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试题——口腔组织病理200题
1 釉质的基本结构是A 绞釉
B 直釉
C 釉柱
D 扁六棱柱形晶体
E 无釉柱釉质
2 釉质中有机质比较集中的区域不包括
A 生长线
B 釉板
C 釉纵
D 釉梭
E 无釉柱釉质
3 在哪颗恒牙上能找到新生线
A 中切牙
B 侧切牙
C 双尖牙
D 第一磨牙
E 第二磨牙
4 釉牙本质界的形态是
A 一条直线
B 许多小弧形相连,凹面向着釉质
C 许多小弧形相连,凹面向着牙本质
D 许多小弧形相连,凹面向着釉质和牙本质
E 以上全可出现
5 成牙本质细胞胞浆穿过釉牙本质界,末端膨大形成
A 施雷格板
B 釉板
C 釉梭
D 釉纵
E 生长线
6 无釉柱釉质存在于
A 釉柱之间
B 釉质深层
C 施雷格板
D 釉质最内层30VM和釉质表层
E 釉质最内层,多数乳牙和恒牙表面30VM
7 釉柱鞘是
A 釉柱表面的环形清晰的周界
B 釉柱头部表面的弧形清晰的周界
C 釉柱尾部圾面的弧形清晰的周界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8 釉质中无机物占总重量多少,占总体积多少
A 99%,99%
B 96% ~97%,86%
C 86%,96% ~97%
D 99%,86%
E 86%,99%
9 绞釉是指
A 釉柱在牙颈部排列成水平状
B 釉柱向窝沟底集中
C 釉柱自釉牙本质界放射状贯穿釉质全层
D 釉柱排列不完全成直线
E 在切缘及牙尖处釉柱绞绕弯曲更加明显
10 牙齿釉质表面呈淡黄色的原因是
A 釉质钙化不良
B 釉质缺损
C 釉质本身呈淡黄色
D 釉质钙化程度高,不能透过牙本质的颜色
E 釉质钙化程度高,透过牙本质的颜色
11 牙齿形成后,一但缺损不能修复的组织是
A 釉质
B 牙本质
C 牙周膜
D 牙骨质
E 牙槽骨
12 在光镜下,釉柱纵断面可见有规律的横纹间隔4VM,它代表
A 基质每天形成的量
B 基质每周形成的量
C 基每月形成 的量
D 基质形成障碍
E 基质每年形成的量
13 釉质中有机质占总重量的确良1%,其中基质蛋白主要包括
A 球蛋白
B 釉原蛋白和非釉原蛋白
C 蛋白酶
D A+B
E B+C
14 牙本质小管的排列方向是
A 放射状排列,牙尖部,根尖部较直,牙颈部弯曲,近髓端凸弯向着根尖方向
B 放射状排列,牙尖部较直,根尖部向根尖方向弯曲,近髓端凸弯向牙颈方向
C 放射状排列,根尖部较直,牙尖部弯曲,近髓端凸弯向根尖方向
D 放射状排列,均为直线状
E 放射状排列,均为曲线,凸弯方向不定
15 成牙本质细胞突向外,顺序排列的结构是
A 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限制板,小管周牙本质,小管间牙本质
B 限制板,小管间牙本质,小管周牙本质,前期牙本质
C 限制板,小管间牙本质,小管周牙本质,托姆斯粒层
D 成牙本质细胞突周间隙,限制板小管间牙本质,小管周牙本质
E 限制板,成牙本质细胞 突周间隙,小管周牙本质,小管间牙本质
16 对罩牙本质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冠部靠近牙髓,纤维排列方向与牙面平行,与小管垂直
B 冠部靠近釉质,纤维排列方向与牙面垂直,与小管平行
C 根部靠近牙骨质,纤维排列方向与根面垂直,与小管平行
D 冠部靠近牙髓,纤维排列方向与牙面平行,与小管垂直
E 冠部靠近牙髓,纤维排列方向与牙表面垂直,与小管平行
17 欧文线是指
A 所有的生长线
B 发育障碍而形成的加重的生长线
C 所有的新生线
D 发育障碍而形成的加重的新生长线
E 所有的生长线和新生线
18 根尖孔形成以后,再形成 的牙本质称为
A 前期牙本质
B 修复性牙本质
C 继发性牙本质
D 髓周牙本质
E 托姆斯粒层
19 受外界刺激时,牙本质小管中的成牙本质细胞突变性,矿物质沉积,
封闭牙本质小管,这部分矿化的牙本质称为
A 牙本质死区
B 修复性牙本质
C 透牙本质
D 透明层
E 继发性牙本质
20 牙本质中的无机盐按重量约占多少,按体积占多少
A 70%,45%
B 45%,70%
C 45%~70%,33%
D 96%,86%
E 97%,86%
21 在牙本质小管内壁衬有一层矿化差的有机膜,称为限制板,它的作用是
A 调节和促进牙本质小管矿化
B 调节和阻止牙本质小管矿化
C 营养牙本质细胞突
D 保护牙本质细胞突
E 司牙本质的感觉功能
22 近牙髓端和近表面牙本质小管的数目比约为
A 1:1
B 1:4
C 4:1
D 1:8
E 8:1
23 牙本质中钙化程度最高者为
A 小管周牙本质
B 小管间牙本质
C 球间牙本质
D 前期牙本质
E 骨样牙本质
24 构成牙齿的主体是
A 牙釉质
B 牙本质
C 牙髓
D 牙骨质
E 以上四者都是
25 通常所说的“牙髓细胞”是指牙髓中的
A 成牙本质细胞
B 成纤维细胞
C 组织细胞
D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E 成牙骨质细胞
26 在牙髓中,成纤维细胞分布比较均匀的部分称髓核,它位于
A 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接
B 无细胞层周围,成牙本质细胞内侧
C 无细胞层内侧,多细胞 层周围
D 多细胞层以内
E 牙本质透明层以内
27 在牙髓组织中不存在的细胞是
A 成牙本质细胞
B 成纤维细胞
C 组织细胞
D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E 成牙骨质细胞
28 牙髓神经形成网状,称为“神经壁层”,它位于
A 紧接前期牙本质
B 成牙本质细胞外侧
C 成牙本质细胞和无细胞 层之间
D 无细胞层和多细胞层之间
E 多细胞 层内侧,靠近多细胞层
29成牙本质细胞消失时,哪种细胞能分化成新的成牙本质细胞
A 其他的成七本质细胞
B 成纤维细胞
C 基底细胞
D 神经轴突
E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30 牙髓内的神经受到外界刺激后通常的反应是
A 痛觉
B 压力觉
C 冷觉
D 热觉
E 以上都存在
31 下列关于釉质和牙骨质在颈部连接情况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6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
