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辨证与治疗
2017年大苗老师VIP网络班报名了总属内伤咳嗽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咳嗽时间持续超过8周,且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咳嗽、痰少为主要症状,相当于中医学“咳嗽”病中“久咳”“顽咳”“难治性咳嗽”等范畴。对于咳嗽的分类,现代多遵张景岳之内伤、外感两类论。洪教授认为本病应属内伤咳嗽,其理由有:①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少有几月,多则数年。
②患者多有气阳虚弱、咽喉不利、过敏体质等内在因素,这才是发病的关键,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③尽管慢性咳嗽患者有时可见咽痒、鼻塞、脉浮等外感之象,但这只是导致疾病发作的诱因,只能算是慢性咳嗽的标证或兼症。
确定慢性咳嗽属内伤咳嗽,有助于认识慢性咳嗽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治疗的艰难性;确定慢性咳嗽属内伤咳嗽,强调内因治疗的重要性,有利于减少本病的复发。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是发病最主要的诱因
六淫外邪还包括烟雾、各种过敏原、雾霾等。风为六淫之首,其它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或挟寒、或挟热、或挟湿,其中尤以风邪挟寒居多,正如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失治、误治、调护失宜是发病的重要环节
若过食生冷、过饮冷饮、误服清热苦寒之品及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则风寒、寒湿积久不散,易从体表而渐人里,直至深伏肺脏;或邪热被遏,寒热错杂,伏着于肺,致咳嗽难愈。徒用、过早使用敛涩、镇咳之品,致邪遏肺气,兜涩其邪,则久咳不愈。
3.内因是发病的关键
3.1 气阳虚弱
多由素体禀赋不足,或多病体弱,或反复咳嗽所致。洪老师认为气阳虚弱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内因。肺阳不足,外邪侵袭易搏于经络,留积于体内,邪正相并,气道不利,致久咳不止。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久咳嗽者,是肺气极虚故也”。气阳虚弱患者多表现对气温的突然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对气候交变之忽冷忽热适应能力极差,平素常有形寒肢冷、鼻头清冷等征象,特别是不耐风寒,尤以冬、春季寒冷季节或早晚阴盛之时易咳嗽,患者多有“遇风(寒)则咳剧”之主诉。“同气相求”,患者易感受外寒,或邪从寒化。洪老师临床发现不少慢性咳嗽患者尽管合并外感,但并无头痛、鼻塞、身痛等一般常见外感症状,这正是由于患者气阳虚弱、卫外之气不固,“风寒直中手太阴肺”的缘故。在辨证时,可以以右寸脉浮作为判定外感存在的依据之一。
3.2 咽喉不利
患者多有咽喉部疾患,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肿大等,查体可见咽喉部急、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有分泌物黏附。咽喉部有多条经脉经过,不仅有太阴经、少阴经、少阳经通过,而且还有足阳明胃经络属,“阳明经主燥,多气多血”,因此,咽喉部病变易化热,多寒热夹杂。
3.3 鼻窍不利
患者多有鼻部疾患,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等。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之属,故咽喉、鼻腔与肺关系密切,洪教授统称之为“肺系”。肺主气、司呼吸之功,有赖于喉之气关、鼻之气门的通畅。通畅则和,失调则影响肺之宣降,而出现咳嗽等症状。
3.4 过敏体质
多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型。除出现慢性咳嗽外,还可见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患者禀性特异,不耐辛辣、粉尘、油烟及花粉等异味刺激,是其特征性表现,患者多有“闻刺激性气味则咳作”之主诉。过敏原当属外感六淫中之“风邪”。洪教授依据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血分郁热、湿热证是哮喘过敏体质最特征性的表现。
3.5 脏腑气机不利
