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狐 发表于 2008-11-19 11:57

如何认识Q波

小知识:

       我们在看心电图时,对Q波动理解如何,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等位性Q波。

       1,等位性Q波
       相当一部分急性心梗由于梗死面积、厚度、或部位等多种原因。虽未能形成典型的病理性Q波,但可产生一些特征性QRS波群改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结合病理研究认为这种改变和病理性Q波相似,可做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并将这些伴临床症状出现的特征性QRS波群改变称为“等位性Q波”,包括:
       (1)q波:①q波不够坏死性Q波的诊断标准,即同导联Q波振幅<0.1mV,但是q波的时限>0.03s,且伴有q波内的切迹或粗钝;②llI导联达坏死性Q波的诊断标准,aVF导联q波的时限>0.02s,II导联有q波即可,aVR导联有r波更支持陈旧性下壁心梗;③V1 、V2导联呈qrS型,q波的出现可以排除右室肥厚(右室肥厚应伴有电轴右偏且V V犏呈qR)或左前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在第3肋间V 1、V2部位描记,q波更加明显,而在第5肋间V1 、V2部位描记,q波消失);④V3~V6 胸前导联q波宽于或深于下一个胸前导联,如qV3>qV4或qv4>qv5或qV5>qV6。
      (2)Q波区: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某个胸前导联的q波未达标,加做上、下一肋间或左、右轻度偏移,均可记录到q波的区域称为Q波区,这可以鉴别肺气肿(肺气肿在下一肋间描记QS波可转变为rS波或q波消失)或左前分支阻滞引起的QS波或q波。
      (3)进展性Q波:同一位病人在相同体位条件下(胸前导联安放的位置应该做标记,每次固定在同一位置描记),24h内Q波出现进行性增宽或加深;或者排除了间歇性室内阻滞和预激等因素在原先无Q波的导联出现了q波。
       (4)新消失的间隔q波:I、aVL、V5和V6导联q波消失或减小。
       (5)QRS波群改变:V 4~V 6导联QRS波群R波起始部位有切迹、顿挫。出现大于0.5mV的负向波,提示小面积心梗;①V1~V4 导联R波递增不良,或R波逆向递增风1>Rv2、R~a>Rv3、Rv3RⅥ、RY4>R ② 相邻2个导联的R波振幅相差大于50%,如Rv3>1/2Rv4;③同一个导联的R波在不同次的心电图记录中呈进行性的降低或丢失;④V 、V:导联R波增大(正后壁心梗的镜面像);⑤RⅢ<0.25mV ,RavF< 0.25mV伴QⅡ存在;或RⅡ<0.25mY伴QⅢ、QavF存在。以上变化同时伴有sT—T改变,诊断价值更大。
       2,等位性Q波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等位性Q波的发生机理同坏死性Q波.即发生心肌梗死的部位电活动消失.心室除极的前10~30ms心电向量背离该部位;不同的是发生梗死的心肌范围小,或深度浅,或多支血管阻塞引起的较大面积心肌梗死,但产生的梗死向量相互抵消掉一部分,仅形成q波或者QRS波群电压改变。
       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依据患者的症状、心电图改变和酶学的变化3方面指标。在心梗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酶学检查尚要等待。只有心电图无创、简便、可反复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6~14h内Q波形成。掌握了等位性Q波这些新指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时诊断:心梗后期遗留的心电图改变,其中有大约30%的Q波消失,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最新研究证实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中,67%梗死相关血管完全闭塞者Q波消失。81%未完全闭塞者Q波消失,因此坏死性Q波大量减少,掌握等位性Q波这些新指标同样有助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又见彩虹 发表于 2008-11-19 12:20

感谢分享!:flower:

zx8303 发表于 2008-11-19 13:21

xingxing298 发表于 2008-11-19 13:35

学习学习!YpXo

欧元 发表于 2008-11-19 19:03

谢谢分享,有图事例就更完善

xxiangyingg 发表于 2009-1-14 16:25

fms3223 发表于 2009-3-1 08:11

一抹斜阳 发表于 2009-4-20 18:29

学习了
感谢分享。

PDM 发表于 2009-7-16 14:18

dreamwander 发表于 2009-7-24 17:50

知识又有增加拉   不错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认识Q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