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笔记(三十三)
第三十三单元 五官科病证一、目赤肿痛
【辨证】
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侵袭目窍,郁而不宣;或因肝胆火盛,循经上扰,以致经脉闭阻,血壅气滞,骤然发生目赤肿痛。
【辨证】
主症 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兼见头痛,发热,脉浮数者,为风热证;兼口苦,烦热,便秘,脉弦滑者,为肝胆火盛。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取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
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
操作 毫针泻法。少商、太阳、上星点刺出血。
方义 目为肝之窍,阳明、太阳、少阳、足厥阴经脉均循行目系。合谷调阳明经气以疏泄风热。太冲、风池分属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导肝胆之火下行。睛明为足太阳、阳明之交会穴,可宣泄患部之郁热,通络明目。太阳点刺放血以泄热消肿。
【习题】
有关针灸治疗目赤肿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为法
B.取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C.风热者,加行间、侠溪以疏散风热
D.可取睛明穴以宣散郁热
E.毫针用泻法
[答疑编号111330101]
『正确答案』C
2.其他治疗
(1)挑刺法 可在肩胛间按压过敏点,或大椎两旁0.5寸处选点挑治。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2)耳针法 选眼、目1、目2、肝。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亦可在耳尖或耳背静脉点刺出血。
二、耳聋、耳鸣
【病因病机】
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肝肾亏虚,精气不能上濡于耳而成;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所致;亦有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者。
【辨证】
1.实证
主症 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鸣声隆隆不断,按之不减。
兼见头胀,面赤,咽干,烦躁善怒,脉弦者,为肝胆火旺;畏寒,发热,脉浮者,为外感风邪。
2.虚证
主症 久病耳聋,耳鸣如蝉,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
兼见头晕,腰膝酸软,乏力,遗精,带下,脉虚细者,为肾气不足;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为肝肾亏虚。
【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翳风 听会 侠溪 中渚
配穴 肝胆风火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耳中,因此取手少阳之中渚、翳风,足少阳之听会、侠溪。疏通少阳经络,清肝泻火。
(2)虚证
治法 益肾养窍。以足少阴、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溪照海听官
配穴 肾气不足者,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者,加肾俞、肝俞。
操作 毫针补法。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方义 太溪、照海补益肾精、肾气。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部经络之气。
某男,65岁,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按之鸣声减弱,听力亦下降,同时伴腰膝酸软,乏力,脉虚细。治疗宜选取
A.翳风、侠溪、中渚、太冲、丘墟
B.翳风、侠溪、中渚、外关、合谷
C.太溪、照海、听宫、脾俞、足三里
D.太溪、照海、听宫、肾俞、气海
E.太溪、照海、听宫、肾俞、肝俞
[答疑编号111330102]
『正确答案』D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心、肝、肾、内耳、皮质下。暴聋者,毫针强刺激;一般耳鸣、耳聋中等刺激量,亦可埋针。
(2)穴位注射法 选听宫、翳风、完骨、瘈脉。用654-2注射液,每次两侧各选一穴,每穴注射5mg;或用维生素B12100μg注射液,每穴0.2~0.5ml。
(3)头针法 选取两侧晕听区,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 Hidden Message ***** 谢谢分享!赞一个!你辛苦啦!{:8_271:}{:8_279:} 欢迎加入苗圃大家庭,加油。 谢谢,辛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