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6226 发表于 2007-8-17 19:14

妇科复习

胎 儿 期
 
  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胎儿完全依赖于母亲而生存,孕母的健康情况和卫生环境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在整个孕期内,尤其在受孕的前3个月,胎儿的各脏腑器官迅速发育分化,并基本形成,此时孕母若因遭受物理、药物、感染、劳累、营养缺乏、心理因素等不良因素,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可以导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因此要做好胎儿期保健,指导孕期卫生,预防感染,保证饮食营养,劳逸适度,避免外伤及放射线照射,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古代医家很重视胎儿保健,称之为“护胎”、“养胎、”、“胎教”,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
  当前国际上将孕期28周到出生后7天止,定为围产期,此期易患硬肿症、败血症或肺炎,死亡率高,故提高接生技术,注意产后保温,及早母乳喂养,加强室内消毒,显得十分重要。
新 生 儿 期
 
  从出生到28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脱离了母体,体质十分稚嫩,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对许多疾病的防御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容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减轻等症。亦可因分娩过程中处理不当,损伤胎儿,导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等疾。因此,应特别重视新生儿喂养
婴 儿 期
 
  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为婴儿期。为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1周岁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身长为1.5倍,头围、胸围的发育也以婴儿期为最快,头围周岁时已达46cm左右。脏腑功能也在继续发育和完善。保健重点为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增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同时要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此期小儿脾胃功能薄弱,如喂养不当,容易发生脾胃疾病,如泄泻、食积、呕吐、疳证等。、保暖、消毒隔离、皮肤保
幼 儿 期
 
  从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这一时期小儿体格增长较婴儿期缓慢,生理功能日趋完善,乳牙开始出齐,语言、动作及思维活动发展迅速。断乳后由于食物品种转换,脾胃功能比较薄弱,容易造成吐泻、疳证等病证。随着小儿年龄增加,户外活动逐渐增多,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增加,故多种小儿时行疾病如痄腮、顿咳、丹痧、水痘等发病明显增高,应做好消毒隔离等预防工作。由于识别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尚差,幼儿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如中毒、烫伤等。护等,予以细心养护。幼 童 期
 
  从3周岁到7周岁为幼童期,也称学龄前期,这个时期由体格的迅速发育转到神经精神的迅速发育,与成人接触更密切,理解和模仿力增强,语言逐渐丰富,并具不少抽象概念,如数字、时间等。这一时期小儿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要注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由于生长发育仍未完善,与外界环境接触更广,仍很容易罹患各种时行疾病,水肿及风湿热痹也好发于这个年龄,因此要继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此期小儿活动范围增大,更须注意防止中毒、触电、跌仆等从7周岁到12周岁为儿童期,因大多为6~7岁入学,故也称学龄期,此时小儿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大脑思维、分析能力、体力活动均有进一步发展,已能适应学校、社会环境,对各种时行疾病的抗病能力加强,疾病的种类及表现基本接近成人,这是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要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德、智、体三方面都得到发展,并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护视力,预防龋齿,保证充分的营养等。意外事故发生。复习自测
一、单选题
   1. 1. 新生儿时期是指从出生至:
  A 26天      B 28天  C 30天
  D 32天      E 以上都不是
   2.幼儿期的年龄是:
  A 1岁      B 1~2岁 C 1~3岁
  D 2~4岁    E 以上都不是
   3.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幼童期
  E 新生儿期
   4.小儿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幼童期    E 新生儿期 
   5.多种小儿急性传染病发病最高的时期是:
  A 儿童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幼童期    E 新生儿期

   二、 问答题
  小儿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答案】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生长和发育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是不同于成人的基本特点。生长指小儿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演进。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形态和功能的不断成熟、完善,反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提出的变蒸学说即是阐述小
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
 
  生长和发育是小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也是不同于成人的基本特点。生长指小儿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演进。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形态和功能的不断成熟、完善,反映了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提出的变蒸学说即是阐述小儿生长发育的理论。
儿生长发育的理论。
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是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总结,用来衡量小儿健康状况的标准,体格发育与社会条件、气候、地理、营养、疾病等有密切关系,必须综合全面情况,方能作出正确判断。现从体格发育方面列举生理常数如下:

       1. 体重      2. 身长      3. 头围
       4. 胸围      5. 囟门      6. 牙齿
       7. 呼吸      8. 脉搏    体 重 


  体重是作为衡量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也是西医学计算药量的根据。 小儿初生体重平均约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700g,7个月到1岁平均每月增长500g,2岁时体重为12kg,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kg。以下公式通常用于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
1周岁内 ┤ 7~12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月龄-6)×0.5
    │
    └ 2~12岁 体重(kg)=年龄×2+8   9. 血压 身 长(高)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身长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长低于正常的30%以上,要考虑侏儒症、营养不良等。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上采用立位,要求足跟、臀、两肩部及枕后同时紧靠立柱。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50cm,出生后第1年增长25cm。2岁后用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cm)=75+5×年龄。 此外,还有上部量、下部量的测定。

头 围
 
  头围:用软卷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前半年约增加8~10cm,后半年约增加2~4cm,2岁时达48cm;第二年仅增加2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胸 围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平均32cm,小于头围1~2cm。1岁~1岁半时头围与胸围相等,以后胸围逐渐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cm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佝偻病和营养不良则胸围较小。

