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标题: 医改回避不了医生的心思 [打印本页]

作者: eight3280000    时间: 2009-4-29 14:38
标题: 医改回避不了医生的心思
转帖-医改回避不了医生的心思(“先富”还是“待富”)
本贴收到21朵鲜花
“新医改方案”一经公布,欢呼声颇为响亮,欢呼的由头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而议论声也颇为响亮,众媒体在普通人不大“看得懂”的方案中寻觅出了好多由头,但是,听来听去,主流媒体上的专家、学者、评论家的思维取向还是“市场化”最为受用。

比如,广州《信息时报》刊登的文章“朱达志:公立医院产权改革不能抱甩包袱思维”认为“公立医院转民营,我认为是理顺医疗服务乱象的一条必由之路,因为在确保那些承担国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社区医院和其他基层卫生机构公立的前提下,将现有的其他公立医院逐步市场化以后,医疗服务市场的供需矛盾才可能得到真实反映,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各环节交易成本才可能降到最低程度,患者货比三家自由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利才可能实现。”,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二甲、三甲的优质大医院、中心医院全部“民营”,公立的只是社区医院、卫生所之类。

草民想,如果这位朱先生到香港去呼吁把go-vern-ment的数十家大型公立医院卖掉,会被香港市民饱以老拳,满地找牙,因为从此香港的绝大多数人就与优质医疗资源绝缘了。

在“世界最自由经济体”——香港,据有大型公立医院42家,最著名的如:玛丽医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学医院) 、韦尔斯亲王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 等等,还有go-vern-ment公立的21个在节假日、夜间提供服务的诊所,而香港的私立医院仅有12家。

可以说,香港绝大多数人的医疗服务,是公立医院提供的。如果“货比三家”,公立医院看病便宜,私立医院看病贵。所以,连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的香港都不走“市场化”的医疗服务之路,中国大陆的一些人,比如上述那位自称“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医改问题的新闻工作者” 朱达志先生,怎么比香港人还痴迷医疗卫生服务的“市场化”改革?

草民想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似乎无人在讨论,就是医生的切身利益问题,再深入一点,就是医生应该是“先富起来”还是“后富起来”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天天都在刺激着医生们,不夸张地说,已经到了引起“心理障碍”的程度。

现在中国的贫富分化程度是个什么样子呢,还是引用一组数据:

根据2005年《中国证券报》援引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报告称:“在中国,财富的聚集程度很高,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的群体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意即千分之五(5‰)的家庭,占有中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就是说,99.95%的家庭,才拥有个人财富的40%,而且,“中国富有群体持有的现金水平很高,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就是说,个人金融资产的大部分在极少数、极少数人手里。

根据3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招商银行联合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对外发布了《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到2008年末,中国内地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而这里所说的高净值人群就是指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其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而所谓“可投资资产”不包括未上市企业股权、自住用房产、耐用消费品、艺术收藏品等。而32万人,只相当于中国总人口的千分之零点二(0.2‰),却持有“可投资资产9万亿”,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0万亿的近一半。

99.95%的家庭,才拥有个人财富的40%,千分之零点二(0.2‰)的人口,却持有“可投资资产9万亿”,相当于全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0万亿的近一半。但是且慢,在剩下的99.95%的家庭中,“可投资”财富拥有状况肯定又是一个金字塔型,比如从百万资产、十万资产、万资产、千资产、零资产这样的分布。

而医生所面对的病人当中,也是两极分明的,比如,在各大医院的VIP病区,来看病的富豪贤达,出手就过万,据说的有的进口针剂,一支就上万,住套间,跟宾馆似的,如果是私家贵族医院,比如北京的“和蔼家”,住一夜据说要上千美金,服务当然没的说。而穷人呢,就比较窘迫了,2005年12月15日,北京某报以《无钱治病死于同仁医院》为标题,报道了齐齐哈尔市来北京打工的王建民,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时,因无钱治病,死在医院急诊一楼男厕所门口的惨剧。北京站值勤的民警经常会遇到一些民工或者旅客因突然病发,需要送去医院救治,很多时候都因患者无钱交付高额诊疗费用,而被医院拒收。

医生们在目睹了这些现实情况之后,心理上肯定有一个标准,就是作为世界上责任最大、技术要求最高,服务对象最精细的医生职业,肯定不能拿民工水平的工资,哪怕是数倍于那个水平也不行。因为这样的话,医生自己病了,尽管有基本医保,但是要享受更好的治疗,就没有足够的钱,这是不行的。草民很理解,因为在目前的社会价值观和实际的需要上看,没有钱寸步难行,钱少了步履艰难,只有钱多了,多到可以笑傲众人的程度,那才叫进入了“自由王国”。