B 60%釉质少许覆盖在牙骨质上
C 30%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D 10%二者不相连
E 10%牙本质暴露
32 牙骨质和骨组织不同之处是
A 层板状排列
B 有陷窝
C 隔离中有生活的细胞
D 能新生
E 没有血管
33 在正常情况下牙骨质的生物特性是
A 只有吸收,没有新生
B 只有新生,没有吸收
C 压力作用下吸收
D 牵引力作用下吸收
E 压力和牵引力作用下都吸收
34 牙骨质的修复和补偿功能中不包括
A 使新生的牙周膜纤维附着于牙齿
B 修复牙根表面的小的吸收和牙骨质的折裂
C 封闭根尖孔,重建牙体和牙周的连接
D 补偿牙齿切缘和合面的磨损
E 使断裂的牙根重新愈合
35 釉丛的高度为
A 釉质的全层
B 釉质全层的1/5--1/4
C 釉梭高度的确良1/2
D 釉板高度的确良1/4
E 施雷格板高度的确良1/5
36下列有关牙本质小管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牙尖部小管较直
B 小管越近牙髓越细
C 小管贯穿牙本质全层
D 牙本质小管可有许多分支
E 在牙颈部弯曲呈反“S”形
37 托姆斯颗粒层位于
A 釉牙本质界内侧
B 牙本质小管周围
C 球间牙本质之间
D 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E 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38 牙髓纤维主要是
A 胶原纤维
B 弹力纤维
C 嗜银纤维
D 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
E 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
39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的方式是
A 约束3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
B 约70%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C 约10%釉质和牙骨质并不相连
D 全部为釉质和牙本质端端相连
E 约束30%釉质小许覆盖在牙骨质上
40牙骨质含有的机物和水占
A 40%--50%、
B 50%--55%
C 60%--65%
D 55%--60%
E 65%--70%
41 在正常情况下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的鳞状上皮是
A 附着龈上皮
B 游离龈上皮
C 龈沟上皮
D 结合上皮
E 龈谷上皮
42 牙龈固有层胶原纤维排列成组,下列哪组是错误的
A 龈牙组
B 牙槽龈组
C 环形组
D 水平组
E 牙骨膜组
43 牙龈组织中不能抵抗机械刺激的薄弱区域是
A 附着龈上皮
B 龈 沟上皮
C 龈谷上皮
D A+B
E B+C
44 牙周膜主纤维的部位,功能不同,排列方向也不同,按排列方向分组
哪组不存在
A 牙槽嵴组
B 斜行组
C 根尖组
D 根间组
E 越隔组
45 在牙周膜中,没有哪种细胞
A 成纤维细胞
B 成牙骨质细胞
C 成骨细胞
D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E 麦克尔细胞
46 以下对于固有牙槽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位于牙槽窝内壁
B 包绕牙根,邻接牙周膜
C 多孔的骨板,称为筛状骨
D 在X线片上表现为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又称硬骨板
E 固有骨板很硬,在牙周膜 发生炎症或外伤时,硬骨板不消失
47 关于牙周膜 ,错误的是
A 牙周膜纤维主要是胶原纤维
B 牙周膜内无上皮结构
C 牙周膜内成纤维细胞最多
D 牙周膜内同时含有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E 牙周膜内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牙周膜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 B ]
48 固有牙槽骨又称为
A 网状板
B 束状板
C 硬骨板
D 基板
E 松质骨板
49 在下述粘膜组织中,何处无粘膜下层
A 颊
B 唇
C 舌腹
D 口底
E 龈
50 在牙周膜中,哪些细胞能增殖成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
A 成纤维细胞
B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C 成骨细胞
D 马拉瑟上皮剩余
E 破骨细胞
[ 本帖最后由 漂亮小伙 于 2009-4-5 16:48 编辑 ] 51 下述各点固有牙槽骨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 位于牙槽窝内壁
B 在X线片上,显示围绕牙根的黑色透射击区
C 多孔的骨板
D 属于密质骨
E 由平行骨板和穿通纤维组成
52 下列哪项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是错误的
A 高度可朔性
B 随牙齿的生长、发育而改变
C 随牙齿的移动而改建
D 牙齿缺失后会吸收
E 受到压力则增生,受到牵引力则吸收
53 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方式是
A 桥粒连接
B 半桥粒连接
C 紧密连接
D 镶嵌连接
E 缝隙连接
54 下述哪项不是被覆粘膜的特征
A 粘膜表面无角化
B 富有弹性,可承受张力
C 上皮一般咀嚼粘膜薄
D 结缔组织乳头短
E 有较疏松的粘膜下组织
55 口腔粘膜上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不包括