中医学早就认识到咳嗽病因病机的复杂性,提出五脏六腑皆可引起咳嗽,如《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洪老师认为除肺脏外,与慢性咳嗽关系最密切的脏腑当属胃、肝。慢性咳嗽以干咳,或咳嗽少痰为主要表现,古云:“无痰便是火”,但若按“火咳”“燥咳”“痨咳”辨治,则疗效差,与临床明显不符。究其原因,应与其病机特点有关,即慢性咳嗽的产生多与脏腑“气机不利”有关。胃以下降为和,胃肺毗邻,出人殊途却共呼吸门,若胃失和降,则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导致肺气上逆而干咳无痰。肝气主升,肺气主降,二者共同调节气机的出人升降。若肝失疏泄,或肝升太过,肺降不及,则肺气上逆则呛咳无痰;或气机怫郁,化火化风,循经上扰于咽喉,可现咽喉作梗,或咽喉发痒,影响肺气宣发而致咳嗽频作。尤在泾《静香楼医案》有云:“干咳少痰,是肝气冲肺,非肺本病,仍宜治肝,兼滋肺气也”。
总之,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气道壅塞为逆,只受纳清气,受不得浊气(风寒燥热、烟尘与痰饮),因此,肺气不清、宣肃失常、气机上逆是咳嗽的总病机。素有内因之人感受外邪,引动宿疾,内外合邪,加之失治、误治等,邪滞肺系,致使病机演变复杂化,从而造成咳嗽慢性迁延,反复发作。
分型论治
1.痰滞咽喉证
主症: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咽痒即咳。可伴有咽部黏滞感、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或鼻塞、喷嚏、嗅觉异常等。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微腻,脉细滑或细弦滑。本病病程较长,可达数月之久,甚则数年。
治法:清咽利窍,降气止咳。
方药:清咽利窍汤(经验方):荆芥10g,薄荷(后下)10g,桔梗 10g,木蝴蝶10g,牛蒡子10g,苏叶15g,桃仁10g,百部 10g,射干10g,辛夷花(包煎)10g,苍耳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者,加麦冬15g,北沙参15g,玄参10g养阴润咽。
2.寒邪滞肺证
主症:多为刺激性咳嗽,夜间或清晨较明显,遇风寒则咳剧。或伴胸闷,或胸闷气憋,或咯白黏痰。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或白微腻,脉浮细。
治法:温散肺寒,宣肺止咳。
方药:温肺煎(经验方):生麻黄10g,细辛3g,生姜10g,紫菀 10g,款冬花10g,生姜3片,矮地茶20g,天浆壳15g。水煎服,每日1剂。
如风寒束肺症候较重者,可用小青龙汤合温肺煎加减;兼有寒郁化热者,可适当选加生石骨30g,黄芩10g,白毛夏枯草15g,金荞麦根15g等清泄郁热。
3.湿热咳嗽证
主症:咳嗽,胸闷、呼吸不畅,闻及刺激性异味则易作,痰少质黏,口干黏腻,唇红,或鼻痒喜喷,或咽痒。舌质红或暗,舌苔黄白腻,脉濡。患者可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其它过敏性疾病。
治法:清化湿热,宣畅肺气。
方药:麻黄连翘赤豆汤加减:生麻黄10g,南杏仁10g,桑白皮10g,赤小豆
15g,连翘壳15g,白蔻仁(后下)6g,厚朴10g,白前10g,苍术10g,法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
4.气阳虚弱证
主症:平素恶寒怯冷,易感冒。咳嗽遇寒冷或气候突变时易作,冬、春季多见。舌淡或暗,脉细。
治法:益气温阳、护卫御咳。
方用益气护卫汤(经验方)加味:生黄芪30g,防风10-15g,白术10-15g,桂枝10g,白芍10g,红枣6枚,生姜3片,炙甘草6g,仙茅10g,淫羊藿10-15g。水煎服,每日1剂。若阳虚征象严重者,如症见四肢清冷、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症,可加用芪附汤(生黄芪30g,熟附子 10g),补骨脂10g,锁阳10g等以增温阳益气之功。
正如前所述,慢性咳嗽病机复杂,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证候类型;即使同一病人在疾病不同阶段也往往表现不同的证候特点,因而需采取不同证型论治。上述4种证型中前3种治标实为主,第4种则以扶正治本为主。临证时应注意:若邪重病急,标实突出,则先治标实;若邪轻病缓,本虚突出,则治本虚为主;若本虚标实俱显,则标本兼治。
同时依据不同兼症和并发症,也应随症加减:
①若“气机不利”征象突出,存在气道高反应者,加用鐲哮汤(经验方),药如:葶苈子15g,卫茅10g,牡荆子10g,陈皮10g等泻肺利气平喘。
②咽痒甚者,加窍痒煎(经验方)(枳实 15g,苏叶15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袪风止痒。
③眼痒、鼻痒、喷嚏连连及对刺激性气味反应敏感者,加抗敏煎(经验方)(枳实15g,蝉蜕10g,乌梅10g,苏叶15g)抗敏止痒。
④咳引胸胁胀痛者,加郁金10g,枇杷叶10g,香附10g以舒肝达肺。或兼咳时面赤、烦躁易怒者,改用青黛(包煎)6g,海哈壳20g,桑白皮10g,郁金10g等清肝泻肺。
⑤伴嗳气返酸、饭后咳甚者,酌加旋覆代赭汤,如加用旋覆花10g,代赭石(包煎)10g,法半夏10g,煅瓦楞10g,厚朴10g等降逆化痰止咳。
⑥唇红、舌红暗者,加用丹赤紫草汤(经验方)(牡丹皮 10g,赤芍10g,紫草15g)以清热凉血、祛瘀抗敏。
http://p1.bpimg.com/6418/ee95070be5a3f47ds.jpg
谢谢分享,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