所以,尽管医生们要进入32万富豪和0.5‰富豪家庭的行列不太现实,但是,进入99.95%的家庭的上层还是现实的。而且,一些中心城市、沿海地区、发达省份的医生的确也进入了“富起来”的行列。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草民,请一些全国一流的知名度的专家的会诊费,有时候高达10万/次,草民的一位朋友的亲戚,到省城大医院看病,给科主任的“见面礼”是一万,一位朋友的亲戚,找一位业内具有“良知代表”称号的专家看病,“见面礼”也是一万,当然,这种价码受到的服务,肯定与门诊挂专家号不一样,一分价钱一份服务么。

几年前,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大奖的医学泰斗裘法祖教授在央视10套《大家》做访谈节目,说现在他们医院的年轻人生活“很好”了,医院院子里的私人轿车都停满了。草民的几个医生朋友,也是这些年快步进入了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大康”或者说比一般人“先富”的行列。

那么,医生的钱从何而来,国家据说拨款严重不足,就只能从病人身上来。比如,有一次草民爱人去医院看病,在一位女大夫连劝带威胁之下买了一个自费的“不买不行”的小器械,几百元一个,还没有现货,一礼拜拿到手之后,很无奈的是一件“三无产品”,草民想想多费口舌去交涉也无益,就算了。草民在医院看到一个做微创手术的老太太,第一日的检查费用过万,指标有好几百,单子好几页,上面的一些检查项目草民找业内人士打听过,根本可以不做。

好啦,“新医改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草民寻觅了一遍,说了好多怎么“解难”、怎么“降低”、怎么“监管”的豪言壮语,就是没有这么让医生“先富起来”的举措,说句公道话,黑矿主可以“先富”、洋行买办可以“先富”,凭什么为黑矿主、洋行买办们看病、动手术的医生就不能“先富”,如果医改的结果是,病人的看病成本降下来了,医生的收入没有上升甚至有所下降,甚至极端的变成了“待富”,高年资的拥有一定资产积累了,低年资的资产积累之路被切断了等等。

这个问题不解决,新医改的效果恐怕要打折扣。
作者: xiner    时间: 2009-4-29 16:43
支持!要是医生什么大病了没几个能看得起病的!
作者: freekate    时间: 2009-4-29 16: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egou952701    时间: 2009-4-29 17:46
感谢你们的分享,谢谢。
作者: 布医神相    时间: 2009-4-29 18:07
是回避不了!
但是制定医改的“公仆”们正在回避!
回避到那天回避不走了再说!
作者: mcgjgm    时间: 2009-4-29 18: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靈魂の舞    时间: 2009-4-29 18:38
Xt6o Xt6o Xt6o 公益了,却不知道我们个体医、乡医的利益怎么得到保障?
作者: fms3223    时间: 2009-4-29 20: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行者松    时间: 2009-6-12 07:03
支持, 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作者: lienboy    时间: 2009-6-21 05:43
新医改,换汤不换药
作者: lxd7593    时间: 2009-7-5 10:26
地区差异的平衡才是关键。
作者: mfkamdso    时间: 2009-7-25 09:25
支持,我是医生,都不敢有病,看不起,真的...........支持
作者: wlw327    时间: 2009-9-3 16:30
新医改让人一头雾水,包括我这个草民小医生。说句实话,现在生个孩子动辄上万元,真是没法说了,搞的么一套啊,真有那么大必要么。我自己有病照样看不起。都说医生黑,赚钱多,那是一部分医生赚钱多,我们大多数还是穷头老百姓,现在进个医院多难啊,进去了也是不停地考试,考过了每天也是胆战心惊怕出事。我一个月1750的工资,工作五年了,奖金200,你说我怎么活?每月有点买菜钱的额外收入,够什么的?房子都七八千一平了。。。。。。。娘的,没法活。医改,看看会改成什么吊样吧
作者: klaus9999    时间: 2009-9-16 09:09
这个本该做人民公仆的人 已经脱离人民 凌然于人民之上
作者: yimian333345    时间: 2009-9-26 20:46
78UjU
作者: 紫梦    时间: 2009-10-7 23:41
医改还是改不了我们的处境




欢迎光临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http://bbs.miao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