A 角化细胞
B 粒细胞
C 棘细胞
D 朗格汉斯大林细胞
E 基底细胞
56 口腔粘膜上皮中可能起触觉受体作用的细胞是
A 基底细胞
B 棘细胞
C 麦克尔细胞
D 黑色素细胞
E 朗格汉斯细胞
57 以下关于咀嚼粘膜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上皮较厚,表层有角化
B 可以是正角化,也可以是不全角化或错角化
C 有粒层存在
D 固有层乳头多而长,上皮钉突呈指状
E 固有层可以直接附着于骨膜
58 以下关于舌背乳头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丝状乳头,少数上皮内有味蕾,有味觉作用
B 菌状乳头,上皮内有味蕾,有味觉作用
C 轮廓乳头,乳头上面有味蕾,有味觉作用
D 叶状乳头,位于舌侧缘前部,为平行皱襞
E 以上4项都不正确
59 涎腺实质包括
A 腺泡,导管和小叶间隔
B 腺泡、导管、小叶间隔和被膜
C 腺泡、导管、小叶间隔和血管
D 腺泡、导管、小叶间隔、血管和神经
E 腺泡和导管
60 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的导管是
A 闰管
B 纹管
C 排泄管
D 总排泄管
E 以上均是
61 全部腺泡均为浆液腺泡,属于浆液腺的大涎腺是
A 腮腺
B 颌下腺
C 舌下腺
D 以上均是
E 以上均不是
62 唾液中的分泌性IGA主要来源于
A 腮腺
B 颌下腺
C 舌下腺
D 唇腺
E 颊腺
63 混合性腺体,以粘液性腺泡主的小唾液腺包括
A 唇腺、颊腺、腭腺
B 磨牙后腺、舌前腺、舌后腺
C 味腺、磨牙后腺、唇腺
D 腭腺、舌后腺、唇腺
E 唇腺、颊腺、磨牙后腺
64 腺泡为纯粘液腺的小涎是
A 舌腭腺
B 腭腺
C 舌后腺
D 以上全包括
E 以上全不包括
65 属于浆液腺的小涎腺是
A 唇腺
B 腭腺
C 颊腺
D 味腺
E 舌前腺
66 神经嵴细胞在颅面和牙齿发育中形成
A 牙本质
B 牙髓
C 牙骨质
D 牙周膜
E 舌前腺
67 胚胎第四周,由哪些突起围成一个凹陷,成为口凹
A 中鼻突、侧鼻突、上颌突
B 中鼻突、侧鼻突、下颌 突
C 额鼻突、上颌突、下颌突
D 中鼻突、上颌突、下颌突
E 球状突、上颌突、下颌突
68什么突起未联合,导致唇裂
A 两侧球状突与上颌突
B 两侧中鼻突与侧鼻突
C 两侧中鼻突与球状突
D 两侧中鼻突与上颌突
E 两侧球状突
69 腭部形成时,发生融合的部位是
A 左侧侧腭突和前腭突
B 右侧侧腭突和前腭突
C 两侧侧腭突和前腭突
D 两侧侧腭突和鼻中隔
E 以上全是
70 腭裂发生于哪些突起未融合
A 侧腭突和前腭突
B 前腭突和鼻中隔
C 侧腭突和鼻中隔
D 两侧前腭突
E 以上全是
71 成釉器来源于
A 牙板
B 前庭板
C 牙板和前庭板
D 牙乳头
E 外胚间叶组织
72 成釉细胞来源
A 外釉上皮
B 星网状层
C 中间层
D 内釉上皮
E 内釉上皮邻近的牙乳头细胞
73 恒磨牙牙胚的发生时间是
A 胚胎第四周至第八周
B 胚胎第四周至第四个月
C 胚胎第四个月至出生前
D 胚胎第四个月至出生后第四年
E 胚胎第四个月至出生后第六年
74 面部的发育始于
A 胚胎第二周
B 胚胎第三周
C 胚胎第四周
D 胚胎第五周
E 胚胎第六周
75 新分泌釉质基质的第一次矿化仅占无机物总量的
A 15%--20%
B 25%--30%
C 35%--40%
D 45%--50%
E 55%--60%
76 牙乳头可分化形成
A 成牙骨质细胞
B 成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穿通纤维
E 成釉细胞
77 决定牙根生长的上皮根鞘的形成是
A 内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
B 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
C 内釉上皮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
D 内釉上皮,外釉上皮和星网状层在颈环处增生
E 内釉上皮、外釉上皮、星网状层和中间层在颈环处增生
78 侧支根管的形成是因为
A 上皮根鞘未向根尖方向生长
B 上皮隔形成的孔太多
C 上皮根鞘未断裂,离开牙根表面形成马拉瑟上皮剩余
D 成牙本质细胞 变性坏死
E 上皮根鞘 发育不全,连续性破坏,上皮隔舌状突融合不全
79 结合上皮来源于
A 内釉上皮
B 外釉上皮
C 釉小皮
D 缩余釉上皮
E 马拉瑟上皮剩余
80 马拉瑟上皮剩余来源于
A 内釉上皮
B 外釉上皮
C 上皮根鞘
D 上皮隔
E 缩余釉上皮
81 釉质形成 后,覆盖釉质表面的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称为
A 缩余釉上皮
B 釉小皮
C 外釉上皮
D 内釉上皮
E 结合上皮
82 多根牙的形成 是由什么决定的
A 缩余釉上皮
B 上皮根鞘
C 上皮隔
D 成釉细胞
E 成牙本质细胞
83 新生儿偶见牙龈上皮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它来源于
A 缩余釉上皮
B 上皮根鞘
C 釉小皮
D 牙板上皮
E 上皮隔
84 唇红组织的特征中,正确的是
A 上皮正角化
B 上皮细胞 中无角母蛋白
C 固有层结缔组织乳头狭长,接近上皮表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 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E 偶有正常的皮脂腺
85 四环素牙是四环素沉积在什么组织中形成的
A 釉质
B 牙本质
C 牙骨质
D 牙髓
E 牙周膜
86 早期釉质龋磨片观察,其透明层的成因是
A 脱矿不完全
B 脱矿后再矿化
C 脱矿,晶体间微隙较大,树胶进入孔隙
D 脱矿晶体间微隙大小不一,空气进入孔隙
E 细菌进入孔隙
87 牙本质龋自病损深部至表层,五层的排列顺序是
A 透明层、脂肪变性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B 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脱矿层、脂肪变性层、透明层