动作、感觉发育
 
  1. 动作发育 动作的发育直接与肌肉的发育,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地进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能登梯,跳跃,动作也逐渐有力,精细和准确。
  小儿精细动作的发育表现在握物的方式上。
  2. 听觉 由于新生儿耳窍发育未全,所以听觉很不灵敏,但对强大的声音有瞬目、震颤的反应。2周的小儿即可集中听力,3个月时对声音有定向反应。
  3. 视觉 新生儿的眼睛已有感光反应,当给予强光时,可以引起闭眼。从第2个月开始,有注视物体的能力;自第3个月开始,可追寻活动着的玩具或人;自5个月开始,可以辨认物体的颜色和形状,能认识母亲。
  4. 味觉与嗅觉 新生儿对甜、酸、苦已有不同反应。4~5个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适时添加各种辅食,使之习惯不同味道。小儿的嗅觉发育较慢,6个月以后才能分辨香臭。
  5. 皮肤感觉 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新生儿已很灵敏。眼、口、手掌、足底等部位,触之即有反应。3个月时已能区分31.5℃与33℃的水温差别。


生 理 特 点
 
  关于小儿生理特点,古代医家论述甚多,可归纳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两方面,理论上创立了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
  1.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用来比喻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非常快速,形体发育,动作功能,智力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均快速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的方面发展。古人观察到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动态变化,理论上用“纯阳”来概括,称小儿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纯阳学说是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客观存在为基础,成为生理特点的理论依据之一。
  2.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这是小儿生理的另一特点,脏腑是指五脏六腑,形气是指形体结构、气血津液和气化功能。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腑都是娇柔嫩弱的,其形态结构、四肢百骸、筋骨肌肉、气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这种体质特点,古代医家早有论述。清代吴鞠通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将这种生理现象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奠定了“稚阴稚阳”学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肺脾娇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举例]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⑴ 肺常不足  ⑵ 脾常不足  ⑶ 肾常虚
  此外,小儿五脏功能生理特点,还表现为“肝常有余”及“心常有余”。当然,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嫩,精气未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以及由于肾阴不足,心火易炎,此乃“肝常有余”、“心常有余”的另一含义。

关于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
 
  “纯阳”与“稚阴稚阳”都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纯阳”最初用来说明宇宙现象。[原文]《颅囟经•脉法》中用以引申说明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之后,历代医家也纷纷用“纯阳”理论说明临床的脉象特点、治疗法则、疾病性质与发病特点。但是从生理方面来理解“纯阳”,则认为是用以说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特点的。
  稚阴稚阳学说在理论上是纯阳学说的发展,说明小儿体质除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之外,还存在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稚阴稚阳学说也为小儿发病容易这一病理特点奠定了理论基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都是在阴阳学说范畴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儿生理特点,同时也为阐明小儿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于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
 
  “纯阳”与“稚阴稚阳”都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纯阳”是指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
  “纯阳”最初用来说明宇宙现象。[原文]《颅囟经•脉法》中用以引申说明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之后,历代医家也纷纷用“纯阳”理论说明临床的脉象特点、治疗法则、疾病性质与发病特点。但是从生理方面来理解“纯阳”,则认为是用以说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特点的。
  稚阴稚阳学说在理论上是纯阳学说的发展,说明小儿体质除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之外,还存在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稚阴稚阳学说也为小儿发病容易这一病理特点奠定了理论基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都是在阴阳学说范畴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儿生理特点,同时也为阐明小儿病理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复习自测
一、单选题
   1. 周岁小儿的平均体重、身长为:
  A 体重9公斤,身长65厘米
  B 体重12公斤,身长75厘米
  C 体重10公斤,身长75厘米
  D 体重12公斤,身长80厘米
  E 体重12公斤,身长70厘米
   2.小儿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是:
  A 8个月    B 10个月   C 1岁
  D 2岁    E 2.5岁
   3.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时间约在:
  A 6~8个月            B 8~10个月
  C 10~12个月           D 12~18个月
  E 18~24个月
   4.小儿牙齿发育规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5~10个月开始出乳牙     B 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C 8岁以后开始换为恒牙     D 12岁以后出第二恒磨牙
  E 12~15岁长满28颗恒牙
   5.下列除_____以外均为小儿动作与语言发育的正常表现?
  A 4个月俯卧时开始抬头    B 5~6个月“呀呀”发单音
  C 6~7个月会独坐、并认生人  D 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
  E 1岁能独立、扶之能走
   6.小儿时期不同于成人最根本的生理特点是:
  A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B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C 纯阳之体          D 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E 稚阴稚阳之体
   7.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 盛阳       B 纯阳无阴
  C 阳常有余     D 阴虚阳盛
  E 生长发育迅速
   8.“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说明小儿为:
  A 纯阳之体         B 稚阳之体
  C 稚阴之体         D 稚阴稚阳之体
  E 盛阳之体
   9.小儿五脏六腑形和气都相对不足,其中尤以哪三脏更为突出?
  A 心肺肾         B 肝肺肾
  C 心肝肾          D 肺脾肾
  E 肝脾肾
  
二、 问答题
  1.试述小儿生理特点有哪两个方面?如何理解其含义?【答案】
  
  2.试述“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含义?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答案】
  
