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andsnow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分析] 在实践中成长-----夜啼

[复制链接]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做好一个医生,   
           除了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        
                     
更要有经验的积累,                 
                 而经验来自于临床
                      让我们一起在临床医案中成长吧


[ 本帖最后由 怪癖西红柿 于 2008-6-21 07:5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金币 +10 +3 收起 理由
怪癖西红柿 + 1 + 10 + 3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啼

  苏某,女,3个月。
     患儿自生后50天开始出现夜间啼哭,往往于傍晚或临睡前发作。发作时突然屈腰啼叫,面色苍白,出冷汗,腹部胀满,拒绝吮乳,大便频数不爽。啼哭常持续2-3小时方止。曾服用苯巴比妥(鲁米那)、阿托品以及肌注异丙嗪等,无效。检查,患儿发育尚佳,指纹紫滞,心肺未见异常。

     处方:乌药5g,高良姜5g,炮姜5g,砂仁3g,陈皮5g,木香5g,香附5g,白芍6g,甘草3g,桔梗3g。4剂水煎服,日一剂。7天后随诊,啼哭已止。


   【小儿若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称为夜啼。
   本病,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在中医理论中,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热、惊恐所致,其病机分脾寒气滞、心经积热、惊恐伤神。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故寒、热、惊为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
  
   案例辨证思路  
     本病案中患儿入夜定时啼哭,难以查明原因,故属夜啼。结合啼哭时有屈腰啼叫,面色苍白,出冷汗,腹部胀满,拒绝吮乳,推测病因为调护不当,寒邪内侵或孕母素体虚寒,恣食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其病机为寒凝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由于夜间属阴,脾为至阴,阴盛则脾寒愈甚,寒滞气机,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寒邪困脾,脾阳受损,气机不畅,则见腹部胀满,拒绝吮乳,大便频数不爽,指纹滞。本案证属脾寒气滞,病位在脾,属寒证、实证。

方解
    本案辨证属脾寒气滞,治疗当温脾散寒,行气止痛,方选乌药散和匀气散。方中乌药、高良姜、炮姜温中散寒;砂仁、陈皮、木香、香附星期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桔梗载药上行,调畅气机。
思考
      脾寒气滞证多见于脾阳虚弱体质者受寒受凉后,寒凝气滞而至。临床上以夜啼伴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大便溏薄,小便色清,面色青白,等虚寒内盛证象为辨证要点。治疗上应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为原则。本案中的组方用药为代表方剂和常用药。
     脾阳虚弱体质者往往会出现大便溏薄,腹胀、纳差,可以适当加党参、白术、茯苓、益智仁等健脾益气;如果出现夜间时有惊剔,可加蝉蜕、钩藤、龙骨祛风镇惊;如果患儿出现如果患儿哭声较低弱,胎禀怯弱,形体羸瘦等中焦虚寒甚者,可酌用附子理中汤加减,以温状元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1 金币 +16 +2 收起 理由
蓝衣天使 + 1 非常精彩.
五味子 + 6 + 2
怪癖西红柿 + 10 相当精彩,谢谢分享,^_^

查看全部评分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沙狂1 于 2008-6-18 10:34 发表
给你们介绍一个简单的治疗夜啼的方子,用蝉蜕3个,竹叶3片,煎水喝,实验证明,最多两次就痊愈,大家不妨试试?

确实会有用。蝉蜕入肝经,有祛风镇惊安神的作用;
竹叶归心、肺、胃经,可以清心热、除烦躁,有可以生津、安中益气。
本方对于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舌尖红,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由心经积热引起的夜啼疗效最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4 收起 理由
怪癖西红柿 + 4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爱!殇泪 于 2008-6-18 08:59 发表
附子理中汤  在一般的情况下不用哦.......eucu1 eucu1
楼主的讲解太精彩了.....
学习ing .....
番茄...爱死你们了....xcIlzj


附子理中汤的组成是: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白术。其中附子、干姜是大辛大热之品,且附子有毒,两者同用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邪。人参补气健脾,为大补之品。本方主要是治疗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症的基础方。因为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其脏腑清灵,随拨随应,在处方用药时应力求简洁,不得妄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峻下、毒烈之品,即便有证而用,也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而人参虽为补剂,但仍有偏性,无证而乱用,也会伤及小儿。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怪癖西红柿 + 3 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的古文献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