C 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岐、脱矿层、透明层、脂肪变性层
D 脱矿层、脂肪变性层、透明层、坏死崩解层、细菌侵入层
E 脂肪变性层、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
88 在釉质龋中,出现矿物离子沉积而形成X线阻射的是
A 透明层
B 暗层
C 病损体层
D 表层
E A+B+C+D
89 未经治疗的牙髓炎最常见的转归是
A 牙髓纤维变性
B 牙髓坏死
C 牙髓钙化
D 髓腔内吸收
E 牙髓萎缩
90 根尖肉芽肿中的上皮成分,不可能来源于
A 马拉瑟上皮剩余
B 口腔粘膜上皮
C 呼吸道上皮
D 结合上皮
E 以上都不可能
91 在牙髓病变时,以成束的胶原纤维将炎症和尚好的牙髓隔开,或有
纤维组织壁包绕脓肿,使脓肿止,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
A 急性浆液性牙髓炎
B 急性化脓性牙髓炎
C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D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E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92 早期釉质龋病变的暗层
A 孔隙增加,约占釉质容积的20%
B 紧接在表层的表面
C 是病损区范围最大一层
D 生长线和横纹的结构不清楚
E 是龋损引起的最先可观察到的改变
93 急性牙髓炎
A 可分为闭锁性和溃疡性两面三刀类
B 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C 夜间痛明显
D 常伴肉芽组织形成
E 可导致牙髓发生营养不良和退行性变
94 急性根尖脓肿的排脓途径不包括
A 经较薄弱的骨壁排脓
B 深圳特区的牙龈沟排脓
C 深的龋洞排脓
D 深的牙周袋排脓
E 上颌窦排脓
95 根尖肉芽肿的发展变化不包括
A 病变可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持续很长时间
B 急性发作可出现急性根尖周炎或急性牙槽脓肿
C 破坏结合上皮,可导致牙周炎
D 形成 炎症性根尖囊肿
E 变成致密性骨炎
96 根尖囊肿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 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
B 囊壁内有炎症细胞浸润
C上皮衬里厚薄不均,有上皮钉突形成,可出现正角化或不全角化
D 囊壁内有胆固醇结晶体聚集
E 衬里上皮内可有弓形线状或环状的均质状小体,嗜酸性
97 牙周炎活动期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 牙石上菌斑,牙石,牙垢堆集,牙周袋,内大量炎性渗出
B 结合上皮向根面增殖,形成深牙周袋,结合上皮出现钉突
C 袋壁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D 牙骨质在炎症刺激下增生
E 牙周膜主纤维排列紊乱
98 纤维增生型牙龈炎的主要表现是
A 龈沟壁炎症细胞浸润
B 沟内上皮下方中性粒细胞浸润
C 深层淋巴细胞浸润
D 炎症细胞浸润区胶原纤维丧失
E 纤维组织增生,有时可形成瘢痕
99 在剥夺脱性龈损害包括的各种疾病中,为数甚少的是
A 类天疱疮
B 天疱疮
C 扁平苔藓
D 红斑狼疮
E 特发性剥脱性龈炎
100牙周炎的病损确立期的主要特征是
A 急性渗出性炎症反应
B 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C 胶原开始破坏
D 结合上皮继续向根方增值,形成 牙周袋
E 牙槽骨吸收
101 在牙周病的发展过程中,哪一个阶段胶原破坏丧失可达60%--70%
A 始发期
B 早期病变
C 病损确立期
D 进展期
E 静止期
102 临床表现为持续明显的牙周溢脓和牙齿松动等症状的是牙周炎的什么阶段
A 始发期
B 早期病变
C 病损确立期
D 进展期
E 静止期
103 牙周炎活动期限病理表现不包括
A 牙周袋内有大量的炎症渗出物,包括各种IG和补体
B 袋内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炎症中心区
C 形成深牙周袋,结合上皮出现钉突
D 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跃,牙槽骨吸收和新生交替进行
E 牙周膜主纤维排列紊乱
104 牙周炎静止期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 在炎症中心区边缘可见大量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及增生、扩张充血
的毛细血管,形成炎性肉芽组织
B 炎性肉芽组织中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C 牙槽嵴可见类骨质或新骨形成
D 牙槽骨表面可见较多的破骨细胞
E 牙周膜主纤维的排列随骨的修复而重新调整
105 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纤维和粘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
细胞间质溶解,使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甚至解离时,形成
A 基层下庖
B 棘层内疱
C 血疱
D 疱疹
E 以上全包括
106 白斑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 上皮增生
B 过度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
C 上皮钉突伸长且变粗
D 上皮异常 增生
E 固有层深处大量淋巴细胞密集浸润
