颈内动脉的分支,经内眦韧带出眶,分布于鼻背,临床上做鼻侧切口时较易出血。
2、        筛前动脉的分支
3、        额动脉
4、        内眦动脉
5、        面动脉的鼻翼支
6、        上唇动脉
7、        眶下动脉的外鼻支
(二)        静脉
外鼻的静脉分别经内眦静脉、筛静脉、蝶腭静脉、面静脉而汇入颈内静脉。
注意:鼻面部的静脉可经内眦静脉和眼上、眼下静脉而与海绵窦相通,静脉管内又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故当鼻面部感染或疖肿时,若治疗不当或用力挤压,则可引起海绵窦栓塞或其它颅内并发症。
(三)        淋巴
外鼻的淋巴管汇集于下颌下淋巴结;
鼻根部及鼻侧面淋巴结则汇入耳前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
第二节:鼻腔的临床解剖
鼻腔(nasal carvity)由鼻中隔分为左右各一,每侧鼻腔为一前后开放的狭长腔隙,顶部较窄,底部较宽,前起于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
每侧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分。
一、        鼻前庭
鼻前庭(nasal vestibule)为介于前鼻孔和固有鼻腔之间的一个小空腔,位于鼻腔最前段,起于鼻缘,止于内孔区(内鼻孔)。
在鼻前庭的皮肤与固有鼻腔之粘膜交接处的外侧部分,相当于下侧鼻软骨(鼻翼软骨)外侧脚的上缘处,有一弧形隆起,称鼻阈。
鼻内孔较前鼻孔为小,为鼻前庭的内界,和最狭窄处,对鼻的呼吸机能有重要的影响。
鼻前庭皮肤富于皮脂腺和汗腺,并生有鼻毛,在男性更为丰富,且较粗硬,较易发生疖肿。
二、        固有鼻腔
常简称为鼻腔,有内、外、顶、底四壁。
(一)        内壁:即鼻中隔,由骨部和软骨部组成。
骨部组成:
        筛骨正中板
        犁骨                                                                                                                                                      
软骨部组成:
        鼻中隔软骨
        犁骨软骨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8:52 | 只看该作者
        下侧鼻软骨内侧脚
         利氏动脉区(利特尔区 little’s area):
在鼻中隔最前下部分的粘膜内血管汇集成丛称为利特尔区。此处粘膜常发生上皮化生,并呈现小血管扩张和表皮脱落,因此最易出血,大多数鼻出血皆发源于此,故亦称鼻中隔易出血区。
(一)        外侧壁:
是鼻解剖结构中最为复杂的区域,也是最具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的部位,亦即鼻窦炎发病的关键之处,其结构极不平整。
分别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外侧壁上有突出于鼻腔中的三个骨质鼻甲,呈梯形排列,游离缘皆向内下方悬垂,分别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
上、中、下鼻甲大小皆递次缩小1/3,前端的位置又递次后退1/3。
各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称为鼻道,故有上、中、下三鼻道,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共同狭窄腔称总鼻道。      
由于有鼻甲及鼻道的形成,缩小了鼻腔空间,增加了鼻腔粘膜的表面面积,在鼻腔的生理功能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上鼻甲及上鼻道
上鼻甲属筛骨,位于鼻腔外侧壁后上方,为各鼻甲中最小者,有时仅为一粘膜皱襞。
上鼻甲后上方有一凹陷称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此。
2、        中鼻甲及中鼻道
中鼻甲也属筛骨结构。前段垂直向下,后段的游离缘渐外卷,几与鼻腔底平行。从形态上也可将中鼻甲分为垂直部及水平部。垂直部悬挂在鼻腔外侧壁中部,上起前颅底筛板,下至鼻腔中部,可在前鼻镜下观察。
中鼻甲是重要的解剖标志,手术操作时应严格保持在中鼻甲的外侧进行,可防止损伤筛板。
中鼻道位于中鼻甲之外侧,约占鼻腔外侧面的2/3。其外侧壁解剖结构复杂,是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路中最为重要的区域,也是前、中组筛窦的内侧壁。
中鼻道外侧壁上有两个隆起,后上者为筛泡---位于中鼻道的中前部,内含1—4个较大的气房,属中筛房。
在筛泡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状隆起,名筛沟---也是筛骨的一部分,构成筛骨内侧壁的上部。