  3.生长发育的含义是什么?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有何临床意义?【答案】
  
发病原因与病理特点
 
  小儿疾病的发生,其病因虽与成人基本相同,但由于小儿的体质特点,故还有其特殊性。小儿疾病的发生,一是机体正气不足,御邪能力的低下,二是由于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所致。由于小儿脏腑柔弱,不仅发病容易,而且变化迅速,邪正之间、寒热虚实之间,易于消长转化,反映出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患病后如及时诊治,机体易趋康复,此乃小儿另一病理特点。

外感六淫、疠气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占小儿外感致病因素中第一位。小儿肺常不足,腠理不密,肌肤疏松,风邪从口鼻、皮毛而入,引起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等肺系疾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风邪外袭,发病多急,传变较快。[举例]
  小儿外感风邪常易与其它病邪兼夹致病,常见有夹寒、夹热、夹湿等。[举例]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如小儿躯体受寒,或为饮食生冷所伤,则寒邪犯肺,痰饮内停,最易发生冷哮。若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发生寒泻。若迁延不愈,可由脾及肾,伤及肾阳。寒性凝滞,寒凝则血涩,常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举例]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小儿感受暑热,可表现为热、痰、风、惊的病理变化,以及一些小儿夏季特有的病证。[举例]
  湿性粘滞,小儿脾常不足,故小儿腹泻最为多见[为什么],感受湿邪还可引起其他疾病。如湿阻脾胃,可导致食欲不振,湿与热合,流注经络,可发生痿证等。
  秋燥之气,易伤津液,燥邪可致疫喉及肺燥伤阴之证。[如]
  火为阳邪,轻者为温,重者为热,甚者为火。[如]
  除以上六淫之邪外,小儿还常易感受疫疠之气,而引起时行疾病如麻疹、水痘,小儿麻痹症,丹痧等。感受疫疠之气,病情常较危重,并有相互传染的特点。
饮 食 内 伤
 
  饥饱失常 小儿不知饥饱,饮食失宜,而易伤及脾胃,导致运化功能失常。如乳食过度,则脾胃为病,不能蒸腐运化水谷,可发生食积、呕吐、腹胀、腹泻等证。
  饮食不洁 小儿脾胃薄弱,如饮食不洁则损伤肠胃,可致腹泻、呕吐、痢疾等肠胃疾病及肠道寄生虫病,严重者可致食物中毒,甚则危及生命。
  饮食偏嗜 有些小儿常见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食谱单调,致使营养缺乏,日久则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乏源。临床出现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等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之证,常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胎 产 损 伤
 
  小儿病因除以上外感六淫及内伤乳食外,还与胎禀因素及产时损伤有关,如孕母严重营养不良可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易发生流产和早产,出生的婴儿常为低出生体重儿。孕母疾病对胎儿也有影响,有些时行疾病可直接传给胎儿如水痘、风痧等。
  在分娩过程中,如产程过长或胎吸、产钳等工具使用不当,可导致头颅血肿、斜颈、青紫窒息、不乳不啼等证,严重者出现抽风痉厥、尖叫尖啼。在断脐及脐带结扎过程中,如不重视清洁卫生,则可发生脐风、赤游丹等疾患。
禀 赋 因 素
 
  禀赋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小儿某些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癫痫、哮喘诸病。癫痫在《素问•奇病论》中已有“此得之在母腹中时”的记载。哮喘多为宿疾,其发病也与母体遗传有关。其他如病理性黄疸、某些出血性疾病等,也与胎禀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发病容易是指小儿容易感染病邪而发病。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幼儿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内易为饮食所伤,以及胎产禀赋因素,所以小儿易于感触,容易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容易引起疳证,食积,泄泻等症。
  小儿肾常虚,易发生先天元精不足而引起各种疾患,如解颅、胎怯胎弱、五迟五软等疾病,也可由脾胃之精摄取不足,影响肾气藏精而产生佝偻病等疾患。
  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遗传有关。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小儿感染疾病传变迅速,寒热虚实错综复杂,但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活力充沛,组织再生和修补的过程较快,且病因比较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所以轻病容易治愈,重病若及时诊治,护理得宜,大多数也能获得痊愈。


单选题
   1. 古代医家对小儿的易动肝风这一病理特点,概括为:
  A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B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 脾常不足         D 肝常有余
  E 以上都不是
   2.小儿的病理特点是:
  A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B 脾胃薄弱,气血不足;肾气未充,筋骨未坚
  C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 肺常不足,卫外不固;神气怯弱,易发抽搐
  E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3.下列哪两经疾病多见于小儿时期?
  A 肺肝       B 肝肾     C 肺脾
  D 脾肾       E 肺肾
二、 问答题
  1.小儿发病容易的病理特点有哪些主要表现?【答案】
  
  2.何谓“易虚易实”?举例说明。【答案】
  单选题
   1. 古代医家对小儿的易动肝风这一病理特点,概括为:
  A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B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 脾常不足         D 肝常有余
  E 以上都不是
   2.小儿的病理特点是:
  A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B 脾胃薄弱,气血不足;肾气未充,筋骨未坚
  C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D 肺常不足,卫外不固;神气怯弱,易发抽搐
  E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3.下列哪两经疾病多见于小儿时期?
  A 肺肝       B 肝肾     C 肺脾
  D 脾肾       E 肺肾
二、 问答题
  1.小儿发病容易的病理特点有哪些主要表现?【答案】
  