107 口腔扁平苔藓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 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
B 棘层增生或萎缩
C 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少许成锯齿状
D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排列紊乱,基底膜界线不清
E 固有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108 天疱疮细胞的特征不包括
A 单个或成团细胞,存在于疱液中
B 细胞水肿,呈圆形
C 胞核圆形,大而肿胀,染色深
D 胞核周围有窄的晕
E 来源于基底细胞
109 关于白色念珠菌病的病理表现,错误的描述是
A 角化层有中性粒细胞进入常形成微脓肿
B 在角化层和上皮革1/3处可见菌丝,与上皮表面垂直
C 上皮棘层增生
D 上皮钉突呈圆形
E 结缔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110 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虽然上皮萎缩,但是上皮异常增生明显
多为原位癌,甚至出现浸润癌的病损是
A 单纯性白色角化症
B 白斑
C 红斑
D 扁平苔藓
E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111 以上皮下结缔组织中血管病变,管周类纤维蛋沉积和淋巴
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断裂水肿变性为特征的疾病是
A 白斑
B 红斑
C 扁平苔藓
D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E 粘膜下纤维化
112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和天疱疮的鉴别,不包括
A 水疱的大小
B 疱壁的厚薄
C 周缘扩展现象的有无
D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E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
113 周缘扩展现象和尼氏征阳性是什么疱的特征
A 水疱
B 血疱
C 棘层内疱
D 基层下疱
E 脓疱
114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不包括
A 念珠菌病,疱疹性口炎
B 毛状白斑
C 树胶肿
D 坏死性龈炎,牙周炎
E 卡波西肉瘤
115 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结节样聚集,有时可见
多核巨细胞出现,此种表现见于
A 扁平苔藓
B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
C 粘膜下纤维化
D 白色念株菌病
E 肉芽肿性唇炎
116 下述哪项不是毛状白斑的病理表现
A 上皮钉突肥厚
B 棘细胞增生
C 棘细胞中出现角化细胞或角化珠
D 棘细胞气球样变
E 上皮不全角化层形成皱折或毛绒状,过度不全角化成刺状突起
117 根尖囊肿有下列病理改变,除了
A 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
B 基底层上皮细胞成柱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
C 囊壁内常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D 可有透明小体
E 常含胆固醇裂隙
118 以下哪组病理特征可以鉴别扁平苔藓和慢性红斑狼疮
A 上皮表面过度角化,可发生糜烂或溃疡
B 基底细胞发生液化变性,基底膜不清晰
C 棘层萎缩变薄,上皮钉突伸长
D 可见角质栓塞,血管周有淋巴细胞浸润
E 上皮与固有层之间可形成裂隙和小水疱
119 成人中少见的颌骨骨髓炎感染途径为
A 牙槽脓肿
B 冠周炎
C 拔牙创感染
D 牙周炎
E 血行感染
120 下述哪项不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表现
A 起病急骤,局部与全身症状明显
B 炎性渗出,形成脓液
C 死骨形成
D 新骨形成
E 窦道流脓,经久不愈
121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表现不包括
A 窦道流脓,经久不愈
B 感染性骨腔与死骨存在
C 骨腔内有慢性炎性肉芽组织或脓液
D 窦道附近软组织形成瘢痕
E 骨皮质外骨膜下新骨增生,形成双层骨皮质
122 结核性骨髓炎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是
A 血常规
B 血沉
C 胸片
D PPD试验
E 活体组织检查+结核菌培养
123 下列关于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X线片,早期为边缘不清的放射透光区,后期为毛玻璃状
B 早期病变内大量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
C 随着病变的发展,新生骨增加
D 病变内有囊腔,多核巨细胞和牙骨质样组织
E 病变包膜完整,界限清楚
124 朗格汉期细胞增生症的共同特点是
A 颌骨膨胀,多囊性密度减低区,常染色体显怀遗传
B 病损是富含细胞的纤维组织
C 身体的组织和器官内出现肿瘤样组织细胞增生,并混杂有
不等量的嗜伊红细胞
D 有反应性骨新生
E 可恶变为骨肉瘤或纤维肉瘤
125骨嗜酸肉芽肿的病理改变不包括
A 组织细胞片状增生,并混有嗜伊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
淋巴细胞
B 出血、坏死、纤维化
C 可见多核巨细胞
D 免疫组化染色见瘤细胞成CDLA抗S-100蛋白HLA—DR抗原阳性
E 浸润的淋巴细胞多为T8细胞
126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不包括