在筛泡和钩突之间有一长约10—20mm,宽2—3mm的半月性裂隙,名半月裂孔。
半月裂孔向前下和外上延伸并逐渐扩大形成的漏斗状沟槽,称筛漏斗。深约0.5—10mm,而半月裂孔实际上是筛漏斗在中鼻道外侧壁上的开口,是前组鼻窦和中鼻道之间通气引流的裂孔。
额窦经鼻额管开口于筛漏斗的前上端,其后便是前组筛窦开口,其后为上颌窦开口。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
鼻和鼻窦炎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的现代概念认为: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的区域解剖结构的生理异常和病理改变最为关键,所以特将此区域称为窦口鼻道复合体。它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孔、中鼻甲、中鼻道、前组和后组筛房、额窦开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结构。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 将窦口鼻道复合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是治疗鼻窦炎的症结所在。FESS之原则是:通过小范围或局限的手术,恢复鼻窦窦口正常的通气引流及鼻腔、鼻窦粘膜的功能,从而解决广泛的鼻窦病变。
3、        下鼻甲及下鼻道
下鼻甲骨为一单独呈水平状卷曲的薄骨,附着于上颌骨内侧壁和腭骨垂直板,其上缘中部泪突与泪骨相连,并与上颌骨腭突后面的骨槽共同形成鼻泪管。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1 | 只看该作者
下鼻甲前端距前鼻孔约2cm,后端距咽鼓管咽口约1cm,故下鼻甲肿大或肥大时,鼻塞甚剧,可引起耳部症状。
下鼻甲之外侧和鼻腔外侧壁之间为下鼻道,是各鼻道中最宽长者,其外侧壁常向上颌窦内膨隆。
下鼻道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位于下鼻甲附着处之下,约相当于弧形顶部之最高处,距前鼻孔约3---3.5cm。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一)        顶壁:呈穹隆状,甚为狭小,分为三段:
前段:倾斜上升,为额骨鼻部及鼻骨的背侧面。
中段:是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又称筛板。筛板薄而脆,受外伤时易发生骨折,为鼻部手术的危险区。
后段:主要由蝶突前壁构成。
底壁:即硬腭,与口腔相隔。
(二)        前鼻孔:由鼻翼的游离缘、鼻小柱和上唇    围绕而成。
(三)        后鼻孔:左右各一,由骨质构成,上覆粘膜,在成人呈椭圆形,为鼻腔及鼻咽部之通道,较前鼻孔为大。
二、        鼻腔粘膜:
前起鼻前庭内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过渡区,向鼻腔内延伸,广布于鼻腔各壁及各个鼻道,与口咽部、鼻泪管和鼻窦粘膜连续,按其部位组织学构造和生理机能不同,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两部分。
(一)        嗅区粘膜:亦称嗅膜,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
嗅细胞→嗅觉功能
(二)        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
鳞状上皮
移行上皮
假复层柱状上皮
         鼻腔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纤毛细胞
                         柱状细胞
                         杯状细胞
                         基底细胞。
三、        鼻腔的粘膜及淋巴
(一)        动脉:主要来自颈内的眼动脉和颈外的上颌动脉。
(二)        静脉: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汇入颈内、外静脉,鼻腔上部静脉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
(三)        淋巴:
四、        鼻腔的神经:包括嗅神经、感觉神经和植物神经。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鼻窦的临床解剖
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是鼻腔周围颅骨中方的一些含气空腔,一般两侧对称排列,共有4对,依其所在颅骨命名,称为: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依照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鼻窦的位置,又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