  2.何谓“易虚易实”?举例说明。【答案】
  
乳食喂养与预防保健
 
  乳食喂养和预防保健是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古代医家对小儿喂养和保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如北齐医家徐之才倡导“逐月养胎法”,从孕妇的精神、饮食、起居、用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保护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措施。《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对初生婴儿的护理,提出了在“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以上这些经验和知识,迄今对小儿保健、
孕 妇 营 养
 
  孕妇的饮食营养与胎儿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胎儿在母腹中全赖孕妇气血濡养。《景岳全书•小儿则》中说:“妊娠胎气,本乎气血,胎不长者,血气之不足耳……。”孕妇从怀孕开始就应加强营养,多食鱼、肉、蛋、水果、蔬菜等,以保证胎儿营养需要。预防、护理工作仍具有指导意义。
婴 儿 喂 养

      │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添加辅食││
       
母乳喂养

  婴儿喂养应以母乳为宜。[古籍]为什么提倡母乳喂养?正常足月新生儿只要情况稳定,呼吸通畅,生后半小时便可尝试喂奶。早产儿或虚弱儿要推迟到24小时之后。
  哺乳时间,喂乳量的多少,可灵活掌握。 [说明]
  哺乳的姿势采取坐位较佳,[方法]乳母的健康情况对婴儿影响较大。[说明]产后哺乳初期,乳汁分泌量不足,可通过婴儿的勤喂多吮,逐渐增加泌乳量。[说明] 断奶时间视母乳充足与否而定,一般随辅食的增加,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以8~12个月断奶为宜,夏季或小儿患病期间不宜断奶。    
幼 儿 喂 养
 
   1~3周岁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幼儿膳食宜软、碎、新鲜,忌油腻煎炸食物以及辛辣之品,并宜含有丰富的营养,以谷类为主食,辅以鱼、肉、蛋、豆类及水果、蔬菜等。 各年龄期保健原则及重点
 
  围产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死亡率高,其最主要死亡原因是缺氧、宫内生长障碍、早产、产伤和感染。增强孕妇营养,孕妇戒烟、酒,治疗心、肾等疾病,可减少宫内生长障碍。避免过度疲劳、高年妊娠、多次人工流产者可以减少早产率。
  新生儿保健 应细心照料,精心护理①断脐 ②拭口 ③洗浴 ④保暖
  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时期发病率及死亡率仍较高,常易发生脾胃疾病及时行疾病。此期小儿应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指导断奶,并合理安排断奶后的饮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早发现问题,加以纠正。
  幼童期时期 此期小儿饮食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智力发育极快,应培养小儿独立自主生活能力,讲卫生、讲礼貌、爱集体、爱劳动的道德品质。扩大知识面,促进智力发育。并要加强体格锻炼,利用空气、日光和水,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增强体质。定期进行体格检查,预防各种疾病,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如
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1.计划免疫 根据小儿不同年龄,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是减少和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2.居室 小儿的居室应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冷暖燥湿要适宜。
  3.衣着 小儿的衣服以轻软为原则。
  4.睡眠 小儿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儿每天所需的平均睡眠见表

烫伤、外伤、异物吸入、中毒等。
小儿每天所需的平均睡眠见表
年龄        睡眠时间
6月前        15~20小时
6~12月        15~16小时
2~3岁        12~14小时
4~6岁        11~12小时
7岁以上        9~10小时
  另外,清洁卫生,预防意外,合理教育,并进行体格检查。传染病管理原则及实施办法
 
  对传染病患儿必须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管好传染源,减少交叉感染。要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检查及治疗。加强幼托机构传染病管理,严格执行小儿入所体检,并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和途径,结合当地流行情况,分别给予处理。
  有计划地对小儿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组织,进行儿童保健人员培训,指导有关业务,开展儿保卫生宣教,将科

复习自测
一、单选题
   1. 母乳喂养,增加辅食和断奶最适宜的时间为:
  A 2~3个月加辅食,8~12个月断奶
  B 2~3个月加辅食,12~16个月断奶
  C 4~5个月加辅食,12~18个月断奶
  D 4~5个月加辅食,16~20个月断奶
  E 半岁以后加辅食,1岁左右断奶
   2.小儿添加菜泥、蛋黄、奶糕、鱼泥、肉末辅食的年龄是:
  A 2~3个月   B 4~6个月   C 7~9个月
  D 10~12个月  E 以上都不是
   3.新生儿时期每日需睡眠时间为:
  A 22小时    B 20小时    C 16~18小时
  D 14~16小时  E 12小时
二、 问答题
  1.为什么说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答案】
  
  2.为什么小儿到一定月龄就要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时间、原则和注意事项是什么?【答案】
  
学育儿法普及到群众中去。
望诊内容方法,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儿科望诊可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分部望诊包括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看指纹。
  望诊注意事项
  1.望诊时应按顺序进行,先整体望诊后分部望诊。有些望诊会引起小儿不适与反抗,如察口、察舌,应放在四诊其他项目完成后再进行。
  2.望诊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以免影响望诊效果。
  3.看指纹是一种辅助诊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当指纹观察结果与症状、舌象不符合时,可“舍纹从症”。

