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笔记(二十)
第二十单元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细目一:概述
一、概念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史: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2.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
3.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27pg。
4.3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120g/L。
5.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异常。
6.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以上。
7.病情分度:①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6岁以上(90~120)g/L;红细胞(3~4)×1012/L。②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1012/L。③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1012/L。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1012/L。
**** Hidden Message ***** 谢谢分享!赞一个!你辛苦啦! 学习
2015大苗老师网络班报名中
链接到外部地址
谢谢,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