                 ↓      ↓
上鼻道    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一、        上颌窦(maxillary simus)为四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约13ml,有五个壁。
(一)        前壁:又称面壁。中央薄而凹陷,也称尖牙窝,行上颌窦手术时经此凿入窦腔。
在尖牙窝上方眶下缘之下有一孔称眶下孔,是眶下神经和血管通过之处。
(二)        后壁:与翼腭窝及颞下窝毗邻,上颌窦肿瘤破坏此壁时,可侵犯翼肌,导致下颌骨运动受限,引起张嘴困难。
(三)        内壁:即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大部分,仅在接近鼻腔底处骨质较厚,愈向上愈薄,在下鼻甲附着处最薄,是经下鼻道进行上颌窦穿刺的良好部位。内壁的后上方邻接后组筛窦,为经上颌窦途径行筛窦刮除术的手术进路。
上颌窦自然开口位于上颌窦内侧壁前上方。
(四)        上壁:为眼眶的底部
(五)        底壁:相当于上颌牙槽突,为上颌突各骨壁中最厚者,次壁与上列第二尖牙及第一、二磨牙根部有密切关系,这些牙齿的根部通常与窦腔仅由一层菲薄骨质相隔,有时直接埋藏于窦内粘膜之下,故牙根感染容易侵入窦内,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二、        额窦
额窦位于额骨的内外两层骨板之间,在筛窦的前上方,左右各一              出生时额窦未形成
6个月---2岁开始向额骨中气化
                  4岁有豌豆大小
   6—7岁额窦向上发展更快
10---12岁具有临床重要性
                  20岁发展至成人形态
三、        筛窦:位于鼻腔外上方筛骨内,是鼻腔外侧壁上部与眼眶之间、蝶窦之前、前颅底之下的蜂窝状气房结构,为4组鼻窦中解剖关系最复杂、变异最多、与鄙邻器官联系最密切的解剖结构。
四、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居鼻腔最上后方。
第三章:鼻及鼻窦的生理学
第一节:鼻的生理学
一、        外鼻的生理
外鼻位于颅面的中央,其形状随着人种或种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外鼻的外形和轮廓高低的均衡及其与面部各结构或器官之间的匀称关系,对人的容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鼻翼的活动有助于面部表情和鼻阻力的调整。
二、        鼻腔的生理
鼻腔的主要功能为呼吸、嗅觉与共鸣,另有反射、腺体分泌、免疫、吸收和排泄泪液等功能。
(一)        呼吸功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        呼吸的门户和通道
鼻腔为呼吸道的首要门户,在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鼻腔的呼吸引流
吸入的空气在鼻内孔处受到阻力后便分为两股气流,即层流和紊流。
层流从鼻内孔朝后上方向弧形流向后鼻孔再散开,为鼻腔气流的大部分,与通气量关系甚大,亦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层流与鼻腔粘膜接触面积最广,可以充分发挥鼻腔调节湿度和温度的作用。
紊流形成于鼻内孔的后方,系呈旋涡状而又不规则的气流,为吸入空气的小部分,有利于气体充分汇合,增加气体与鼻腔粘膜之间的相互接触,可使鼻腔更有效的发挥对气体的引流作用。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5 | 只看该作者
(1)        鼻阻力的产生和作用
鼻内或鼻瓣区产生的鼻阻力约为全部呼吸道阻力的40%---50%,它有助于吸气时形成胸腔气压,使肺泡扩张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同时也使呼气时气体在在肺泡内停留的时间延长,以留有足够的气体交换时间。因此,正常鼻阻力的存在对充分保护肺泡气体交换过程的完成是重要的。
(2)        鼻周期或称生理性鼻甲周期
系指正常人两侧下鼻甲粘膜内的容量血管呈交替性收缩与扩张,表现为两侧鼻甲大小和鼻腔阻力呈相应的交替性改变,对比呼吸无明显影响,所以正常人常不自觉其鼻塞。
2、        温度调节作用
当外界空气吸入鼻腔后即被调节到近似正常体温以保护下呼吸道不受损害,多赖于鼻腔广大而迂曲的粘膜和丰富的血液供应所维持。
3、        湿度调节作用
鼻粘膜中含有大量的脉压,在24小时的正常呼吸期间分泌约1000ml液体,其中大部分用以提高吸入空气的湿度,少部分向后流入咽部。