望 神 色

  面部望诊是小儿望神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有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临床上主要根据五色主病来判断小儿疾病。
   1. 五色主病: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水湿停饮。
   2. 五部配五脏 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五部与五脏的关系。[古藉]    



望 形 态
 
  望形态包括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 望形体 主要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等,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凡神态活泼,肌丰肤润,毛发黑泽,筋骨强健,发育正常者,为胎禀充足,营养良好,健康的表现。
  2. 望动态 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小儿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或不适的表现。不同疾病常有不同
望 苗 窍
 
  1. 舌象  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的变化。
  舌体胖嫩,舌边齿痕显著,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停;舌体肿大,色泽青紫,可见于气血瘀滞;舌体胖,并有裂纹,多为气血两虚;舌体强硬,多为热盛伤津;急性热病中出现舌体短缩,舌干绛者,则为热甚伤津,经脉失养而挛缩。(还有木舌、重舌、连舌、弄舌、吐舌)
  2. 目  察目首先要观察眼神的变化。健康小儿黑睛圆大,神采奕奕,为肝肾气血充沛的表现。察目时,还应观察眼睑、内外眦、白睛、瞳仁的变化。
  3. 口  察口时应仔细观察口唇的颜色、润燥和外形的变化。[说明]
  4. 鼻  察鼻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
  5. 耳  察耳的外形是判断小儿体质强弱的一个标志。小儿耳壳丰厚、颜色红润,是先天肾气充沛,健康的表现。
  6. 二阴  男孩阴囊不紧不松是肾气充沛的表现。[异常]

姿态。
辨 斑 疹
  按斑疹的形态,有细疹、疱疹、斑疹、风团、白等不同名称。
  细疹 细小状如麻粒。
  疱疹 形态大小不一,高出皮面,中有液体。色白如晶为水痘;若疱疹内有脓液,多为脓疱疮。
  斑疹 色红较艳,摸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多为热毒炽盛,病在营血;若斑疹欲出不出,隐隐不显,或斑色紫暗,面色苍白,肢冷脉细,为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风团 皮肤出现局限性水肿,如云团样,抓痕明显,此起彼伏,反复发生,见于荨麻疹,因风邪客肌,血分有热所致。
  白 又称“白痱”、“汗疹”。为细小而表面隆起的含浆液白色疱疹,色泽光亮。白以晶亮饱满为顺;枯白无液为逆,也称“枯”,属气液耗伤之证。白多见于湿温证或其他热性病长期发热出汗后。
看 指 纹
 
  指纹是指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可分为风、气、命三关,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看指纹是对3岁以内的小儿用以代替脉诊的一种辅助诊法。
  正常小儿的指纹多数应该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若发生疾病,指纹的浮沉、色泽、部位等,都随之发生变化。《幼幼集成》一书中对小儿患病后指纹的变化,用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作为概括。

闻 诊
 
  闻诊是运用听觉和嗅觉来辅助诊断疾病的方法,闻诊包括听语言声、啼哭、咳嗽、呼吸及嗅气味等方面。
  1.语言声 正常小儿语言以清晰响亮为佳。
  2.啼哭声 正常健康小儿哭声宏亮而长,并有泪液。
  3.咳嗽声 咳嗽以声音畅利,痰易咯出为轻。
  4.呼吸声 呼吸气粗有力,多为外感热证;呼吸急促,喉间哮鸣,为痰邪壅肺,如哮喘症。
  5.嗅气味 包括嗅口气和大小便的气味。
  闻诊注意事项
  听声音中的语言声与啼哭声,应掌握寒热虚实总的原则,如声静属寒,声噪属热,声低属虚,声高属实等。啼哭是小儿的一种语言,除为疾病所致各种啼哭外,还应排除饥饿、口渴、针刺、尿布潮湿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啼哭。
问 诊
 
  1. 问诊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问病情
  ⑴ 问寒热 小儿发热可通过体温计测量,或通过接触的感觉来测知。
  ⑵ 问汗 小儿肌肤嫩薄,较成人容易出汗,一般不属于病态。自汗 盗汗
  ⑶ 问头身 较大儿童每能诉说头痛与眩晕,一般见于高热、贫血等。
  ⑷ 问饮食 包括纳食和饮水两方面,小儿能按时乳食,食量正常而无吐泻,是正常现象。
  ⑸ 问胸腹 胸部闷窒,哮鸣痰喘,为痰阻肺络,如哮喘。腹痛阵作,以脐周为主,见于蛔虫症。
  ⑹ 问二便 主要询问大便的次数、质地和颜色等。
  ⑺ 问睡眠 正常小儿睡眠以安静为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
   问年龄
  许多儿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新生儿以“天”计数,婴幼儿以“月”计数。)
   问个人史
  包括生产、喂养及发育等情况。
   预防接种史
  询问是否按计划进行免疫接种及反应情况。
   遗传史
  询问有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
  2. 问诊注意事项
  较小的乳幼儿不会言语,较大儿童也不能诉说自己的病痛,因此小儿病史的采集主要向家长或患儿最接近的成人询问,年长儿可以自己陈述,问病情还须结合其
切 诊
 
