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标题:
骨折复位手法技巧
[打印本页]
作者:
雷厉风行
时间:
2017-6-12 10:55
标题:
骨折复位手法技巧
本帖最后由 雷厉风行 于 2017-6-12 10:57 编辑
骨折复位手法
提 要
尽管在我国正骨手法流派众多,分支各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手摸心会,术者通过对伤部的细致触摸,探明骨折的具体部位和移位特点,结合影象学分析,形成对骨折的立体印象;拔伸牵引用于克服骨折的重叠移位;旋转屈伸可纠正旋转和成角畸形;提按端挤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摇摆触碰可使横断或锯齿样骨折趋于稳定;夹挤分骨主要用于手足、前臂和小腿部位的整复;折顶回旋是对拔伸牵引手法的补充,折顶可纠正不能为单纯牵引所纠正的重叠移位,而回旋手法可以纠正骨折的背靠背移位;按摩推拿主要用于整复后的软组织的理顺。
在整个手法治疗过程中,要求给病人提供一个无痛或基本无痛的环境。具体的操作方法应遵守手法应用的四项基本原则,即早、稳、准、巧。可以借助影象器材手法复位骨折,但不宜提倡,即便要使,也要作好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
手法整复骨折的X线标准非常重要。对每一骨折原则上都要争取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因为骨折在解剖位置上可以获得最佳的愈合机会和功能康复可能。病人的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不同,复位的最后接受标准可有差异。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其他部位骨折最低也应达到功能对位,即骨折复位后无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肢体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完全或几近完全程度,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上的基本要求。
发 挥
一、 应用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应用正骨手法可以解决许多临床问题试行手法复位。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不解努力,传统的正骨方法已经得到了发扬光大。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医生已不再是传统上的正骨拿环郎中,他们即可以应用手法对一般骨伤进行闭合整复,也可以通过手术实行对骨折的开放复位,并在手术中进一步地发挥中医手法的优势,缩短复位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二)应用手法整复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按照手法原则进行正规操作。手法虽然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它是靠医生来实现的,并且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从另一角度来说,手法不是万能的,不能勉强。当手法不可能完善地解决问题时,应该为病人选择手术或其他更有利的方法。
(三)在进行手法整复前,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必须是良好和稳定的。在整复时让病人采用舒适的体位,并给予适当的止痛和麻醉,对顺利完成整复,避免并发症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做虽然费事,但是很人道。
(四)在X线透视下整复骨折,虽然有一点精神,但是不值得提倡。施加暴力或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对病人是有弊而无一利的,应予避免。
(五)最后的X线复位标准应该从严掌握。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不理想,对功能要求不高,或拒绝手术者,复位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低龄儿童长管状骨骨折可以允许轻度的重叠移位、侧方移位或成角,在以后的发育中可以完全或几近完全矫正。较大程度成角或旋转移位必须予以纠正,否则可以引起发育畸形。
(六)病人及家庭成员对骨折功能对位的X线标准的认可程度会有差别,医生可以予以解释。对实在接受不了的,可以考虑手术开放复位。
二、 正骨八法的操作应用
(一)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有以下记载,"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该手法有以下意思:
1。古代,没有X线等影象设施,无法得到可供直观的图象,所以古人全凭借术者对伤部的直接触摸而获得有关骨折的一手资料。用手细致地触摸,用心去感知是否骨折,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移位特点。
2. 使现代有了先进的影象设备,医生还是必须用手来进行手法整复。通过阅读X光片,医生能够较
容易地判断骨折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手进一步触摸,可以在脑海里形成骨折的立体图像,在实际正骨时用脑指导手去操作。
3. 学者应该养成两个好习惯:(1)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2)操作之中多思考(考
虑步骤,随机应变)。
(二)、拔伸牵引
拔伸牵引是正骨最基本的手法,但是其决不是单纯的对抗牵引。
1。骨折后,尤其长管状骨骨折后,骨折断端常发生重叠或短缩移位(伤力的作用和肌肉的牵拉),如其不被纠正,则骨折复位免谈。
2. 引的目的是骨折两断端得到最短距离的接触。牵引力量不足达不到目的。过度牵引虽有助于复位,
但其可能引起软组织的额外损伤或软组织嵌入骨折间隙内,继而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同样应予避免。
3. 靠器具或机械对躯体或肢体进行牵引,如骨牵引装置、牵引床等,其目的与人力牵引一致,同样
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及时调整。
(三)、旋转屈伸
本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或成角移位。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
旋转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在单纯的屈戍关节,如肱尺关节,肱骨髁上骨折时,骨折远端连带肱尺关节(肘关节)发生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如果单纯拔伸牵引,常不能完全纠正远端的旋转畸形,术者必须依靠对畸形的正确判断,继而通过改变骨折远端的旋转方向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在活动范围大的球窝关节,如髋关节或肩关节损伤,骨折远端可以在多个平面上发生移位(旋转移位),在整复时更常使用旋转手法。
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同样以肱骨髁上骨折为例,在伸直型骨折,骨折远端向后移位。单纯牵引状态下,由于肱三头肌的牵拉和肘前肌肉的作用,越是牵引骨折远端就越是向前倾倒(成角),这时如果将肘关节屈曲,则比较容易纠正成角和侧方移位。
运用旋转屈伸手法时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近端的移位。
(四)、提按端挤
提、按、端、挤四字意义相近,其中"提、端"二字主要含有上提、端起的意思,而"按、挤"二字则意谓按下和挤进。该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但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后进行。运用该手法术者两手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平时需要多加练习才行。
(五)、摇摆触碰
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
(六)、夹挤分骨
本法的操作要领是术者两手拇指与拇指,食、中、环指与食、中、环指并列,分别放于骨折部位的前后两侧(掌背侧或跖背侧),通过向相反两侧夹挤,拉紧骨间膜而整复骨折的侧方移位。主要用于两骨或多骨并列部位骨折的整复。有些情况下需要配合使用分骨垫矫正残余移位。由于骨间膜拉紧状态下张力也最大,使用分骨垫时一定要小心,因其极易引起压疮和血液循环障碍。
(七)、折顶回旋
折顶是中医正骨手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手法之一,主要用于依靠其他手法不能整复的前臂骨折。许多情况下,越是加大牵引力量,软组织越是紧张而不利于整复。利用折顶手法起到先"过枉"后"矫正"的目的。运用折顶手法时对抗牵引时间一定要足够,准备折顶时宜稍微放松牵引,使断端能够在"折"侧相"顶",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当骨折断端呈大斜型或螺旋型,而且断端"背靠背"移位,或者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一般牵引手法是无济于事的。术者以双手分别握住骨折两断端,以近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利用回旋手法解除软组织嵌入时,应避免粗暴手法,因其可能引起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八)、按摸推拿
在正骨八法中,该手法不仅可以用于善后,也可以在整复开始时和"手摸心会"并用。在骨折得以整复后,进一步理顺筋脉,对功能的完全恢复非常重要。
作者:
甜甜的麦芽糖
时间:
2017-6-13 10:33
谢谢分享!
作者:
雷厉风行
时间:
2017-6-14 13:28
甜甜的麦芽糖 发表于 2017-6-13 10:33
谢谢分享!
谢谢关注
作者:
青山5918
时间:
2017-9-7 20:44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苗圃医学社区 苗圃医考网-大苗老师唯一官网 (http://bbs.miaolao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