4、        过滤及清洁作用
鼻前庭的鼻毛由四周伸向前鼻孔中央,对空气中较粗大的粉尘颗粒及细菌有阻挡和过滤作用。
较小的尘埃颗粒吸入鼻腔后可随气流的紊流部分沉降,或随层流散落在鼻粘膜表面的粘液毯中,不能溶解的尘埃和细菌随纤毛运动到达后鼻孔,进入咽腔,被吐出或咽下。
5、        鼻粘膜纤毛系统的作用
人类鼻腔、鼻窦粘膜大部分为假多层柱状粘膜上皮,每个柱状上皮细胞约有250---300根纤毛,长度约5---6um,平均直径0.3um,在纤毛的表面覆盖者一层粘膜,其主要成分为无机盐、粘多糖、粘蛋白、溶菌酶、IgA和95%之水。
(二)        嗅觉功能
(三)        发声共鸣功能
鼻腔在发声时起共鸣作用,鼻音为语音形成的一部分。
(四)        鼻的反射功能
鼻腔内神经分布丰富,当鼻粘膜遭受到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时,可引起广泛的心血管和呼吸方面的反应。反应的程度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反应的范围从打喷嚏到呼吸心跳停止。
(五)        鼻粘膜腺体分泌功能
(六)        鼻粘膜的免疫功能
鼻粘膜是局部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发现的免疫活性成分,在上呼吸道粘膜防御方面起者重要的作用。
(七)        鼻粘膜的吸收功能
人类鼻腔粘膜表面积约150cm²,呼吸区粘膜表层上皮细胞约有许多微绒毛,可增加吸收的有效面积,鼻粘膜上皮下层有丰富毛细血管、静脉窦、动--静脉吻合支,以及淋巴毛细管交织成网,使吸收的药物可迅速进入血液循环。
(八)        排泄泪液功能
(九)        鼻粘膜功能的生理调节
第二节:鼻窦的生理
一、        增加呼吸区粘膜面积及促进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加湿作用
二、        对声音的共鸣作用
三、        减轻头颅重量及增加头部在水中的浮力
四、        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
五、        保温促热作用
鼻外伤
鼻骨骨折
在鼻外伤中最常见
(一)        病因:多由直接暴力引起
(二)        症状:受伤后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歪斜,数小时后因软组织发生肿胀或血肿,畸形不明显,消肿后畸形复现。
因常伴有鼻黏膜的破裂,有鼻出血。
鼻中隔也可因受暴力的影响而发生移位。
(三)        检查及诊断:症状、体征、病因、x—ray 、CT
(四)        治疗:
(1)        有伤口:清创缝合
(2)        单纯骨折无移位:
(3)        发生畸形:最好在受伤2---3小时或10天内进行鼻骨复位,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        闭合式复位法
        开放式复位法:上述不成功,在全麻下进行,于内眦部弧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复位。
外鼻炎症性疾病
鼻前庭炎
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分急、慢性两种。
一、        病因:急性或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刺激,或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挖鼻、糖尿病。
二、        临床表现:以鼻前庭外侧壁明显
急性---剧痛,皮肤弥漫性红肿、皲裂、浅表糜烂。
慢性---有痒、灼热、干燥及异物感。
三、        治疗:
1、        治疗原发疾病
2、        避免有害物刺激
3、        摒弃挖鼻不良习惯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5 | 只看该作者
急性:热湿敷、红外线照射
慢性:3%过氧化氢清除痂皮、1%黄降汞
鼻疖
是鼻前庭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偶可发生在鼻尖。
一、        病因
1、        挖鼻或外伤
2、        继发于慢性前庭炎
3、        糖尿病或抵抗力低者易患此病
二、        临床表现:可出现全身不适或伴低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
发病初期:鼻前庭内出现豆状隆起,周围组织因浸润发硬、发红、局部跳痛,检查时触痛明显,疖肿成熟后豆状隆起顶部出现黄色脓点,继而破溃,脓液流出,疼痛随之减轻。
病情严重者可致上唇和面颊蜂窝织炎,表现为同侧上唇、面颊和下睑红、肿、热、痛,常伴有全身不适、畏寒、高热、头痛等。
