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告,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为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设立节日,绝不止于令其“暖”一点,还在于令医患关系“和”一点,令尊医重卫的风气“浓”一点。医生,一生何求?一窥他们的职业感悟与心路历程,将心比心,读完,也就懂了。
《医生最大的价值》
(节选)演讲者/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医生的每一步努力
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我做神经科医生三十五年了,毕业那一年二十岁,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的第一份病历,就是——解剖不知道,查体不知道,临床描述不知道。写完之后,主任来查房,拿着我写得病历,皱着眉头,看了我一眼,顺着窗户把那个病历给我扔出去了。
十几个大夫看着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当时我流着眼泪出去捡病历,也实在看不出哪个地方出了问题。等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查完房都走了,主任走到我的旁边,跟我说了一段话。他那段话,就是我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始。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扔你的病历使你非常难堪,你不要以为上面错了几个字就是几个字,有可能一行字换来的就是一个生命。
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职业跟生命关系这么近,我觉得自己的职业一下变得崇高起来。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下决心在这个专业不走了,一留就是三十五年。那一年我每天在办公室画脑神经的图,整整画了一年。
第二年我遇到一个病人,十五岁的花季少女,三个月之前开始四肢无力,到医院时四肢瘫痪,做了各种检查不知道什么病。我就给她做活检,在小腿上切一块肌肉用显微镜观察,看着不正常,但实在不认识。我又到旁边医学院用电子显微镜再看,每一个肌肉细胞全跟别人长得不一样,还是不知道叫什么。
那个年代,北京301医院的老专家黄克维教授是中国神经病理的最高权威,所以我下了夜班,坐四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拿片子给他看。他高度怀疑这是一种说不出名字的病,且让学生给我复印了一大厚本英文文献。我看完之后才知道那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叫线粒体糖原脂质累积病。当时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这个病,那是第一次发现。
找到病因,就肯定有办法治疗了。三个月之后,那个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而我从这个病例开始,才知道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地绽放,这是医生的最大价值。
医生的工作像作家、导演、警察
把故事讲完整,病情就诊断清楚了
医生看病靠什么呢?我经常说,医生在门诊看病,有时候像作家,为了把一个故事线说清楚。有时候像导演,需要重现病人患疾的场景。有时候又像警察,破案一样。形象地讲医生看病的过程,就像戴了一个VR(虚拟现实)眼镜在看悬疑片,是一个不断推理的过程。
可能听着比较悬,给大家讲一个病例。几年前我给一个小伙子看过病,有一天,他突然出现炸裂似的头疼,他形容是自己一生中从没经历的疼痛。到了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动脉瘤,做了手术之后就回家了,以为没问题了。结果一个月之后,再次头疼,回医院发现出了大问题,这一次不是一个动脉瘤,而是五个。
他找到了我。我问,在你病前的半年还有什么意外吗?得过什么病吗?他突然想起两个月前在餐馆劝架时,被一个刀子误伤了上臂,到医院包扎了一下,没有在意。我说好了之后还有别的表现吗?他答那半个月老是低烧。那这个故事线就往前推了两个月,把刀伤、发烧、第一次动脉瘤、第二次动脉瘤连在一起,这个故事需要重新书写。
我在办公室查文献,差不多两个小时,得出结论。他在被刀扎之后感染细菌,细菌顺着血管到了心脏,造成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到脑子里就腐蚀了血管,形成动脉瘤。这就是医生看病的过程,靠逻辑推理,把一个故事讲完整,病人的病情就诊断清楚了。
最后治疗的手段非常简单,输了三个星期的消炎药,再复查,小伙子的所有动脉瘤消失了。
中国优秀的医生不少,但缺卓越的医生。
医生怎么分类?我认为应该分成四类。最低级的医生叫“不合格的医生”,或者叫“培训中的医生”,就像当年病历被主任扔出去的我一样。这部分医生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
再高一段的医生就是“合格的医生”,能够按照指南、教科书循规蹈矩地去看病。再高级的医生,称为“优秀的医生”,他能按自己的经验、体会把不同的病人区分开,给予个体化治疗,病人愈合地更好。每个患者都希望碰到优秀的医生。
对我这样在医院工作了三十五年的老医生来讲,医生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卓越的医生。所谓“卓越的医生”,就是除了把病人问题解决好,还能创造新的理论,新的治疗方式,新的学说,新的手段,让更多病人获益。管理学中有一个悖论,因为优秀所以难以卓越,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中国现在有很多优秀的医生,但是还是缺卓越的医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