A 先天性发育不全
B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
C 长期口吹乐器
D 细菌逆行感染
E A+B+C+D
127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发生部位不包括
A 多发生于腮腺
B 也可发生于唇、颊
C 也可发生于磨牙后腺
D 腭部多见于软硬腭交界处
E 舌部多见于舌后腺
128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病理表现不包括
A 溃疡周围呈假上皮瘤样增生
B 腺泡壁溶解消失,粘液外溢成粘液池
C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有时可形成淋巴滤泡
D 导管上皮细胞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条索
E 有时被误认为鳞状细胞癌或粘液表皮样癌
129 舍格伦综合征的唇腺病理改变中错误的是
A 导管扩张
B 腺泡萎缩
C 淋巴细胞浸润
D 常见肌上皮岛形成
E 可见腺组织硬化
130 关于多形性腺瘤的组织病理表现,错误的是
A 上皮、变异肌上皮、粘液样或软骨样组织混合
B 上皮和肌上皮成分构成导管、条索、片块
C 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成群密集排列
D 鳞状化生约占据25%
E 包膜完整,厚薄均匀
131 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不包括
A 浸润性生长
B 包膜不完整或缺乏
C 瘤细胞生存条件低
D 细胞液化,手术时容易破裂
E 手术方法因素
132 多形性腺瘤占涎腺上皮样肿瘤的
A 25%以下
B 50%以下
C 50%以上
D 75%以下
E 75%以上
133 腺淋巴瘤的上皮成分不包括
A 高柱状上皮细胞
B 立方状基底细胞
C 大嗜酸粒细胞
D 暗细胞
E 淋巴细胞,生发中心
134 嗜酸性腺瘤的组织病理特征不包括
A 瘤细胞体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中充满嗜酸颗粒
B 核圆呈空泡状有1至多个核仁
C 暗细胞
D 细胞排列呈实性小梁或腺泡样团片
E 可见淋巴细胞。形成淋巴滤泡
135 下列基底样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中,正确的是
A 多见于女性老年人
B 主要发生于颌下腺,依次为上唇、腭、颊和下唇
C 肿瘤由单形性基底样细胞细胞组成,伴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和
基底膜结构
D 含有粘液样组织,包膜不完整
E 不可能转化为基底细胞癌
136 多形性腺瘤的癌变率为
A 1%--1.5%
B 3%--4%
C 5%--6%
D 9.5%
E 10%以上
137 多形性腺瘤在不涎腺多见于
A 唇部
B 颊部
C 舌部
D 腭部
E 牙龈
138 下列关于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皮细胞少于是10%
B 粘液细胞少于是10%
C 中间细胞少于是10%
D 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是10%
E 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10%
139 腺样囊性癌愈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是
A 管状形
B 筛孔形
C 小条索形
D 乳头状形
E 实体形
140 含牙囊肿的囊壁附着在牙齿
A 根尖部
B 根部
C 颈部
D 冠部
E 任何部位
141 成釉细胞有下列组织学分型除了
A 滤泡型
B 丛状型
C 梭形细胞型
D 基底细胞型
E 棘皮瘤型
142 下列关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是口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B 男性多于女性
C 以口底鳞癌最多见
D 血液转移少见
E 口腔后部鳞癌较易转移
143 恶性混合瘤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A 包膜内癌
B 浸润型
C 癌肉瘤型
D B+C
E A+B+C
144 多形性腺瘤可疑癌变的表现不包括
A 出现微不坏死
B 出血
C 出现多核巨细胞
D 钙化
E 广泛玻璃样变
145 腺泡细胞癌按发生率高低排列顺序为
A 腮腺、颌下腺、小涎腺
B 腮腺、小涎腺、颌下腺
C 颌下腺、腮腺、小涎腺
D 颌下腺、小涎腺、腮腺
E 小涎腺、腮腺、颌下腺
146 腺泡细胞癌的分型为
A 实性型
B 微囊型
C 乳头状--囊性型和滤泡型
D B+C
E A+B+C
147 下列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描述中错误是
A 存在有鳞状上皮细胞
B 存在产粘液细胞
C 存在中间细胞
D 粘液呈粘液卡红和PAS染色阴性
E 肉芽组织中存在胆固醇结晶和异物巨细胞
148 癌细胞包括导管衬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神经周和血管周间隙
扩展而无间质反应的肿瘤是
A 恶性混合瘤
B 腺泡细胞癌
C 粘液表皮样癌
D 腺样囊性癌
E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149牙源性囊肿的概念中,错误的是
A 牙齿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形成的一组囊肿
B 是发育性囊肿,不是炎症性囊肿
C 牙板上皮剩余可发生根尖囊肿
D 缩余釉上皮可发生含牙囊肿
E 马拉瑟上皮剩余可发生根尖囊肿
150 下列关于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率高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壁薄,易碎