三、        并发症:鼻疖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四、        治疗:
1、        疖肿未成熟: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
2、        已成熟者,忌挤压。
3、        疖破溃后局部清洁引流,破口处涂以抗菌素软膏。
4、        合并海绵窦感染者需立即入院治疗,使用大剂量抗菌素并请眼科协助。
五、        预防:以预防为主,戒除挖鼻及拔鼻毛等不良习惯,积极治疗鼻及鼻腔疾病,避免有害粉尘刺激,糖尿病者应积极治疗,稳定血糖。
鼻腔炎症性疾病
慢性鼻炎
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内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者,称为慢性鼻炎。
(一)        病因:
1、        局部原因
[1]急性鼻炎反复发作
[2]鼻腔及鼻窦慢性疾病的影响
[3]邻近感染灶的影响
[4]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
2、        职业和环境因素
3、        全身因素
[1]许多慢性疾病
[2]营养不良
[3]内分泌失调
[4]烟酒嗜好
(二)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类型,二者病因基本相似,在病理学上无明确的界线,且常有过渡型存在,后者多由前者发展而来,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亦有区别。
萎缩性鼻炎(臭鼻症)
是一种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发展非常缓慢的慢性鼻病。
特征:鼻黏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多量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黏膜萎缩性改变可向下发展至鼻咽、口咽、喉咽等。
(一)        病因:原发和继发
1、        原发性: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
2、        继发性:
(1)        慢性鼻炎、鼻腔肿瘤等手术切除鼻甲过多,组织损伤严重。
(2)        慢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时
(3)        局部长期受有害粉尘、气体刺激
(4)        特殊传染病
(5)        慢性肥厚性鼻炎晚期。
(二)        症状
(1)        鼻及鼻咽干燥感
(2)        鼻塞
(3)        鼻出血
(4)        头痛、头昏
(5)        嗅觉障碍
(6)        恶臭气息
(三)        治疗:无特殊治疗,有局部和全身综合治疗
1.局部治疗:如盐水冲洗,油剂点鼻。
2.全身治疗:如维生素类,血管扩张剂。
3.手术治疗:黏膜下埋骨术,前鼻孔缩小术。
鼻变应性疾病
变应性鼻炎
一般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应反应,也是呼吸变应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时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
一、        病因
(一)        遗传因素
(二)        鼻黏膜易感性
易感性的产生源于抗原物质的经常刺激,但其易感程度则视鼻黏膜组织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和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现已证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上述细胞数量不仅高于正常人,且有较强的释放化学介质的能力。
(三)        抗原物质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的抗原物质称为变应原,该变应原物质再次进入鼻黏膜,使与相应的IgE结合而引起变态反应。
引起本病的变应原按其进入体内的方式分为吸入性和食物性两大类。
(1)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真菌、尘螨羽毛等
(2)        食入性变应原:牛奶、蛋类、鱼虾
二、发病机制:实际上是I类变态反应
二、        临床表现:
1、        鼻痒
2、        喷嚏
3、        鼻涕
4、        嗅觉减退
三、        治疗
1、        糖皮质激素
2、        抗组胺药物