  1. 切诊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⑴ 切脉
  ① 健康小儿脉象 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因此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脉息的至数是不相同的。
  ② 切脉的年龄 《幼幼集成•小儿脉法》指出:“小儿三五岁,可以诊视。”3岁以后的小儿,切脉比较容易达到要求,不易出现哭吵而影响脉诊的准确性。
  ③ 切脉的方法 小儿寸口脉位较短,切脉常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即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应取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来体会脉象变化,切脉时间一般不少于1分钟。小儿脉搏次数,每因啼哭、走动等而增加,故以入睡和安静时最为准确。
  ④ 病理脉象 小儿主要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基本病理脉象,以辨别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
  ⑵ 按诊
  包括按压和触摸头颅、颈腋、四肢、皮肤、胸腹等。
  ① 按头颅 检查囟门要注意囟门大小,凹陷或隆起。
  ② 按颈腋 颈项、腋下等处有小的结节(浅表淋巴结),质软不粘连,是正常状态。
  ③ 按四肢 四肢厥冷,多属阳虚;四肢挛急抽动,为惊风之征;一侧或二侧肢体细弱,不能活动,可见于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温病热退后,手足颤动或拘挛,并见肢体强直等,此为虚风内动。
  ④ 按皮肤 主要了解寒、热、汗的情况。
  ⑤ 按胸腹
  2. 切诊注意事项
  小儿切脉要取得准确的结果,应以入睡或安静时为宜。腹部按诊必须在不哭时进行,检查手法要轻柔,并注意保暖。在检查过程中,边检查边注意小儿表情,以推测病痛所在。前囟尚未闭合之小儿,患病时应仔细检查囟门,尤其急性热病或吐泻时,一旦囟门出现变化,必须引起重视,加强观察,或作进一步的检查。(附 五脏辨

复习自测
一、单选题
   1. 诊断小儿疾病时四诊中最重视的是:
  A 按诊    B 脉诊  C 问诊
  D 闻诊    E 望诊
   2.指纹从虎口到食指端,可分为三关,下列哪项顺序正确?
  A 命关、气关、风关     B 气关、命关、风关
  C 气关、风关、命关     D 风关、气关、命关
  E 风关、命关、气关
   3.小儿诊脉的年龄是:
  A 1岁以上         B 2岁以上
  C 3岁以上         D 4岁以上
  E 5岁以上
   4.面部望诊,“五色主病”是主要观察方法,五色是指:
  A 红、青、黄、白、黑
  B 红、黄、灰、白、黑
  C 红、紫、黑、白、灰
  D 红、紫、黄、白、黑
  E 红、紫、黄、白、青 
   5.下列哪项是小儿基本脉象?
  A 浮、沉、迟、数、滑、涩
  B 浮、沉、迟、数、细、软
  C 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D 浮、沉、迟、数、弦、滑
  E 浮、沉、迟、数、细、滑
   6.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是由于:
  A 脾胃虚弱    B 肝肾阴亏   C 阴伤津亏
  D 胃之气阴不足  E 以上都不是
二、 问答题
  1.为什么历代医家诊断儿科疾病特别重视望诊?共包括哪些内容?【答案】
  
  2.切诊包括哪些内容?小儿脉诊有哪些特点?【答案】
  
证 )他临床表现来了解。

小儿治法用药特点,药物用量折算
 
  1. 小儿内治法用药特点
  ⑴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为什么]
  ⑵ 治疗要中病即止 。
  ⑶ 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  煎剂能够随症加减,在体内吸收也较快,但对于危急患儿,煎剂缓不济急,加上小儿服药困难,故治疗时应注意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冲剂、糖浆剂、片剂、浸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的疗效。
  ⑷ 掌握小儿中药的煎煮方法  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后入、包煎和烊冲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基本相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大小来决定: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期儿童200~250ml。小儿服中药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新病、急病要分数次服,慢性疾病可少几次。对服药次数多的,药量可适当增加。
  2. 药物用量折算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不同。为计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用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

小儿治法用药特点,药物用量折算
 
  1. 小儿内治法用药特点
  ⑴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谨慎。[为什么]
  ⑵ 治疗要中病即止 。
  ⑶ 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  煎剂能够随症加减,在体内吸收也较快,但对于危急患儿,煎剂缓不济急,加上小儿服药困难,故治疗时应注意运用儿科中药新剂型。冲剂、糖浆剂、片剂、浸膏剂、针剂、栓剂等应用方便,临床也有肯定的疗效。
  ⑷ 掌握小儿中药的煎煮方法  煎煮小儿汤剂,一些先煎、后入、包煎和烊冲药物的处理与成人汤剂基本相同,煎出的药量,根据年龄大小来决定: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200ml,学龄期儿童200~250ml。小儿服中药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服药次数,新病、急病要分数次服,慢性疾病可少几次。对服药次数多的,药量可适当增加。
  2. 药物用量折算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不同。为计算方便,可采用下列比例用药: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用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