B 指状突起沿抗性小的途径(骨小梁间)浸润性生长
C 可能来源于口腔粘膜基底细胞的增殖
D 囊壁含有子囊或卫星囊肿
E 其他牙板剩余可发生新囊肿
151 以下关于成釉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多见于30--49,岁患者,性别无明显差异
B 表现为无痛性渐进性颌骨膨大
C 常见于下颌磨牙和下颌升支
D 可单囊或多囊,多囊仅为10%
E 局部浸润性生长的多形性良性肿瘤
152 牙源性钙化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是
A 20--60岁均可发生
B 下颌比上颌多见
C 可见颌骨逐渐膨胀
D X线下可见放射透光区
E 肿瘤组织内含淀粉样物质,可发生钙化
153 鳞状细胞癌按发生率的高低排列为
A 舌、龈、唇
B 唇、舌、龈
C 舌、唇、龈
D 唇、龈、舌
E 龈、唇、舌
154 下列哪项不是疣状癌的特征
A 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男性多见
B 以下唇多见
C 呈白色刺状或乳头状
D 生长迅速,浸润性强
E 上皮以球状钉突形式向下方结缔组织内,局部破坏性推进生长
155--157题共用备选答案
A 釉梭
B 球间牙本质
C 托姆斯粒层
D 骨样牙本质
E 透明牙本质
155 修复牙本质形成时,成牙本质细胞被包埋在间质中,以后变性,遗留下一个空隙,这样的牙本质为
156 牙本质受到损伤性刺激时,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变性,矿物盐沉积而封闭牙本质小管,这样的牙本质为
157 牙本质钙化小球之间遗留的未钙休间质,其中有牙本质小管通过此区域称为
A 成纤维细胞
B 成牙本质细胞
C 组织细胞
D 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E 巨噬细胞
158 在牙髓中分布不均匀,细胞呈星形,胞浆突相互连接,核深染,胞浆淡染的是
159 比成纤维细胞小,形态相似,受到刺激时可以分化成结缔组织中任何一种类型细胞的是
160 位于牙髓周围与前期牙本质相连处,排列整齐成一层,细胞呈柱状,核卵圆,细胞顶端有一个长突起的是
A 牙釉质
B 牙本质
C 牙骨质
D 牙周膜
E 牙槽骨
161 正常情况下只有新生,没有吸的组织是
162完全没有再生能力的组织是
A 龈牙组
B 牙槽龈组
C 环形组
D 牙骨膜组
E 下越隔组
163 牙龈固有层胶原纤维束,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环形排列的是
164 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存在于牙龈固有层,牵引龈与牙齿紧密结合的是
165 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的是
A 牙槽嵴组
B 水平组
C 斜行组
D 根尖组
E 根间组
166 只存在于颊舌侧的牙周膜纤维,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保持牙齿直立,抵抗侧方力的是
167 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大的一组纤维,使牙齿承受的咀嚼压力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的是
168 与牙弓咬合平面大致平行,维持牙齿直立,对抗侧方力防止牙齿侧方移动的是
A 丝状乳头
B 菌状乳头
C 轮廓乳头
D 叶状乳头
E 舌根啉巴组织
169 已经退化成几条平行皱襞,在咽部炎症和口腔内机械刺激下容易发生炎症的是
170 数量最多,通常没有味觉功能的乳头是
171 通常只有7--9个,沿界沟分布的乳头是
A 2~2.5mm
B 4~6vm
C 4vm
D 3~5mm
E 7Vm
172 釉柱直径是
173 牙釉质最厚处(牙尖部)是
174 釉柱横纹间距是
A 成釉器
B 牙囊
C 牙蕾
D 牙板剩余
E 牙乳头
175 形成牙本质的是
176 形成釉质的是
177 形成牙骨质的是
178 形成牙周膜的是
179 形成牙髓的是
A 浆液性腺泡
B 粘液性腺泡
C 混合性腺泡
D 闰管
E 分泌管
180 细胞胞浆中含有丰富的粘原颗粒,在固定和染色时,颗粒被子破坏,胞浆透呈网状者是
181 顶端胞浆含有大量折光性强的分泌颗粒是
182 矮立方形细胞,胞浆染色浅,细胞能发挥干细胞作用,分化成分泌细胞或肌上皮细胞者是
183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细胞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又称为纹管者是
A 腮腺
B 颌下腺
C 舌下腺
D 唇腺
E 腭腺
184 纯浆液性腺泡的大唾液腺
185 小唾液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186 大唾液腺,混合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187 小唾液腺,纯粘液腺
188 大唾液腺,混合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
A 横面裂
B 斜面裂
C 单侧唇裂
D 上唇正中裂
E 下唇唇裂
189 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
190 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191 两侧下颌突不联合
192 一侧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
A 上唇人中部分
B 上唇两侧部分
C 两侧鼻翼
D 鼻梁和鼻尖
E 下唇
193 上颌突形成
194 中鼻突形成
195 侧鼻突形成
196 球状突形成
A 第一对鳃弓
B 第一、二、三对鳃弓