3、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4、        减充血药
5、        抗组胺药
鼻息肉和鼻息肉病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6 | 只看该作者
鼻息肉是一常见的鼻病,它是由于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病:
(1)        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
(2)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        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界线。
(4)        双侧鼻--鼻窦黏膜广泛性炎症反应和息肉样变性,累及多个鼻窦。
(5)        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鼻出血
在病理条件下人体最多见的出血,是鼻科常见病,又称鼻衄。即可由鼻腔本身病变引起,也可由鼻周乃至全身性病变引起,故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
一、病因
(一)局部病因
(二)全身病因
1、头颈部静脉压力增高
2、血管壁脆性增加
3、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4、血液凝血机制障碍
5、气压急速变化
6、其他
二、治疗
1、一般处理
2、常用止血法: 烧灼法、填塞法
3、全身治疗
鼻窦炎症性疾病
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是鼻科常见病。
本病的发生与鼻窦的解剖特点有关:
1、        窦口小,稍有狭窄或阻塞,即导致鼻窦通气引流障碍。
2、        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所以鼻腔黏膜炎症常累及鼻窦黏膜。
3、        各窦口彼此毗邻窦发病可累及他窦。
4、        各窦自身特点及窦口的位置。上颌窦最大,窦口高,在中鼻道外侧壁的位置却最后、最低,故受累机会最多,筛窦则因蜂房结构不利于引流,感染机会亦多,此两窦发育最早,故儿童期即可罹患,额窦位置虽高,窦口低,但因毗邻前组筛窦,故受累在其次,蝶窦位于各窦之后上,单独开口,故发病机会相对较少。
窦口引流和通气障碍是引起鼻窦炎发生的最主要机制。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外科即建立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手术以保持窦口和鼻窦永久通畅引流和通气,即可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的。
急性鼻窦炎
病因:
1、        鼻腔源性感染(鼻腔感染的扩张)
(1)        急性鼻炎:是鼻窦炎,特别是急性鼻窦炎的常见病因之一,尤易并发急性筛窦炎。黏膜互相连续便于炎症侵入鼻窦之故。
(2)        鼻腔其他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黏膜肥厚、鼻腔的肿瘤和异物、以及鼻的变态反应等,都可堵塞窦口,使鼻窦通气引流受阻而发炎。
(3)        污染物经鼻腔进入鼻窦:如游泳、跳水、潜水的方法不当,使污水进入鼻窦而发炎。
2、        临近组织源性感染:如面部丹毒、面骨骨髓炎、牙病。
3、        血源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如流感、肺炎、麻疹。
4、        创伤源性感染:
(1)        外伤:以上颌窦和额窦外伤为多见,如骨折、异物、血块、感染等引起鼻窦的急性病变。
(2)        气压损伤:由气压骤变所致的鼻窦炎,较多见于额窦和上颌窦。
5、        其他
(1)        全身因素:如身体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等抵抗力下降。
(2)        中毒:碘中毒时,可发生中毒性鼻窦炎。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8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等毒素中毒症状,小儿可伴有呕吐、腹泻、咳嗽等。
2、局部症状:①鼻阻  ②多脓涕  ③头痛
各鼻窦引起的头痛各有特点:
①急性上颌窦炎:眶上额部痛,晨起重、午后轻。
②急性筛窦炎:局限于内眦或鼻根。
③急性额窦炎:头痛具有周期性,即晨起头痛逐渐加重,至午后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重复发作。
④急性蝶窦炎:眼球深处痛,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