常用内治法则

  1.疏风解表法。[说明]
  2.止咳平喘法 主要适用于邪郁肺经,痰阻肺络所致的咳喘。[说明]
  3.清热解毒法 主要适用于邪热炽盛的实热证。[说明]
  4.凉血止血法[说明] 主要适用于有出血的证候,如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紫癜等。
  5.消食导滞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说明]
  6.镇惊开窍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抽搐、惊痫等证。[说明]
  7.利水消肿法 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聚,小便短少而致的水肿证。[说明]
  8.健脾开胃法 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弱,脾运功能失常所致的泄泻、疳证、厌食等证。[说明]
  9.培元补肾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胎禀不足,肾气虚弱及肾不纳气之证,如解颅、五迟、五软、遗尿、哮喘等。[说明]
  10.活血化瘀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血瘀之证。[说明]
  11.回阳救逆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元阳衰脱之危重证候。[说明]
  12.养阴生津法 主要适用于小儿阴液虚亏,津液耗损之证。[说明]


常用外治法
 
  1.熏洗法
  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举例]
  2.涂敷法
  是将新鲜中草药捣烂,或将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举例]
  3.薄贴法
  是以膏药加药末外贴或用潮湿的药品做成薄饼贴于局部的外治法。如将丁香、肉桂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脐部,治疗寒湿腹痛腹泻;葱、姜捣烂,做成薄饼贴囟门上,治疗新生儿感冒。
  4.热熨法
  是将药物炒热后,以熨肌表的外治法。如用炒热食盐熨腹部,治疗腹痛;用生葱、食盐炒热,熨脐周及少腹,治疗尿闭等。
  5.气雾法
  是用气雾吸入器,将药液型成气雾状由患儿口鼻吸入的外治法,常用以治疗小儿鼻、咽及肺部疾病。婴幼儿因不易合作,多不采用。
  6.滴鼻法
  是将中药煎成汤液,经浓缩后滴于鼻内的外治法。常用麻黄、辛夷、苍耳子、菊花、藿香等治疗小儿鼻部疾病,如鼻塞、鼻窒、鼻渊等。
  7.佩带法
  是将某些芳香性药物研成细末,装入布袋,佩戴于小儿胸前,用以防治疾病的外治法。如用雄黄、朱砂、菖蒲、白芷、薄荷研成细末佩带,可防治感冒。
  8.敷脐法
  是将药物敷置于脐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如用五倍子研细末,加醋或水调敷脐部,治疗盗汗。
  9.灌塞法  是将中药药液灌肠,或将药物研成粉末加赋型剂,制成长圆形固体塞入肛门的一种外治法。[举例]
  10.离子透入法
  是应用药物离子透入仪输出的直流电,施加于浸有中药药液衬垫的电极板上,使药物离子透入人体穴位,从而获得药物与刺激穴位的双重治疗效果的外治
其 他 疗 法
 
  1.小儿常用推拿方法
  亦称小儿按摩,此法具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食积、疳证、泄泻、惊风、腹痛、痿痹等证。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相似,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每次推拿的次数,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而定。常用手法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掐法、揉法等。捏脊也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治疳证、遗尿、婴儿泄泻及脾胃虚弱的患儿。[操作方法]  
   2.小儿常用针灸方法
  针灸疗法包括体针、头针、耳针、拔火罐等。小儿针灸疗法常用于遗尿、哮喘、泄泻、痢疾、小儿麻痹症、小儿暑温后遗症等。所用经穴基本与成人相同,但因不易合作,故不宜深刺和留针,一般采用浅刺、速刺的方法。小儿用直接灸法或针上灸法比较困难,宜用艾条间接熏灸穴位,每穴约灸2~3分钟,年龄较大儿童可适当延长时间,待局部微红即可。
   ⑴ 刺四缝 [操作方法]
   ⑵ 头针  [操作方法]
   ⑶ 耳针  [操作方法]
   ⑷ 拔火罐 [操作方法]
   3. 割治疗法
  割治疗法有调和气血,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等作用。常用以治疗疳证和哮喘等证。割治部位常取两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方法:将两手掌鱼际局部消毒后,用大拇指揿住刀口旁约1cm处,用0.4cm宽的平口手术刀直戳割治部位,创口约

复习自测
一、单选题
   1. 小儿中药用量,幼儿及幼童应为:
  A 成人量的1/6       B 成人量的1/3
  C 成人量的1/2       D 成人量的2/3
  E 成人量
   2.刺四缝疗法,常用于治疗:
  A 婴儿泄泻   B 呕吐   C 腹痛
  D 疳证     E 积滞
   3.捏脊疗法通过对督脉与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
  A 疳证、婴儿泄泻      B 咳嗽、哮喘
  C 五迟、五软        D 积滞、厌食
  E 遗尿、尿频
二、 问答题
  1.儿科常用的内治法则有哪些?【答案】
  
  2.儿科常用的外治法有哪些?【答案】
  
长0.5cm,然后挤出赤豆大小黄白色脂状物,并迅速剪去,再用红汞棉球覆盖其上,绷带包扎,5天后可解除包扎,包扎期间,防止感染。
感 冒


〖目的要求〗
  熟悉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掌握小儿感冒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学习重点〗
  小儿感冒易出现兼夹证的特点及三种类型感冒的辨证治疗。
   4. 爆灯火疗法
  是用灯心草蘸麻油,点燃后烧灼所选定的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在烧灼时会发生爆声,又称爆灯火疗法。古人用以治脐风、惊痫等。如《幼科铁镜》中就有取囟门、眉心、人中、承浆、少商、脐心、脐轮共十三燋,治疗脐风。目前用于治疗痄腮、乳蛾、癫痫、脐风、荨麻疹等。本法主要通过对经穴或患处周围的刺激,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祛邪外出
       