C 第二、三、四对鳃弓
D 第三、四、五对鳃弓
E 第四、五、六对鳃弓
197 舌体主要是哪对鳃弓形成的
198 舌根主要是哪对鳃弓形成的
A 成釉器
B 牙乳头
C 牙囊
D 牙蕾
E 上皮根鞘
199 牙本质和牙髓是由什么形成的
200 牙骨质,牙周膜和部分牙槽骨是什么形成的
201 上皮剩余来源于
A 脂肪变性层
B 透明层
C 脱矿层
D 细菌侵入层
E 坏死崩解层
202 牙本质龋最内层是
203 细菌侵入前,酸已扩散至该区引起脱矿的是
204 变性的牙本质小管内钙盐沉积,管腔被封闭
A 急性牙髓炎
B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C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D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E 牙髓变性
205 低毒作用下的慢性炎症过程,血管扩张充血,单个核细胞浸润,或有毛细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肉芽组织形成。有时纤维组织将炎症区与尚好的牙髓隔开者是
206 血管扩张,液体成分渗出,组织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以形成多数小脓肿者是
A 上皮细胞核
B 上皮细胞胞浆
C 上皮细胞间的桥粒
D 基底细胞
E 固有层细胞
207 免疫荧光方法检查寻常性天疱疮时,Ig与什么结合
208 免疫荧光方法检查良性粘膜类天疱疮时,Ig与什么结合
A 始发期
B 早期病变
C 病损确立期
D 进展期
E 静止期
209 临床上出现典型牙龈炎表现为什么期
210 结合上皮继续向根方增殖,开始形成牙周袋为什么期
211 牙槽骨吸收破坏明显,胶原纤维变性、溶解,大部丧失,牙周膜主纤维束破坏为什么期
A牙源性角化囊肿
B 含牙囊肿
C 鼻腭囊肿
D 球状上颌囊肿
E 鳃裂囊肿
212 由牙板上皮剩余形成的,复发率为5%--62%者是
213 缩余釉上皮剩余形成,包括一个未萌出牙齿的牙冠者是
214 原来认为是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合线内的非牙源性上皮剩余来源的,目前又有人认为是牙源性囊肿者是
215 鳃裂或咽囊上皮剩余系形成的,近来又有人认为是涎腺上皮囊变形成者是
A 多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区和下颌升支者
B 以下颌第三磨牙多见,其次为上颌单尖牙,上颌第三磨牙和下颌前牙区者
C 最常见为腭中线前部者
D 位于上颌恒侧切牙和单尖牙之间,呈倒置的梨形,相邻牙齿为活髓牙者
E 常发生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胸锁乳突肌上前缘者
216 鳃裂囊肿
217 牙源性角化囊肿
218 含牙囊肿
219 球状上颌囊肿
220 鼻腭管囊肿
A 龈沟
B 移行沟
C 龈袋
D 骨上袋
E 骨内袋
221 由于牙龈组织增生,肿大,龈缘覆盖牙冠
222 牙槽骨水平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
223 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变宽
A 过度角化
B 角化不良
C 上皮异常增生
D 棘层松解
E 基底细胞液化及空泡性变
224 常见于扁平苔藓和慢性盘状红斑狼疮者
225 上皮的基层或棘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
226 在正常情况下,无角化的粘膜出现角化或角化粘膜角化层增厚
227 在棘层形成 裂隙或疱,多见于天疱疮者
228 作为癌前病变的组织学基础的上皮紊乱
A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B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C Garre骨髓炎(慢性骨髓炎伴增生性骨膜炎)
D 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骨髓炎
E 放射性骨坏死
229 外骨皮质板呈灶性骨质增生,形成双层骨皮质,无化脓及死骨形成者是
230 主要表现为窦道流脓,经久不愈者是
231 以炎性渗出,新骨和死骨形成为主要表现者是
232 X线照片上可见在根尖周围的圆形,界限清楚的阻射区者是
A 家族性巨颌症
B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C 孤立性嗜酸肉芽肿
D 多灶性嗜酸肉芽肿
E 急性播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23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颌骨膨胀,有多囊性密度减低区者是
234 多处骨受损,颞骨多见,伴肝脾肿大和淋巴结病,病损累计眼眶和脑垂体后叶时,可出现骨缺损--突眼--尿崩症综合征者是
235 颅骨、颌骨、肋骨和长骨多见,为灶性溶骨性破坏者是
236 骨盆和长骨多见,为多骨性灶性或弥漫性骨溶解者是
A 淀粉酶
B S—100蛋白actin和myosin
C 角蛋白
D CEA和甲状腺球蛋白
E HLA--DR
237 区分原发性涎腺癌和转移性甲状腺癌
238 鉴别腺泡细胞癌中的透明细胞
239 鉴别肌上皮细胞
240 区分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和肉瘤
A 多形性腺瘤
B 包膜内癌
C 多形性腺癌浸润在8mm以下
D 多形性腺癌浸润在8mm以上
E 癌肉瘤
241 5年生存率为100%、
242 5年生存率为50%
243 5年生存率为0
244 手术完成全切除,预后良好
多看题可以加深记忆 辛苦了·!整理这么多十分感谢~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辛苦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