诊断:
1、局部红肿、压痛。
2、鼻腔检查有急性充血、肿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
3、单侧鼻腔分泌物恶臭,应考虑鼻源性上颌窦炎。
4、鼻窦影像学检查。
治疗:1、全身治疗      2、局部治疗
鼻窦黏液囊肿
黏液囊肿最为常见,多发生于筛窦,其次为额窦,上颌窦较少,原发于蝶窦者极少。
儿童时期因蝶窦尚未发育成熟,窦口与窦腔比例相对较宽,同时因囊肿形成较慢,需数年之久,故10岁以下儿童不患此病。
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多为单侧,囊肿增大时可累及其它窦。
病因:多认为是鼻窦自然开口完全堵塞,窦内分泌物滁留,逐渐形成黏液囊肿,导致窦口阻塞的可能原因有:
1、        鼻腔、鼻窦病变:鼻中隔偏曲、鼻息肉、肿瘤、肥厚性鼻炎。
2、        鼻部外伤后骨痂增生形成致窦口阻塞。
3、        鼻部解剖异常:筛窦过度发育而伸入额窦底部,形成额筛泡,可致鼻额管狭窄,阻塞窦口。
4、        鼻部手术后:如额窦、筛窦手术后中鼻道被结缔组织所封闭。
5、        变态反应致鼻窦黏膜发生变态反应性囊肿致窦口阻塞。
6、        鼻窦内黏膜腺体增生致窦口阻塞。
鼻窦自然开口阻塞后,窦内分泌物滁留,窦内渗透压升高,致水钠滁留,导致窦内压进一步升高,进而压迫鼻窦骨壁,骨壁中破骨细胞被前列腺素、甲状腺素和维生素D等物质激活,同时淋巴细胞产生破骨细胞激活因子(OAF),导致骨壁破坏。
病理:
黏液囊肿壁就是受压变薄的鼻窦黏膜,衬覆掺杂数量不等的杯状细胞的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中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囊内液体呈淡黄、黄绿或棕褐色,多含有胆固醇结晶,如有感染则变为脓囊肿,其破坏性更大,可引起较严重的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临床表现:
黏液囊肿增长缓慢,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0

主题

14

帖子

0

积分

见习医生

Rank: 1

UID
31707
精华
0
积分
0
金币
18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9:09 | 只看该作者
,若鼻突骨壁有破坏,则发展迅速,视其扩展方向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若囊肿感染则成为脓囊肿,且有骨质破坏,则更易引起严重并发症,随囊肿增大可有如下表现。
1、        眼部症状:
囊肿侵入眼眶后,可致眼球移位、流泪、复视、头痛、眼痛等。
额窦囊肿多使眼球向前、向外下方推移,压迫眶上孔,可致眉弓麻木感。
后组筛窦及碟窦侧壁接近视神经孔和眶上裂,囊肿压迫可致眼球突出,并可压迫眶尖而致失明,眼肌麻痹、眼部感觉障碍和疼痛等症状,称之为眶尖综合征。
上颌窦黏液囊肿少见,多不发生眼部症状,少数可造成口腔顶部破坏、眼球突出、移位等。若眶底有破坏,则可在术后出现眶内容物向上颌窦内下陷而引起眼球内陷。
2、        面部症状:
囊肿增大可致眶顶(额窦)、内眦(筛窦)或面颊(上颌窦)等处膨隆。扪诊可触及表面光滑无肿块,似按乒乓球或破蛋壳之感觉。如骨质已破坏,则可扪及缺损的骨质边缘并可扪及肿物甚软而有弹性。
额窦黏液囊肿因破坏额窦后壁,硬脑膜暴露,可扪及同心脏跳动频率一致的搏动感。
3、        鼻部症状:
从额面隆起处压迫囊肿偶可见液体自后鼻腔流出,随之症状可暂时缓解。
囊肿亦可多次自行溃破、反复间歇鼻漏。
筛窦囊肿可突向中鼻道使中道膨隆或筛泡变大
额窦囊肿可致鼻顶部膨隆
蝶窦囊肿可在嗅裂处见到肿物
上颌窦囊肿多先使鼻腔外侧壁向鼻中隔方向移位,硬腭下塌。
4、        脑部症状:
囊肿增大压迫附近的颅神经,可出现轻重不等偏头疼及眼后、眼周、顶部、枕部、颞部、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感。
当大量分泌物自鼻腔排除后,头痛可暂时缓解。
蝶窦囊肿压迫脑垂体可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如闭经、性功能减退、尿崩等。压迫脑组织及颅神经可出现恶心、呕吐、眼肌麻痹、视力减弱或偏头痛等。
额窦囊肿破坏后壁可致头闷、头痛恶心等。若囊肿发生感染则成为脓囊肿,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等,也可导致严重的眶内及颅内并发症。
治疗:
治疗原则为通过手术使囊肿与鼻腔有较大的通路以利引流,防止复发。根据囊肿所在部位及大小尽量分离并切除囊肿、建立鼻窦与鼻腔的永久性通道,以利引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15 00:22 , Processed in 0.09703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