《颅囟经·病证》:初生小儿,至夜啼者是有淤血腹痛,夜乘阴而痛则啼。

《幼幼集成·夜啼证治》:小儿夜啼有数证:有脏寒,有心热,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热不同,切宜详辨。脏寒者,阴盛于夜,至夜则阴极发躁,寒甚腹痛,以手按其腹则啼止,起手又啼,外证面青手冷,口不吮乳,夜啼不歇,加减当归散。心热烦啼者,面红舌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宜导赤散加麦冬、灯芯。甚则加川连、龙胆草。神不安而啼者,睡中惊悸,抱母大哭,面色紫黑,盖神虚惊悸,宜安神丸定其心志。有吐泻后及大病后夜啼,亦由心血不足,治同上。凡夜啼见灯即止者,此为点灯习惯,乃为拗哭,实非病也。夜间切勿燃灯,任其啼哭二三夜自定。

《圣济总录·小儿门·小儿夜啼》:经谓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夜为阴盛之时,凡病在阴者,至夜则邪气亦甚,婴儿气弱,腑藏有寒,每至昏夜,阴寒与正气相击,则神情不得安静,腹中切痛,故令啼哭于夜,名曰夜啼。

《保婴撮要·夜啼》: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盛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屈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钩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缓,口中气热是也,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病,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会乳母恚怒,肝木辱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至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胡汤;乳母心肝热搏者,柴胡栀子散。

[ 本帖最后由 iceandsnow99 于 2008-6-20 21:1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夜啼的治疗方法中,针灸治疗和外用药也有很好的疗效。
药物外治
1.艾叶、干姜粉适量,炒热用纱布包裹,熨小腹部,从下至上,反复多次,用于脾寒气滞证。
2.丁香、肉桂、吴茱萸等量,研细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用于脾寒气滞证。
3。灯芯草烧灰,适量,涂乳上,让婴儿吮乳时吸吮,用于心经积热证。
推拿疗法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关元;心热者泄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哭伤神证。
针灸治疗
1.艾条,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及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怪癖西红柿 + 3

查看全部评分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笨 于 2008-6-22 14:14 发表
不错,于实践中验证的有效方剂,只是辨证的依据再多一些更好,个人认为舌象也是儿科参诊的重要方面。

很好的建议。因为是医案,所以说主要的辨证依据。等一下就把夜啼的所有证型和辨证整理一下。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啼食疗方

生姜红糖汤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方2 葱姜汤
  
  组成:葱白5段,生姜5片。
  用法:共煮水喝。
  功效:温中除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方3 猪骨干姜汤
  
  组成: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
  用法:同煮汤饮。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方4 蛋粉粥
  
  组成: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方5 赤小豆甜饮
  
  组成:赤小豆、白糖适量。
  用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后酌加糖,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安神。
  主治:小儿心热,夜卧不宁,多梦易惊,口干多饮者。
    
    方6 莲子饮
  
  组成:莲子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心养神。
  主治:治小儿惊乍不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多饮者。
  
  
  方7 冰糖百合
  
  组成:百合3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共煮熟,服食。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惊惕易醒,盗汗者。
  
  方8 清心宁神茶
  
  组成:淡竹叶3克,辰灯心1小撮,绿茶0.5克,蝉衣1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舌红者。
   
  方9 粟米粥
  
  组成:粟米30克。
  用法:水煎煮粥,啜服。
  功效:和胃安神。
  主治:小儿伤食,夜寐不安,纳差,腹胀便溏者。
    
  方10 龙眼饮
  
  组成:龙眼肉10克。
  用法:水煎,睡前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易惊易醒,手足心热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2 收起 理由
怪癖西红柿 + 6 + 2 您的发言非常精彩,请再接再厉

查看全部评分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辨证要点: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恐而发病。
  (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
  (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啼哭时哭声较响,见灯尤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指纹多紫。治宜清热安神。
    (3)惊恐伤神,症见夜间突然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唇舌多无异常变化,脉数,指纹色紫。治宜镇惊安神。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0

主题

403

帖子

12

积分

医师

Rank: 3Rank: 3

UID
44537
精华
1
积分
12
金币
2951
推广币
0
在线时间
318 小时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给你孩子准备者,这样就不用担心你的孩子折腾你了
[fly]抱抱紫菀——柔润有余[/fl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苗圃医考网|手机版|Archiver|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 ( 冀ICP备11002505号 )  

GMT+8, 2024-6-9 06:56 , Processed in 0.08967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