【概  述】 
  1.定义
  感冒是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症状。
  2. 范围
  凡是感受外邪,轻浅,在表而无流行者,为普通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病情较重,有流行趋势,称为“重伤风”、“时行感冒”,则属今之流行性感冒范畴。
  3.发病情况
  ⑴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和气候变化时发病率最高,夏季暑气行令,感受暑邪也能发病。
  ⑵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年幼体弱的小儿容易罹患。
  ⑶ 发病特点:婴幼儿发病后,容易变化,常可出现夹惊、夹痰、夹滞等兼证。即患病后容易出现痰多、惊厥和积滞的证候。
。法。[举例]
【病因病机】 
  1. 病 因
  小儿时期感冒发病率最高,与小儿生理特点有关。[说明] 小儿感冒的病因有二:
  ⑴ 内因:形体稚嫩,卫外功能薄弱。尤其是肺气不足的小儿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对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差,所以一旦寒温失调,则易为外邪所犯。
  ⑵ 外因:“风为百病之长”。故主要外因是风邪。可兼有其他病邪的特点。如兼寒、兼热、夹暑、夹湿等。
  2. 病 机
  ⑴ 主要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说明]
  ⑵ 由于风邪致病常兼有寒邪、热邪、暑邪的不同,故出现的病理及临床表现也有区别。
   [说明]
  ⑶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患病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兼夹证。
病因病机示意图



    
【诊 断】 
  1. 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红为主要症状,多兼咳嗽。如有兼证,可伴呕吐,腹泻,腹胀,或高热惊厥,咳嗽,痰吼 。
  2. 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寒热失调而发病。
  3. 全身症状较重,呈流行趋势者为流行性感冒。
  4. 每月反复感冒2次以上者,多见于虚证感冒。
  5.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单核细胞增加。
  6. 对呼吸道分泌物作直接荧光抗体检查,可快速诊
       
【类证鉴别】 

  1. 肺炎喘嗽 初起可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咳嗽等类似感冒的证候,但发热较高,伴气急痰喘,鼻翼煽动。两肺听诊可闻细湿啰音,胸透见斑片状阴影。
  2. 麻疹、水痘、奶麻 初起有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麻疹眼泪汪汪,口腔粘膜充血,有麻疹粘膜斑(柯氏斑);水痘皮肤有斑疹、丘疹、疱疹;奶麻则发热2~3天,热退疹出而愈。
断。病毒分离阳性。【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风寒与风热     辨暑热与暑湿     辨兼夹证
  治疗原则
  感冒治疗总原则为疏风解表。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治以辛温、辛凉解表;感受暑邪,治以清暑解肌;出现兼证,则随证论治;夹痰者佐以宣肺化痰,夹滞者助以消食导滞,夹惊者配以安神镇惊或平肝熄风之品。
  分型论治
  1.风寒感冒
  【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或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
  【症状】 发热较重,恶风,恶热,有汗,头痛,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3.暑邪感冒
  【症状】 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质红,苔薄白而腻,脉数。
  【治法】 清暑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加减。
  4.兼证
  ⑴ 夹痰
  【症状】 感冒发热,咳嗽加剧,咳声重浊,喉间痰鸣,舌苔厚腻,脉浮滑。
  【治法】 热痰,辛凉解表药佐以清肺化痰之品,加用桑白皮、白前、黛蛤散等。寒痰,辛温解表药佐以温肺化痰之品,加用苏子、半夏、陈皮。痰多喘急,可加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胆南星等涤痰之品。
  ⑵ 夹滞
  【症状】 表证夹有乳食减少,腹胀嗳气,甚则呕吐,大便稀溏或秘结,苔厚浊腻,脉数。
  【治法】 解表同时佐以消食导滞。加用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菔子,或加用保和丸。
  ⑶ 夹惊
  【症状】 感冒高热,兼有惊惕啼叫,睡卧不宁,甚则抽风痉厥,热退抽搐即止。
  【治法】 解表同时佐以安神镇静、平肝熄风。银翘散加菊花、钩藤、蝉衣、僵蚕等;也可加用成药牛黄抱龙丸(金黄抱龙丸)。
       
【预防与护理】 

  1. 居室清洁卫生,和暖通风。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
  2. 感冒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感染。
  3. 患病期间,多饮开水,给予易消化食物。仔细观察患儿体温、神志,防止发生惊厥。

h136226 发表于 2007-8-17 19:27

好。。。。。。。。。。。。。。。。。。。。。。。。。。。没人啊

cococzk520 发表于 2007-8-17 20:09

kkkkkkkkkkk

cococzk520 发表于 2007-8-17 20:14

:sl :sl :sl :sl :sl

houyanxue 发表于 2008-8-27 10:33

好,中医儿科吧?

linflying 发表于 2008-8-29 13:21

YpXo YpXo ,谢谢。学习了。

tp369 发表于 2008-8-31 15:50

好人哪,谢谢

青春无处安放 发表于 2008-9-2 15:25

eucu1 eucu1 eucu1

青春无处安放 发表于 2008-9-2 15:27

eucu1 eucu1 eucu1

青春无处安放 发表于 2008-9-2 15:28

78UjU 78UjU 78UjU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妇科复习